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研究等速肌力训练后反映脑卒中偏瘫患者肌肉情况的身体成分变化。方法 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南开大学附属北辰医院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等速组,各15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等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患侧肩、肘关节等速肌力训练,分别于训练前、训练2周、训练4周时测量瘦体质量、患侧上臂肌肉围度、患侧上肢肌肉量、浮肿指数和骨骼肌指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等速组训练后浮肿指数均下降(t> 2.536, P <0.05);训练4周后,患侧上肢肌肉量增加(t=-2.750, P=0.010)。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增加等速肌力训练,有利于改善患侧上肢水肿和废用性肌萎缩。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宣教对脑卒中后抑郁( PSD )临床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宣教(结合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经皮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3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对症治疗,均不使用抗抑郁药物。3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进行评分,并分别计算3组患者PSD的发生率。结果:结合组、经皮组和对照组的PSD发生率分别为8.0%,16.7%,36.7%;与经皮组、对照组相比较,结合组PSD的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01),经皮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结论:早期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宣教、单一经皮穴位电刺激对PSD抑郁的预防简便、安全、易行,但以前者对降低PSD的临床发生率更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3.
34.
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手术仿真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虚拟现实技术 (virtualreality ,简称VR)是指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生成逼真的虚拟环境 ,使用户以自然的方式与环境中的客体进行体验和交互 ,从而产生身临其境感受的一种技术。创建和体验这种虚拟环境需要包括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AI  相似文献   
35.
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手术仿真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指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生成逼真的虚拟环境,使用户以自然的方式与环境中的客体进行体验和交互,从而产生身临其境感受的一种技术.创建和体验这种虚拟环境需要包括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AI 技术、智能接口技术、心理学、多传感器技术、语音处理和音响技术、网络技术、并行处理技术和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等.虚拟现实技术现已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目前,在军事、航天、医学、教育、商业和自动控制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日益显示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潜力,而医学教育和仿真训练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36.
目的为提高人源化的抗人肺癌单域抗体hu3D3vH的功能性亲和力,制备其二价和四价的抗体分子。方法重组PCR分别将SV5-Cys短肽和p53四聚化结构域基因与hu3D3VH基因融合,而获得同源二聚体dihu3D3VH和同源四聚体tehu3D3VH基因。将两种基因克隆至pET-22b( )表达载体,并分别在E.coli BL21(DE3)中表达。表达产物通过N2 亲和层析柱纯化。用FITC分别标记hu3D3vH、dihu3D3VH和tehu3D3V三种抗体分子,通过免疫荧光实验分析其抗原反应性和特异性,并利用流式细胞术比较分析其功能性亲和力。结果两种基因均以单体形式并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纯化并复性后,其蛋白溶液中分别存在约50%的二聚体和70%的四聚体。dihu3D3VH和te- hu3D3VH均保留了hu3D3VH的抗原反应性和特异性;且与hu3D3VH相比,其功能性亲和力分别提高了约60%和160%。结论采用增加结合价的策略,有效地改善了hu3D3VH的功能性亲和力。  相似文献   
37.
38.
正红细胞输注次数增加可导致同种抗体产生风险增加,而多重抗体的产生常常造成抗体鉴定及配血困难。本院近期发现一名患者因多次输血逐渐产生抗-Jkb抗体及抗-c E抗体,在规避相应抗原进行红细胞配合输注情况下,抗-Jkb抗体效价降低至检测阈值之下,现将该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8例,选4 mm准直器,定三叉神经根与桥脑连接处的前外2 mm为靶区,靶点:1~2个。靶区以50%等剂量曲线限定,其中心最大剂量:80~90 Gy。结果:随访时间3~4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7.3个月。68例患者中,治愈43例(63%),显效14例(20.6%),有效6例(9%),无效5例(7.4%),总有效率92.6%。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日趋成熟,是一效果显著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将64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32例。A组实施石膏夹板固定治疗,B组实施外固定器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B组患者的优良率高于A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应在临床普遍开展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