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s)信号途径负性调控因子在川崎病(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KD患儿32例,正常同年龄对照组16名,未加任何体外丝裂原刺激培养。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MC)TLR4,MD-2,MyD88,IRAK-4,TRAF6,T1/ST2,IRAK-M,Triad3A及前炎症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MC TLR4的表达。结果①急性期KD患儿TLR4,MD-2,MyD88,IRAK-4及TRAF6基因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同年龄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从蛋白水平证实急性期KD患儿MC高表达TLR4,KD合并冠状动脉(KD-CAL~ )组TLR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KD无冠状动脉(KD-CAL~-)组[(6.5±1.7)%vs(11.9±2.4)%,P<0.01]。②急性期KD患儿MC细胞TLR信号途径负性调节因子IRAK-M和Triad3A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但KD-CAL~ 组升高水平显著低于KD-CAL~-组(P<0.01);T1/ST2 mRNA表达水平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急性期KD患儿CD14~ 细胞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前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明显升高,其中KD-CAL~ 组前炎症细胞因子mRNA水平显著高于KD- CAL~-组(P<0.01)。结论急性期KD患儿TLRs信号途径负性调节因子IRAK-M和Triad3A相对表达不足可能与KD的免疫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ITP发病中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ITP患儿外周血CD4+ T细胞、CD8+ T细胞及CD19+CD20+ B细胞膜LAIR-1的表达率;ELISA检测ITP患儿血清中可溶性LAIR-1(sLAIR-1)含量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TP患儿LAIR-1 mRNA表达水平。32名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ITP组CD19+CD20+ B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 T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 T细胞、CD8+ T细胞膜LAIR-1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P结论 ITP患儿中CD4+ T细胞、CD8+ T细胞膜上LAIR-1表达降低,血清sLAIR-1表达增高,提示LAIR-1可能是导致ITP患儿免疫失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泼尼松治疗前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的变化,阐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PNS的免疫机制.方法 选择2004-2007年在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初发PNS患)L42例,其中激素敏感型32例,激素耐药型10例.同期25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泼尼松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CD8-、CD3+CD4-CD8+、CD4+CD25+Tr的比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泼尼松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叉头型基因P3(Foxp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4)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NS患儿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CD3+CD4-CD8+T细胞、CD4+CD25+Tr比例无明显改变(P>0.05).激素敏感型PNS患儿CD4+CD25+Tr比例在泼尼松治疗后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激素耐药型PNS患儿CD4+CD25+Tr比例在泼尼松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激素敏感型PNS患儿在泼尼松治疗后PBMC细胞Foxp3、CTLA-4和GITR基因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而激素耐药型PNS患儿泼尼松治疗前后Foxp3、CTLA-4基因表达无明显改变,仅GITR表达明显增高.结论 泼尼松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通过上调激素敏感型PNS患儿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发挥免疫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近来有研究认为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缺陷有关。MBL基因多态性影响MBL水平。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 HSP)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其病因被认为可能与免疫损伤有关。该研究探讨MBL基因第54号密码子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160例健康中国汉族儿童及104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MBL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①HSP患儿MBL基因GGC/GAC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1.9% vs 25.0%)(P<0.05),而GGC/GGC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46.2% vs 73.8%)(P<0.05)。HSP患儿GA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279 vs 0.138)(P<0.05),而GG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0.721 vs 0.862)(P<0.05);GAC等位基因与HSP的发病明显相关(OR=2.46,95% CI=1.32-4.48,P<0.05)。②在HSP患儿中,GAC型等位基因携带者中有前驱感染史者明显多于GGC纯合子(P<0.05)。结论:HSP发病受遗传背景影响,MBL第54号密码子基因多态性可能是HSP易感性标志。  相似文献   
16.
B7/CD28家族共刺激分子在川崎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综合征,发病机制为患者的急性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多数人认为T细胞的异常活化是KD发生过度免疫反应的基础,而B7/CD28家族提供的第二信号对T细胞应答方式和程度的调节作用至关重要,它们能够对T细胞反应产生激活或抑制的精细调节.本研究重点探讨B7/CD28家族成员在KD患儿的表达状况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进一步探索KD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Th17细胞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48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的比例,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CD4+ T细胞IL-17A、IL-17F、转录因子ROR-γt、Foxp3及细胞因子IL-6、TGF-β等mRNA表达;同期4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CD4+T细胞高表达IL-17A及IL-17F(P<0.01).Th17细胞转录因子ROR-γt及前炎症细胞因子IL-6 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1).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转录因子Foxp3表达亦明显降低(P<0.01).结论 Th17等促炎性T细胞高表达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导致的免疫抑制效应不足,是导致过敏性紫癜免疫失衡的重要原因,IL-6高表达与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19.
超滤量的血液滤过对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流量血液滤过(HVHF)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炎症介质水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ICU内31例SIRS患者接收血液滤过治疗,随机分为超滤量60ml·kg-1·h-1的HVHF组(15例)和超滤量35ml·kg-1·h-1的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组(16例),每次血液滤过治疗时间不少于24h。分别于血液滤过前(T0)、滤过12h(T1)及24h(T2)抽取静脉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并观察SIRS指标和APACHEⅡ评分。结果 T1时,HVHF组TNF-α、IL-6水平显著下降且低于CVVH组(P<0.05);T2时两组TNF-α、IL-6下降均不明显。两组的IL-8在治疗24h中均缓慢下降。两组治疗后SIRS指标和APACHEⅡ评分均显示明显改善,HVHF组的存活率明显高于CVVH组(P<0.05)。结论 HVHF降低SIRS患者炎症介质的效果较CVVH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川崎病(KD)的关系。方法对2001—2003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KD患儿126例,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126例患儿和120名健康儿童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用发色底物法检测各组PAI-1血浆活性。结果(1)KDⅠ组(合并冠状动脉损伤)和KDⅡ组(无冠状动脉损伤)患儿PAI-1血浆活性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KDⅠ组PAI-1血浆活性高于KDⅡ组,差异有显著性(t=9·78,P<0·05)。(2)KDⅠ组和KDⅡ组中4G/4G基因型PAI-1血浆活性明显高于4G/5G基因型和5G/5G基因型,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3)KDⅠ组4G/4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KDⅡ组(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5)。与非4G/4G纯合子基因型相比,4G/4G纯合子基因型对KD冠状动脉并发症的比值比(OR)为2·80(95%置信区间:1·25~6·29,P<0·05)。结论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KD冠状动脉损伤密切相关,PAI-1基因启动子区4G/4G基因型可作为KD冠状动脉损伤高危人群的基因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