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 观察ADF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对 2 4例转移性乳腺癌应用ADF方案化疗 ,观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应用ADF方案化疗转移性乳腺癌病人的有效率为 5 4 2 % ,毒副作用轻 ,病人可耐受。结论 ADF方案对转移性乳腺癌化疗效果较好 ,毒副作用轻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阿霉素三日给药法或一日给药法治疗多种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阿霉素 15~ 2 0mg/m2 ,静脉推注 ,第 1~ 3天或 5 0mg/m2 ,静脉推注 ,第 1天 ,每 3周为一疗程 ,并同时与其他抗癌药物联合化疗。结果  168例患者完成了 2个疗程以上的联合化疗 ,其中 10 4例接受阿霉素每疗程连三日给药法 ,64例患者接受阿霉素每疗程一日给药法化疗。阿霉素三日给药法化疗组的总有效率为 46 2 % ,阿霉素一日给药法化疗组的总有效率为 46 9%。阿霉素化疗的不良反应 :骨髓抑制、恶性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和脱发的发生率 ,两组较为接近 ,但三日法化疗组病人的心电图改变比一日法组少见。结论 阿霉素三日给药法与一日法化疗的疗效相似 ,但三日给药法的不良的反应较轻 ,心脏毒性较小 ,病人宜于耐受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究川楝子醇提物抑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人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T淋巴细胞(CCRF-CEM)细胞株及无特定病原体(SPF)级6周SD品种的雌性大鼠12只,以不同浓度梯度川楝子醇提物作用24 h、48 h、72 h,观察其对CCRF-CEM细胞的抑制及凋亡的影响。结果:16 mg/L、80 mg/L、400 mg/L川楝子醇提物作用ALL细胞的不同时间具有明显的抗增殖作用。相较于对照组,于同一时间点,不同质量川楝子醇提物的吸光度值明显不同,且随着质量的增加吸光度值逐渐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16 mg/L、80 mg/L、400 mg/L川楝子醇提物作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同一时间段的给药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不同质量浓度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于同一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不同质量浓度川楝子提取物的B细胞淋巴瘤-2(Bcl-2)基因、Bcl-2相关X蛋白(Bax)基因、P53基因表达明显不同(P<0.05);Bax基因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Bcl-2基因表达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2...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比较上海、洛阳两地胃癌的发生部位、年龄分布有何异同。方法 选择上海市新华医院和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1998年到 1999年门诊胃镜检查病人为统计对象。胃镜影像和病理细胞学结合诊断胃癌 ,按胃癌发生部位分为 :贲门胃底部癌、胃体部癌、幽门窦部癌。同时用HE银染法检查胃癌病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 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在选择时间段内 ,检出胃癌 115例 ,贲门癌 47例 ,胃体部癌 43例 ,胃窦部癌 19例 ,其它 6例 ;上海新华医院查出胃癌 91例 ,贲门癌 18例 ,胃体部癌 3 4例 ,胃窦部癌3 3例 ,其它 6例。两地胃癌发生部位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5。随年龄增长贲门胃底部癌所占比例从 15 %上升到 3 6 7% ,而胃窦部癌所占比例从 5 5 %下降到 2 5 %左右。两地胃癌病人HP感染情况相似 ,胃窦 -胃体部癌HP阳性率明显高于贲门部癌。结论 胃癌的发生部位有显著的地区特点、年龄特点、时期特点。上海市胃窦部癌较贲门部多见 ,洛阳地区贲门部癌较胃窦部多见 ;随年龄增长 ,贲门部癌比例增高 ,胃窦部癌比例减少 ;在过去 2 0年到 3 0年之间 ,贲门部癌呈上升趋势 ,胃窦部癌呈下降趋势。HP感染与胃窦 -胃体部癌关系密切相关。不同部位胃癌发生病因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在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中降钙素原(PCT)的表现与部分病原体的关系。方法:对2010—07—2012—09我院住院部血液科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242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原学、影像学、症状等,把患者分为感染性发热组和不明原因发热组,感染性发热组又分细菌感染发热亚组、非细菌感染发热亚组,对比分析各组的PCT阳性率水平差异,计算PCT对血培养结果的敏感性。结果:PCT在不明原因发热组中阳性(≥0.5ng/m1)率9.3%,在细菌感染发热亚组阳性率69.2%,在非细菌感染发热亚组阳性率34.5%。在血培养阳性结果中,PCT阳性率显著增高(83.3%),PCT敏感度为85.7%,阴性预测值95.7%。结论:在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诊断中,PCT可作为细菌感染的初步筛选指标,还可作为排除血液细菌感染的指标,以此推断病原体、明确发热原因,针对性地指导临床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讨论原发性苗管小细咆未分化癌的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 分析收治的12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的临床资料,结合献讨论。结果 手术 化疗6例中位主存11个目,放疗 化疗4例中位生存期9.5个月,单纯放疗2例只生存3个月。结论 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提高原发性食管小细咆未分化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旨在了解骨髓涂片及活检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与疗效判断中的优势与不足,明确骨髓涂片与活检同步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以及治疗观察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二步抽吸-活检双标本取材术,获取骨髓涂片及活检标本,回顾分析28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涂片及活检结果,对骨髓增生程度、骨髓瘤细胞形态、浆细胞浸润度、增殖模式、骨髓间质病理改变及纤维化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活检的增生程度及浆细胞浸润度明显高于涂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 骨髓活检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敏感度高于涂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骨髓活检中浆细胞增殖模式:簇片结节型33例(11.66%)、间质型86例(30.39%)、结节间质型112例(39.58%)、弥漫塞实型52例(18.37%); 骨髓涂片中骨髓瘤细胞形态:小成熟浆细胞型77例(27.21%)、幼稚浆细胞型148例(52.30%)、原始浆细胞型36例(12.72%)、网状浆细胞型22例(7.77%)。结论 骨髓活检能够准确地反映骨髓增生程度、浆细胞增殖模式及浸润度、骨髓纤维化情况; 骨髓涂片骨髓瘤细胞形态清晰、特征典型,容易辨认。骨髓涂片与活检同步检查能够提高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率,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治疗观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男性不育的遗传因素。方法 采用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对60例严重少、弱精症和无精症的不育患者进行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检测,同时用G显带方法分析染色体核型。结果 60例患者中有5例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为8.33%,且异常核型均为47,XXY,即克氏综合征。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检出2例患者,检出率为3.33%,缺失类型均为AZFc区缺失。30例精液常规正常的健康志愿者未检出Y染色体AZF基因缺失。结论 染色体核型异常及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与男性不育密切相关,且克氏综合征和AZFc区缺失为常见的异常类型。  相似文献   
39.
网织血小板比率在严重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提高严重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选取228例体温〉38℃、中性粒细胞数〉8×10^9/L和血小板数〉150×10^9/L疑似感染的重症患者,根据细菌学检测结果分为感染组(154例)和非感染组(74例),测定其外周血网织血小板比率(IPF),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诊断价值评估。结果感染组IPF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IPF在ROC曲线下面积为0.910,高于传统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P均〈0.05)。结论网织血小板比率可作为早期鉴别诊断严重感染性疾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染色体异常与不良孕产史的关系。方法 选取466 例不良孕产史夫妇,采集其外周血进行淋巴细 胞培养及G 显带方法分析其染色体核型。80 例健康婚检夫妇为对照组。结果 466 例不良孕产史夫妇中发生染色体畸 变者14 例,检出率3.0%,其中结构异常10 例,数目异常4 例,染色体多态性携带者的检出率13.52% (63/466)。 健康婚检夫妇的畸变染色体检出率为1.25%(1/80),比不良孕产夫妇的畸变染色体检出率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874,P >0.05)。染色体多态性携带者检出率为5%(4/80),显著低于不良孕产史夫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2, P <0.05)。结论 染色体畸变和染色体多态性是不良孕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