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4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14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脾虚1号方对脾虚型FD大鼠胃组织Ca M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只雄性SD大鼠(出生10d)按照5:1比率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分别给予0.1%蔗糖碘乙酰胺和2%蔗糖溶液灌胃,0.2mL/(只·d),总共6d。至出生43d,模型组大鼠叠加改良小平台站立,总共14d。至出生56d,原先模型组随机再分为模型组、多潘立酮组、脾虚1号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连同正常组,分别给予蒸馏水1mL·100g-1·d-1、多潘立酮0.3125 mg·100g-1·d-1、脾虚I号方0.1275,0.255,0.51g·100g-1·d-1,灌胃14 d。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和RT-PCR方法检测检测胃体组织Ca M蛋白及mRNA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体组织Ca M蛋白与mRNA表达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脾虚1号方中、高剂量组Ca M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脾虚1号方健脾促动力的分子机制可能与上调Ca M蛋白与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组织GRP78/BiP蛋白表达及脾虚1号方的干预作用。方法 70只10日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FD模型组(10只)、脾虚型FD模型组(50只)。正常组给予2%蔗糖溶液灌胃,0.2 mL/d,连续6天;FD模型组、脾虚型FD模型组给予0.1%蔗糖碘乙酰胺溶液灌胃,0.2 mL/d,连续6天。脾虚型FD模型组正常饲料喂养至6周龄后叠加改良小平台法,连续14天。造模结束后随机分为脾虚型FD模型组,西药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连同正常组、FD模型组,每天分别给予蒸馏水1 mL/100 g、多潘立酮0.3125 mg/100 g、脾虚1号方0.1275、0.255、0.51 g/100g,灌胃14天。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窦组织GRP78/BiP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脾虚型FD模型组大鼠胃窦黏膜GRP78/BiP蛋白光密度值和蛋白灰度值均升高(P0.05,P0.01);与脾虚型FD模型组比较,中药低剂量组大鼠胃窦黏膜GRP78/BiP蛋白表达量降低,而中药中剂量组大鼠胃窦组织GRP78/BiP蛋白灰度值降低(P0.05,P0.01)。结论脾虚型FD大鼠胃窦GRP78/BiP蛋白表达升高,存在内质网应激现象,脾虚1号方能够减少GRP78/BiP蛋白的表达,减轻内质网应激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3.
目的:对比分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模型不同造模方法的差异,探索符合IBS-D临床特征的造模方法。方法:70只新生期乳鼠被随机分成正常组、番泻叶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高乳糖饲养组、醋酸溶液灌肠组、腹腔注射5羟色胺(5-HT)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出生后第2~14天均接受母子分离应激3 h,2个月后番泻叶高剂量组给予番泻叶煎剂4.5 g/kg、中剂量组给予3 g/kg、低剂量组给予2 g/kg灌胃,灌胃体积为10 mL/kg,连续7 d,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高乳糖组采用高乳糖饲料喂养,7 d后换用普通饲料;醋酸灌肠组给予4%的醋酸灌肠1 mL,灌肠1次,普通饲料喂养,此后不做任何处理;5-HT腹腔注射组给予5-HT 2.1mg/kg腹腔注射,连续7 d,普通饲料喂养,从大鼠体质量增长情况、腹泻率及大便积分、结肠病理几个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1)与正常组大鼠相比,除番泻叶低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各组体质量增长量均显著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高乳糖饲料组和醋酸灌肠组大鼠体质量出现明显的负增长;(2)番泻叶高剂量组(4.5 g/kg)、高乳糖饲料组和醋酸灌肠组大鼠腹泻率均为100%,其余各组均未出现腹泻。造模后番泻叶高剂量组和醋酸灌肠组大鼠6 d内的平均大便积分显著高于正常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结肠病理高乳糖组可见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细胞间质轻度水肿;醋酸灌肠组部分结肠与腹腔组织粘连、增厚,结肠缩短,近端结肠可见黏膜轻度充血,绒毛变钝,其余各组未见异常。结论:新生期母子分离应激联合适当剂量番泻叶灌胃或高乳糖饲料饲养所致大鼠模型可模拟IBS-D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建立IBS-D较为理想的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64.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异质性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胃肠道平滑肌舒缩障碍与之关系密切.G蛋白偶联的信号转导机制主要通过磷脂酰肌醇信号转导通路、环核苷酸信号转导通路、小G蛋白信号转导通路参与调控平滑肌舒缩.本文就G蛋白偶联的信号转导系统不同的组成、信号通路及其与FD胃肠动力紊乱平滑肌舒缩障碍的相关性作一综述,以期从微观角度调整胃肠动力异常为治疗FD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65.
肠道菌群稳态在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调节机体免疫以及拮抗病原微生物定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肠道菌群与中医理论中"脾"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调和中医脾失健运互为因果。本文从脾虚证与肠道菌群失调的联系、中医健脾方剂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2个方面进行综述,阐明从脾论治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稳态,以期为进一步从微生态学角度研究中医健脾方剂作用机制提供借鉴。关于中药方剂对肠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应密切结合临床实际,充分体现疾病或是证候的临床特点,在建立成熟的证候模型或病证结合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宏基因组学、高通量测序等微生态生物学检测方法研究中药制剂对肠道微生态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明确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某一疾病优势肠道细菌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阐明中药调节肠道微生态的有效物质基础、揭示其作用本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V亚单位(COX VA)蛋白和mRNA表达及脾虚一号方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 70只7 d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FD模型组(单模型组),脾虚型FD模型组(双模型组),多潘立酮组,脾虚一号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FD模型组、脾虚证FD模型组给予0.1%蔗糖碘乙酰胺蔗糖溶液灌胃,连续6 d。脾虚证FD模型组正常饲料喂养至6周龄后叠加改良小平台站立,连续14 d。造模结束后分别给予蒸馏水10 mL·kg-1·d-1,多潘立酮3.125 mg·kg-1·d-1,脾虚一号方1.275,2.55,5.1 g·kg-1·d-1,灌胃14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窦组织COX VA mRNA与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脾虚一号方高剂量组COX VA蛋白平均积分吸光度升高(P<0.05);多潘立酮组、脾虚一号方低、中剂量组COX VA蛋白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而脾虚一号方高剂量组COX VA蛋白表达量则升高(P<0.01);单模型组COX VA mRNA表达量升高最明显(P<0.01)。与双模型组比较,多潘立酮组、脾虚一号方低、中剂量组COX VA蛋白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多潘立酮组、脾虚一号方低、中剂量组COX VA mRNA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而脾虚一号方高剂量组、单模型组则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脾虚型FD大鼠存在COX VA蛋白的表达量降低,脾虚一号方能够增加COX VA蛋白的表达量,改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67.
蓝氏贾第虫(Giardia lamblia,简称贾第虫)在医学上是导致腹泻的常见病原体,并可因机会性感染危及艾滋病患者的生命,在生物学方面因其属源真核生物(archezoa),在生物进化上处于特殊地位,是研究细胞核结构、功能和进化的良好模型。 1.本研究应用细胞培养、电子显微镜、基因扩增、基因分型、DNA序列分析以及Western blot等先进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国外引进最新计算机软件(DNAstar)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首次成功地在国内建立了我国自己的3株贾第虫纯(无菌)培养虫株,按WHO推荐的命名法予以命名:北京株为  相似文献   
68.
氯吡格雷对射频导管消融术血栓前状态的临床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60例行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术前3d口服氯毗格雷150mg/d;对照组术前不用药。分别于术前、电生理检查(EPS)后、术后即刻、术后2d测定血浆内皮素(ET)、血小板a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血栓烷(TXB:)和D-二聚体(DD),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显示,两组ET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对照组其他时间点血浆GMP-140、TXB:和DD明显增加(P〈0.05,〈0.01),治疗组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P〈0.05,〈0.01;左、右心导管操作对各项指标无明显影响。提示氯吡格雷可减轻RFCA引起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69.
自然流产是妇科常见病,其原因较多。随着细胞遗传学的进展,认为染色体异常是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与配子形成期或胚胎期染色体畸变有关外,还与流产夫妇是异常染色体携带者有关。本文对261对自然流产夫妇进行了染色体分析,对自然流产病因探讨以及遗传咨询的生育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JAK2抑制剂Ruxolitinib对人红白血病HEL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分泌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Ruxolitinib(1、5、10、50、100、500 nmol/L)处理HEL细胞24、48、72 h,通过CCK-8法观察其对HEL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Ruxolitinib处理细胞24、48、72 h,RT-PCR检测Jauns激酶2基因(JAK2)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JAK2、VEGF、HIF-1α蛋白表达;鸡胚绒毛尿囊膜(CAM)体内血管生长实验检测Ruxolitinib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Ruxolitinib(除外1 nmol/L作用24 h)均可抑制HEL细胞增殖。不同浓度Ruxolitinib处理HEL细胞24、48、72 h 后,RT-PCR结果显示JAK2 mRNA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JAK2、VEGF、HIF-1α蛋白表达较对照组亦均降低(P<0.05);CAM实验结果显示Ruxolitinib处理细胞72 h后血管数目明显减少。结论 Ruxolitinib可能通过抑制JAK2通路,抑制HEL细胞VEGF、HIF-1α表达进而抑制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