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6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12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08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260篇
内科学   168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169篇
综合类   517篇
预防医学   268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203篇
  1篇
中国医学   237篇
肿瘤学   6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急性胃黏膜病变(acute gastric mucosa lesion,AGML)是各种有害因素引起胃黏膜或胃壁病变的疾病,以表现黏膜糜烂和急性溃疡为特征,且往往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根据急诊内窥镜检查分析,本病占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比例不亚于溃疡病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评估2018年6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近期和既往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预计6月全国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5月有所下降,事件类别主要以发生在学校的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传染病事件为主。手足口病仍将处于高发季节。食物中毒事件将会增多,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主,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中毒将明显增加。登革热仍有可能出现境外输入病例,云南、广东等高风险地区存在出现本地病例的可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处于低发期,但国内和国际旅行相关暴发风险持续存在。炭疽报告病例数会继续上升。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以及印度尼帕病毒病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低。结论 2018年6月我国大陆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将有所下降;需重点关注手足口病、食物中毒可能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一般关注登革热、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炭疽、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印度尼帕病毒病相关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53.
目的建立检测人胆汁中利奈唑胺浓度的HPLC法。方法以氯霉素为内标,色谱柱为Eclipse XDB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45∶55),流速1.0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利奈唑胺在质量浓度0.50~10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定量下限为0.50 mg·L-1;低、中、高浓度的日间、日内精密度RSD均<10%,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8.62%、101.32%、100.64%,提取回收率>75%。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胆汁中利奈唑胺的检测。  相似文献   
54.
目的 了解河南省2012-2014年新报告HIV感染者中HCV抗体的流行情况。方法 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对河南省2012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新报告的HIV感染者进行信息整理、HIV-1 BED新发感染检测和HCV抗体检测。结果 4 267例新报告HIV感染者中HCV抗体阳性率为13.19%(563/4 267),感染途径为注射吸毒者的HCV抗体阳性率最高(77.27%),采血浆/输血、异性性传播、同性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人群的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5.06%、15.81%、3.74%和8.96%。开封(32.04%)、驻马店(25.00%)、商丘(25.00%)、周口(18.86%)和南阳(14.67%)为HCV抗体阳性率最高的前五个省辖市。BED阳性者(HIV新近感染者)中HCV抗体阳性率为7.50%(86/1 1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ED阴性、年龄>40岁、农民、HIV感染途径为注射吸毒以及报告地区为开封市、南阳市、商丘市、驻马店市和周口市为HC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2012-2014年河南省新报告HIV感染者中HCV抗体流行率有降低的趋势,但是部分地区和重点人群仍存在较高的HCV抗体流行率。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分析河南省MSM人群HIV感染流行趋势,为河南省艾滋病防治政策与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2008-2013年艾滋病病例报告系统中同性性传播HIV/AIDS病例的变化趋势,利用MSM人群艾滋病综合防治专项调查数据分析该人群HIV感染率及危险行为变化。结果 2008-2013年河南省同性性传播病例构成从1.3%上升到17.1%,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专项调查数据显示,MSM人群HIV感染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从2008年的4.69%增至2013年的8.33%(趋势χ2=39.24,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χ2=21.03,P<0.001)、文化程度(χ2=31.66,P<0.001)、职业(χ2=14.59,P=0.01)、最近1次肛交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χ2=134.97,P<0.001)、最近6个月同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χ2=97.15,P<0.001)、最近1年性病症状(χ2=67.21,P<0.001)以及梅毒感染(χ2=163.60,P<0.001)均为感染HIV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病症状史、感染梅毒与艾滋病防治知识不知晓为感染HIV的危险因素。结论 河南省MSM人群中HIV感染呈不断上升趋势,男男同性性传播已经成为主要感染途径,该人群不安全性行为普遍存在,亟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HIV在该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56.
随着我国医学科学发展的进步,一些一直被用来衡量健康的指标(如死亡率等)日趋稳定,失去了原有的灵敏度,不足以反映健康的发生发展变化。欧洲生命质量(EQ-5D)量表作为一种有效测量生命质量的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信度,获得了广泛的应用。EQ-5D量表是由欧洲生命质量组织(EuroQoL Group)于1990年发布的一个标准化的生命质量测量工具[1],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五维度  相似文献   
57.
为评估广西壮族自治区台风灾害发生后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风险,并为提前做好有针对性的卫生应急准备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头脑风暴、Delphi专家咨询、专家评议、风险矩阵分析等方法,建立台风灾害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方法。经过风险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台风灾害发生后风险较高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包括外伤、伤寒或副伤寒、霍乱、感染性腹泻、甲肝等共20种。本研究评估的广西台风灾后主要公共卫生风险与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认为台风灾害最可能导致的公共卫生风险一致。本研究建立的风险评估方法有利于实现自然灾害公共卫生风险动态评估和早期预警,切实推进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准备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联合阿仑膦酸盐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OVCF患者5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PKP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仑膦酸盐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4周、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及椎体前中柱高度、Cobb角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同时观察随访期间骨折再发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末次随访时VAS、ODI、Cobb角[(2.60±0.73)、(22.53±1.62)分、(12.45±3.07)°]均低于对照组[(3.16±0.92)、(25.03±2.08)分、(14.50±3.56)°];椎体前中柱高度[(21.70±4.34)mm]高于对照组[(19.32±4.0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末次随访时L2~4、非优势侧股最近端部位BMD分别为(0.80±0.12)、(0.82±0.09)g/cm2,对照组分别为(0.68±0.06)、(0.72±0.07)g/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再骨折发生率为10.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联合阿仑膦酸盐治疗OVCF,可提高患者BMD,有效减轻疼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椎体稳定性,降低远期椎体骨折再发风险,可作为预防PKP术后再发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抗菌薇乔缝线在胃肠急诊外科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的作用,为减少胃肠急诊手术治疗切口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60例胃肠急诊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抗菌薇乔缝线缝合,对照组采用传统丝线缝合,比较影响两组患者切口愈合的危险因素及切口感染率。结果术后3~20d,观察组切口感染2例,感染率2.50%,对照组切口感染9例,感染率11.25%,观察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类切口的感染率观察组为1.25%、对照组为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类切口感染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手术时间>120 min的感染率观察组为1.25%、对照组则为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min时,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菌薇乔缝线与普通缝线相比,可降低手术时间≥120min和Ⅲ类切口胃肠急诊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60.
【摘要】 目的 分析破裂和未破裂腹主动脉瘤(AAA)曲率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探讨AAA破裂相关风险。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35例AAA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瘤体破裂13例,未破裂22例。依据患者CTA影像资料,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解剖学因素和血流动力学参数间差异和相关性。结果 破裂组AAA破裂处壁剪切应力(WSS)显著小于最大血流冲击处WSS[0.025(0.049/0.018) Pa比0.549(0.839/0.492) Pa,P=0.01]。未破裂组瘤体最大血流冲击处WSS显著大于破裂组[(1.378±0.255) Pa比0.549(0.839/0.492) Pa,P<0.01]。破裂组与未破裂组瘤体最大直径[(79.847±10.067) mm比(52.320±14.682) mm,P<0.01]、曲率[(0.139±0.050)比0.080(0.123/0.068),P=0.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瘤体最大直径与瘤颈直径呈负相关(r=-0.732,P<0.01),与曲率呈正相关(r=0.492,P=0.003)。 结论 解剖因素曲率和血流动力学参数WSS可影响AAA破裂,对AAA破裂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