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1篇 |
内科学 | 1篇 |
外科学 | 11篇 |
综合类 | 18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8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收集病例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嗜酸性肉芽肿16例,分析其X线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观察股前区皮神经及其邻近皮瓣的血管分布 ,阐明股前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基础方法 对 2 0侧成人下肢标本铅丹乳胶液动脉灌注 ,运用各种方法观察股前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的分支分布 ,分析以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形成感觉皮瓣的可能性。结果 股外侧皮神经 ,股中间皮神经 ,股内侧皮神经解剖恒定 ,有内外两套血管系统 ,与皮下诸层次血管网互相沟通 ,构成股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基础。结论 股前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 ,可设计不同形式的岛状皮瓣对会阴部组织器官缺损进行感觉性修复重建。 相似文献
63.
不同时间就诊的开放性损伤感染病原菌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放件损伤是外科常见疾病,其最大危险是由于创面被污染,大量细菌侵入,并在局部迅速繁殖,导致损伤部位感染甚至发生败血症,严重者可致肢体功能障碍、残废,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评价婴儿双歧杆菌(BI)介导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更昔洛韦(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SD大鼠膀胱癌的治疗效果,探讨其诱导大鼠膀胱癌组织细胞的凋亡及对大鼠膀胱癌组织Fas/FasL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N甲基亚硝基脲(MNU)膀胱灌注法诱导建立大鼠膀胱肿瘤模型,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GCV对照组(生理盐水组)、BI-pGEX-5X-1/GCV组(空质粒组)和BI-pGEX-TK/GCV治疗组(重组质粒组).分别将生理盐水、BI-pGEX-5X-1、BI-pGEX-TK经尾静脉注射到各组荷瘤大鼠体内,联合腹腔注射GCV,治疗4周后,称取各组膀胱癌组织质量.TUNEL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凋亡,RT-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肿瘤组织Fas/FasL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质粒组及生理盐水组比较,重组质粒组荷瘤大鼠膀胱质量明显降低(P<0.01);TUNEL法检测发现各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肿瘤细胞凋亡,与空质粒组及生理盐水组比较,重组质粒组凋亡最为显著(P<0.01);与空质粒组及生理盐水组比较,重组质粒组的荷瘤大鼠膀胱癌肿瘤组织细胞Fas/FasL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 双歧杆菌介导HSV-TK/GCV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大鼠膀胱肿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能通过激活Fas/FasL凋亡途径,诱导大鼠膀胱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同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2008-05-2010-05廊坊市医院手显微外科23例施行同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的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总结出最有利的护理方法。结果 23例施行同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全部成活。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大大提高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缺损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66.
正中神经束支移位重建屈肘功能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束支移位重建屈肘功能的护理。方法: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注意保持外固定效果和观察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加强生活护理和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并进行10--36个月的随访。结果:本组优9例,可3例,差2例。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促进神经的恢复,帮助屈肘和肩外展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白三烯B4(LTB4)、腱糖蛋白C(TN-C)水平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不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住院治疗的117例冠状动脉造影(CAG)易损斑块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发生AMI将其分为AMI组(22例)和非AMI组(95例)。检测LTB4、TN-C、心肌肌钙蛋白I(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纤维帽厚度。分析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诱发AMI的影响因素、血清LTB4及TN-C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LTB4及TN-C水平对AMI的诊断价值。结果AMI组的LTB4、TN-C、cTnI及hs-CRP水平高于非AMI组,斑块纤维帽厚度低于非AMI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LTB4、TN-C、cTnI、hs-CRP及斑块纤维帽厚度<65μm是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诱发AM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易损斑块阳性患者的LTB4水平与TN-C、hs-CRP、cTnI水平呈正相关,与斑块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P<0.05);TN-C水平与斑块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与hs-CRP、cTnI水平呈正相关(P<0.05)。LTB4、TN-C诊断AM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5、0.818,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2.70%、81.80%,诊断特异度分别为91.60%、84.20%。结论LTB4、TN-C可能参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破裂的病理过程,检测血清LTB4、TN-C水平可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不稳定性进行评估,进而预测AMI的发生。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观察紫花烧伤膏对大鼠皮瓣存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 大鼠72只,随机分为紫花组(外用紫花烧伤膏)、阳性对照组(外用海普林乳膏)、阴性对照组(未手术组)和模型组(外用凡士林),每组18只.在大鼠背部设计蒂在头侧的8 cm×2 cm的随意型皮瓣,2次/日涂药,观察大鼠皮瓣成活情况;比较术后1、2、3和7d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并行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 皮瓣成活面积百分比:紫花组(73.58±10.74)%,模型组(33.40±16.05)%,紫花组比模型组提高了54.61% (Q =10.63,P<0.01),与海普林组(71.65±11.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紫花组血清SOD和NO含量高于模型组,MDA、TNF-α和IL-6含量低于模型组(P<0.01),与海普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紫花组与海普林组皮瓣组织水肿、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较模型组轻,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紫花组有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形成,皮瓣血管所占面积明显高于模型和海普林组(P<0.01).结论 紫花烧伤膏可明显改善大鼠皮瓣血液循环,提高皮瓣的成活率,其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损害、改善局部微循环、提高NO的含量、降低TNF-α和IL-6水平、减少炎性因子释放,改善氧化应激状态,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