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 我们于1985年底用新近从南疆巴楚地区游离的亚洲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中分离的BA84002毒株,取第四代感染乳鼠脑悬液加完全佐剂免疫BALB/c鼠,1月后尾静脉加强一针,4天后取脾脏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用50%的PEG(MW1000)作融合剂,分种入192孔,于22天后开始检测,其融合率达81.25%  相似文献   
22.
新疆出血热的病原学与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1966年在新疆巴楚县阿克沙克马拉勒公社一起出血热的爆发流行中,首次从病人血液、尸检脏器、亚洲璃眼蜱中分离到一种病毒,后来又继续从不同地区的类似病人,疫区绵羊及野生动物中分离到了多株抗原性相同的病毒。本病毒对新生小鼠致病,能引起规律死亡,潜伏期5天左右,其脑内滴度达LogLD506.5/0.01毫升;在原代小鼠肾细胞上形成嗜硷性包涵体。新疆出血热病人恢复期血清中可测到CF及中和抗体,二者可维持5~9年以上。血清学试验证实与乙脑、森脑、LCM病毒无关;用CF、RPHI及ELISA法证实与CCHF病毒抗原性相似,电镜形态学观察属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  相似文献   
2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3年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摸清不同类别高危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掌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艾滋病流行现状,2003年6~8月,新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区范围针对四种不同人群开  相似文献   
24.
目的 通过测定新疆地区静脉吸毒人群中HIV-1(1型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CD_4细胞、血浆细胞因子(IL-2,INF7,IL-4和IL-10)水平和末梢血单核细胞(PBMC)产生细胞因子的活性,了解该人群中HIV-1感染者细胞免疫学特征及其与病程的关系。方法 将36例HIV-1感染者分为2组,第(?)组CD_4细胞≥500/”l,第二组CD_4细胞<500/山l。CD_4细胞和细胞因子分别采用流氏细胞仪和ELISA方法测定。同时也检测了13例抗体阴性者血浆IL-2,INF~,IL-4和IL-10的含量,研究了6例感染者和6例抗体阴性者PBMC在体外产生IL-2和INF~的活性。结果 (1)与正常人比较,感染者血浆IL-2显著降低,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P<0.05);IFN7有升高趋势、IL-4和IL-10无显著升高;(2)感染者PBMC自发性产生IL-2的活性降低(P<0.05),但PHA刺激的IL-2的产生没有显著改变;而PBMC自发性及PHA刺激的IFN7的产生均较正常人显著降低(P<0.05)。结论 (1)新疆地区静脉吸毒人群中HIV-1感染者血浆IL-2降低与病程进展呈正相关,提示该因子的变化可以作为判断病程进展的指标;(2)HIV-1感染者血浆IL-2降低与其PBMC分泌该因子活性降低有直接关系;(3)IFNy有升高趋势、IL-4和IL-10无显著升高的结果均提示该人群中感染者尚处于病程的较早阶段。  相似文献   
25.
目的 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地区艾滋病病毒(HIV)在孕产妇人群中感染的情况.方法 初筛检测用酶联免疫法(EIA)、金标法,确认实验用蛋白印迹法(WB).结果HIV抗体-I型阳性6例,感染率0.5%.其中性传播5例,占0.42%(配偶性传染4例,婚前性传染1例),血液传播(静注毒品)1例,占0.08%.结论 首次发现本地区孕产妇中HIV感染者,以性传播为主,血液传播为次,母婴传播即将出现.  相似文献   
2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新疆已成为艾滋病高发区之一,我院为综合性医院,疾病种类繁多,为加强抗HIV初筛检查,将我室两年的抗HIV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7.
新疆出血热病毒在原代小鼠肾细胞上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新疆出血热病毒能在原代小鼠肾细胞中复制及传代,细胞内的病毒滴度可达LD504.5/0.01毫升,但不出现细胞病变。细胞于种毒后三天即能观察到胞浆内嗜碱性的、多形态性包涵体和特异性免疫荧光颗粒。包涵体的分布部位与荧光颗粒一致,于种毒后5~6天达高峰。在感染的单层细胞中,培养液上清和细胞内的RPHA滴度分别为1:32~1:64和1:1024。  相似文献   
28.
为便于进行新疆出血热(XHF)野生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一种廉价、可靠、采血方便、便于运输和保存血清标本的方法。本文报告了以滤纸吸附保存野鼠内脏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新疆出血热的方法。材料和方法一、包被抗体  相似文献   
29.
新疆喀什地区2004年艾滋病综合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摸清各类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和行为学指标,弥补监测数据不足,掌握喀什地区艾滋病(AIDS)流行现状,为制定可行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吸毒者、暗娼、性病门诊就诊者、孕产妇和调查时医院就诊者等5类人群,进行行为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和HIV抗体、梅毒和吸毒人群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检测.结果调查的400名吸毒者中,注射吸毒者占36.75%,近1个月内的共用针具率为15%.吸毒者最近一次与其配偶或性伴有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仅为10.78%,其HIV、HCV和梅毒感染率分别为24.25%、42.00%和42.25%,共用注射器吸毒者的HIV、HCV感染率均高于非共用者.暗娼、性病患者、孕产妇和调查时医院就诊者的HIV和梅毒感染率分别为0.67%和8.00%、0和5.75%、0.12%和4.61%、0.19%和1.45%.被调查人群艾滋病知识水平较低,普遍存在高风险行为.结论当地吸毒人群艾滋病的流行处于较高水平,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扩大流行的可行性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