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2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自 198 2年MeyerJ等首次报道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以来 ,PTCA及支架植入已成为AMI再灌注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并得到广泛临床应用[1,2 ] ,本文仅就近年来PTCA及支架植入术在AMI治疗中的进展作一综述。1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Vakili等[3 ] 研究了 112 6例发病 6小时内的AMI患者 ,其中 2 2 2例行支架植入术 ,住院期死亡率支架组较非支架组明显下降 (2 .7%比 6 .1% ,p =0 .0 4 3) ,经多因素逐渐回归分析 ,支架组死亡率下降仍有明显意义 (差别比 0 .4 1,99%CI 0 .17 0 .96 ,p =0 .0 397)。Le May等[4]…  相似文献   
83.
背景: 以往的研究显示随着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增加, 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也增加。与白种人比较, 中国脑卒中的患者以颅内的小动脉病变居多而颅外颈动脉病变相对少见。目的: 观察存在冠状动脉 3 支病变患者的颈动脉和颅内动脉受累情况。设计: 观察性实验。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对象: 选择 2003- 08/2004- 08 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和住院的疑诊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 对其中发现 3 支病变的 126 例患者同时进行颈动脉造影检查。其中男 56 例, 女 70 例; 年龄 47~76 岁。纳入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 126 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行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常规应用 Seldinger 技术穿刺股动脉插管, 多角度投照, 同时观察双侧颈动脉, 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面积狭窄百分比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图像后处理站直接计算获取。根据颈动脉造影结果为判定标准将患者分为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和颈动脉闭塞。主要观察指标: 患者颈动脉的狭窄程度。结果: 纳入的 126 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颈动脉轻度、中度、重度和闭塞的患者比例相当, 分别为 13 (10.32%), 18(14.29%), 12 (9.50%), 和 10 (7.90%)。冠状动脉 3 支病变合并颈动脉异常的比例为 42.06%。结论: 中国人群中冠状动脉 3 支病变同时合并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与西方人同样很高。冠状动脉 3 支病变的人群中, 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颅内动脉。冠状动脉 3 支病变的人应该接受颈动脉的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成形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功能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31例行梗死相关动脉急诊PCI。结果 30例手术成功,成功率97%。平均随访时间(3&;#177;2.3)个月,全部患者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电图改善,心功能明显改善,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PCI是AMI等高危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超声心动图对比观察研究急诊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右室心肌梗塞 (RVMI)心功能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临床确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86例 ,其中 5 8例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检查平均 (6 .1±2 .6 )天。符合 WHO关于急性心肌梗塞标准 ,所有病例均合并左室下壁心肌梗塞 ,其中同时合并左室前壁和前间壁心肌梗塞 2 3例。将 86例患者分为两组 ,急诊再灌注治疗成功患者为组 A (n=2 8例 ,11例急诊 PTCA,17例急诊溶栓 ) ;常规治疗为组 B (n=5 8例 )。结果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平均病变血管支数无明显差异 (组 A平均 1.5 7支 ,组 B平均 1.36支 )。分别计算两组左、右心室异常节段室壁运动记分 (L VWMS,RVWMS) ,组 A和组 B有显著差异 (RVWMS:4 .0± 2 .7和 4 .3± 4 .3,P<0 .0 5 ;L VWMS:8.9± 6 .1和 10 .0± 7.3,P<0 .0 5 )。右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 (RVEDV和 RVESV) ,组 A与组 B存在显著差异性 (32 .8± 17.0和 4 2 .4± 2 6 .7;13.8± 6 .7和 2 2 .3± 17.6 ,P<0 .0 1)。右室射血分数组 A大于组 B(5 3.6± 18.1和 4 5 .6± 18.6 ,P<0 .0 1)。左心各项指标 (左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 )组 A亦明显好于组 B(P值均 <0 .0 1)。近期临床恶性并发症 ,组 A无一例发生。组 B发生率 8% ,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成形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功能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1例行梗死相关动脉急诊PCI。结果30例手术成功,成功率97%。平均随访时间(3±2.3)个月,全部患者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电图改善,心功能明显改善,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PCI是AMI等高危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状态不良的发生率及其对近、远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398例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行急诊PCI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与心电图,以ST段回落程度与TIMI心肌灌注(TIMIMyocardialPerfusion,TMP)分级等指标评估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状态,患者分为4组,A组为ST段回落率〉50%并且术后TMP分级为Ⅲ级;B组为ST段回落率〈50%而术后TMP分级=Ⅲ级;C组为术后TMP分级≤Ⅱ级而ST段回落率〉50%;D组为ST段回落率〈50%并且术后TMP分级≤Ⅱ级。分析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不良患者的发生率及其对近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STEMI急诊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ionrelatedartery,IRA)前向血流达到TIMIⅢ级而TMP分级为Ⅱ级以下者占37.2%,心电图ST段回落小于50%者占37.2%,均接近1/3。12.5%的患者具有远端栓塞。术后ST段回落率〉50%并且TMP分级为Ⅲ级者占总人数的39.8%,ST段回落率〈50%,并且术后TMP分级≤Ⅱ级占总人数的14.3%。心肌组织灌注状态不良者与心肌组织灌注状态良好者相比平均住院日更长,左室EF值更低,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更高,远端栓塞发生率更高,IABP辅助应用比率更大,心功能恶化、心脏性死亡更高。与D组相比,随访期间MACE的发生风险在C组为43%(P=0.11),在B组为24%(P〈0.01),在A组为2.7%(P〈0.01)。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后IRA再通者仅有不到40%的患者其心肌组织水平得到了良好的再灌注,其近、远期预后较好,而剩余约60%的患者其心肌组织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再灌注障碍,其中有大概约超过10%的患者其心肌组织水平存在较差的再灌注状态,这些患者在住院期间以及远期随访期间有着极高的MACE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8.
目的在现代介入治疗时代评价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后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入选320例STEMI并成功行PPCI的女性患者,分为无复流组和复流正常组。结果女性STEMI患者行PPCI后无复流发生率为25.3%(81/320)。经单变量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收缩压<100 mmHg(1 mmHg=0.133 kPa)(OR=1.991,95%CI:1.018~3.896;P=0.004)、靶病变长度>20 mm(OR=1.948,95%CI:1.908~1.990;P=0.016)、侧支循环0~1级(OR=1.952,95%CI:1.914~1.992;P=0.019)、PPCI前血栓负荷评分≥4(OR=4.184,95%CI:1.482~11.813;P=0.007)和PPCI前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lsation,IABP)使用(OR=1.949,95%CI:1.168~3.253;P=0.011)是女性STEMI患者PPCI后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无复流发生率随预测因素增加而显著升高,具有0、1、2、3、4和5个无复流独立预测因素时无复流发生率分别为0%(0/2)、10.8%(9/84)、14.5%(17/117)、37.7%(29/77)、56.7%(17/30)和81.8%(9/11)(P=0.000)。结论女性STEMI患者PPCI后无复流预测模型由5个因素组成:入院收缩压<100 mmHg、靶病变长度>20 mm、侧支循环0~1级、PPCI前血栓负荷评分≥4和PPCI前IABP使用。随着无复流预测因素增多,无复流发生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89.
目前多数医生习惯选用6F或5FJudkin′s造影导管行左右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对多数病人此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但对于存在有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常可由于造影导管头部嵌顿于狭窄的冠状动脉开口部位,造成压力衰减和/或使该侧冠脉血流锐...  相似文献   
90.
患者,女性,59岁。发现先天性房间隔缺损30余年。以胸闷、气短伴下肢浮肿1周入院。患者于20多岁检查发现有房间隔缺损(ASD),当时及后生育3个子女均无不适,近3年来常感活动后胸闷、气短、乏力.近1周症状加重伴双下肢浮肿、纳差。体检:血压140/80mmHg,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无干湿 音,心界扩大,房颤心律,心串86次/min,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IISM,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其余备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肝不大,双下肢轻度浮肿。胸片示心脏向左扩大,肺动脉段突出,肺门模糊心脏彩超: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