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9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随着胃肠功能性疾病(FGIDs)研究的深入,专为调整和修订FGIDs研究和临床实践指导标准而设立的机构——罗马工作组,近年已相继出版了系列成果(罗马Ⅰ、Ⅱ、Ⅲ),并将循证方法也加入了指南。罗马工作组1996年注册为功能性胃肠病诊断工作组,1997年成为了501(c)3免税机构,2003年又重新注册为罗马基金会。基金会继续其使命来完善关于功能性胃肠病的科学和实践知识。在全球消化学等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有关FGIDs新的诊治标准今年发表在了美国《胃肠病学》杂志上。现在我们特邀有关专家把FGIDs的治疗内容分期介绍给大家,希望对大家今后的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2.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疾病,营养不良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与IBD疾病活动程度、疾病病程和病变累及的部位有关,也是影响IBD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营养支持治疗在IBD人群中十分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在研究IBD营养支持治疗的机制、适应证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取得了较多的进展,本文就IBD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的营养状态变化及评估方法、能量需求、以及营养支持治疗等方面做此综述,旨在完善和提高IBD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3.
血清学抗体检测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炎症性肠病(IBD)是胃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克罗恩病(CD).IBD的诊断需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和(或)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目前尚缺乏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指标[1].IB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认为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自身抗体的检测有可能成为:IBD诊断的血清学指标之一[2].本研究旨在探讨抗胰腺外分泌腺抗体(PAB)、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抗杯状细胞抗体(GAB)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检测在IB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4.
成人过敏性紫癜腹型病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成人过敏性紫癜腹型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非腹型患者之间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63例过敏性紫癜住院患者中有腹痛症状患者的临床特点,并与无腹痛症状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32例患者(50.8%)具有腹痛症状,其中脐周腹痛占43.8%、中上腹痛40.6%、下腹痛15.6%、恶心呕吐15.6%、便潜血阳性50.0%、血或尿淀粉酶升高占25.0%.胃镜检查显示以十二指肠降部黏膜损害为主,表现为充血性红斑、糜烂及不规则溃疡形成.结肠镜检查显示回肠末段的黏膜充血性红斑、糜烂及不规则浅溃疡和直、乙状结肠黏膜的充血、红斑.病变部位活检病理为非特异性炎症细胞浸润.有腹痛症状和无腹痛症状者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过敏史、前驱感染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痛组混合型显著多于无腹痛组(78.1%比22.6%,P<0.01).两组患者在蛋白尿、血尿和血IgA升高、血总IgE升高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人过敏性紫癜患者中腹型为50.8%,以中、青年为主.有腹痛症状的患者混合型多,内镜检查阳性率高,且内镜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应重视过敏性紫癜腹型患者的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85.
营养支持治疗慢性胰腺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以胰腺实质内腺泡和小管的反复或持续性损害,胰腺广泛性纤维化,局灶性坏死及胰腺导管内结石形成或弥漫性钙化,腺泡和胰岛细胞的萎缩或消失为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或持续发作的腹痛、食欲减退、腹胀等,后期可引起许多消化和代谢紊乱,造成患者营养状态的进行性下降.而营养支持除了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外,还可缓解疼痛、减少合并症的发生[1].我们对1例腹痛反复发作的慢性胰腺炎患者实施了营养支持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6.
87.
思密达对大鼠酒精性胃粘膜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酒精灌胃和胃外在体的大鼠动物模型,观察思密达对酒精性胃粘膜损害的保护作用。结果为思密达组胃粘膜损伤明显小于对照组;肥大细胞脱颗粒也少于对照组。同时应用激光多普勒流量仪检测胃粘膜血流,显示思密达组鼠胃粘膜基础血流增加,并减轻酒精引起的胃粘膜血流减少。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评价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用于萎缩性胃炎(atrophic gastritis,AG)筛查的临床价值,确定适合我国人群的最佳筛选临界值和筛查方案.方法 人选因消化道症状到我院消化门诊及病房就诊并行胃镜检查的患者,根据内镜检查和胃黏膜组织学检查结果对受试者进行分组,以病理结果为判断AG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比较PG Ⅰ、PG Ⅰ/PG Ⅱ比值、CEA、CA72-4、CA19-9和CA242用于AG筛查中的价值.结果 共人选受试者323例,分为正常对照组(148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53例)、萎缩性胃炎组(95例,分为轻度萎缩48例、中度萎缩34例和重度萎缩12例)、胃溃疡组(17例)及胃癌组(10例).因胃癌组病例数少,未对该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及胃溃疡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年龄、性别、血清CA72-4、CA242、CA19-9及CE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G Ⅰ及PG Ⅰ/PG Ⅱ比值在萎缩性胃炎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P<0.05).随胃粘膜萎缩严重程度的增加PGⅠ及PG Ⅰ/PG Ⅱ比值逐渐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和P=0.200).PG Ⅰ/PG Ⅱ比值和PG Ⅰ对AG具有较好的筛选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1和0.725,大于目前常用的指标CA72-4、CA242、CEA和CA19-9的AUC,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PGⅠ/PG Ⅱ比值和PG Ⅰ筛选AG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5.72和<58.6ng/mL,此时筛选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PGⅠ/PGⅡ比值为91.4%和65.1%,PG Ⅰ为81%和52.8%.综合考虑,推荐采用PGⅠ/PG Ⅱ比值<5.72作为判断标准筛选AG,灵敏度可达到91.4%,特异性为65.1%.结论 血清PG Ⅰ及PG Ⅰ/PG Ⅱ比值可用于临床筛选AG患者,不仅有助于早期识别胃癌高风险个体,还能减少不必要的侵人性检查对患者带来的伤害.与传统的胃部肿瘤标志物相比,血清PG Ⅰ及PG Ⅰ/PG Ⅱ比值在筛选AG上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