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喉癌     
病历摘要患者陈×,男性,43岁,住院号245917,干部,因声音嘶哑3个月,于1979年9月17日入院。现病史患者于1979年6月因感冒咽部不适在某医院诊断为慢性咽喉炎。经治无好转,又经某医院以喉部良性肿瘤收入院准备手术,因患者对手术有顾虑,用保守治疗又无效,咽痛、声哑逐渐加重,故来本院诊治,经活体组织检查诊断为喉鳞状上皮癌收入院。  相似文献   
22.
哺乳动物Notch蛋白包括四种(Notch1~Notch4),其配体分为Jagged和Delta两个家族.Notch通路由受体、配体及许多下游靶基因组成复杂的网络结构,调控着组织细胞的发育和生理过程,且在不同组织及细胞类型中起着致癌或抑癌作用.本文主要介绍Notch信号通路的调控及其在儿童肿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IDA)的关联程度,为预防IDA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94~2009年,纳入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感染与IDA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用meta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估计其综合OR值和95%CI。结果:共有4个研究纳入Meta分析。两组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合并OR=4.36,95%CI为3.26~5.83。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IDA呈高度相关,故对我国儿童应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机会,预防IDA的发病。  相似文献   
24.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垂体瘤转化基因1(pituitary tumor-transforming gene 1,PTTG1)在多种癌症中高表达。该研究旨在探讨其对胶质瘤细胞SHG44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用PTTG1 siRNA干扰胶质瘤细胞SHG44的基因表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评估PTTG1沉默效率,进一步检测其对SHG44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沉默PTTG1基因表达可以显著抑制SHG44细胞增殖(P<0.05)、迁移(P<0.01)和侵袭(P<0.001)能力,增加细胞凋亡(P<0.05)。结论:下调PTTG1的表达可以降低神经胶质瘤的恶化程度,有望成为临床胶质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5.
为了避免呼吸道异物的误诊,我们提出:对无明确异物吸入史者,若X线检查有纵隔摆动、肺气肿、肺不张或肺炎等情况时,应考虑到有呼吸道异物的可能性,对消炎治疗1个月不愈的肺炎和气管炎者要做气管镜检查;有异物吸入史、吞咽疼和声哑者,在食道钡餐检查正常时,可能有喉异物,应做喉直达镜检查;凡怀疑气管异物,做气管镜检查时如支气管内有肉芽组织时,应在肉芽下方气管内寻找异物。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儿童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收集国内1994-2009年公开发表的关于VEGF在儿童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的独立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并对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以OR值为效应指标,应用Meta分析软件RevMan 4.2.2对各研究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合并OR值及95%CI.结果 最终进入系统评价的文献共有3篇病例对照研究,其中儿童肾母细胞瘤98例(病例组),对照组48例.病例组中VEGF阳性表达数为56例,对照组为7例,合并OR值为6.66,95%CI为2.71-16.40,P<0.01.VEGF表达与临床分期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0.01),而与 组织类型(P>0.05)、肿瘤转移(P=0.05)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VEGF的表达可能在儿童肾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临床医师判断病情与治疗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了解肝包虫囊肿手术摘除后肝脏形态的变化特点。方法:对344例B超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包早囊肿术后肝脏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术后肝脏形态变化取决于术前肝包虫的部位和大小:一般右肝包虫引起肝右叶缩小或消失,肝左叶再生增大;左肝包虫则肝左叶缩小或消失,右肝再生增大。往往包虫越大,萎缩与再生就越明显。肝脏的萎缩与再生是在包虫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术后肝脏的形态结构将不会再改变。结论:肝包虫囊肿是肝脏的良性占位性疾病,不管包虫多大,压迫多么严重,部分肝叶总能通过再生保持正常的肝脏体积和肝脏功能,术后肝脏形态的变化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