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7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30篇 |
内科学 | 126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27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蚀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导管射频消蚀治疗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缺乏大样本评价。该文介绍26例ILVT病人行射频消蚀治疗的经验。26例均为男性,年龄36±11岁。21例在室速发作中行激动标测与消蚀,即在左侧室间隔寻找心室波前有较体表心电图QRS波提前20ms以上的高频、低幅电位或最早心室激动处为消蚀靶点;5例因导管机械刺激终止室速或室速诱发后不能持续而采用起搏标测。26例病人全部一次消蚀成功,平均随访4个月,1例2个月后复发再治成功,无并发症。平均消蚀术时间1.6±1.1小时,X线照射时间26±16分钟,放电次数为4.0±1.8次,放电功率10~30W。成功消蚀靶点全部在间隔后半部分,主要位于间隔中部。结果表明射频消蚀治疗ILVT安全、有效,可作为这类病人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52.
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无再流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冠脉造影无再流和恢复正常血流病人ST段的早期变化,探讨梗塞相关动脉开通后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2年10月,回顾性分析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497例急诊PCI病人的临床和心电图资料,冠脉造影无再流的病人(无再流组)58例,其中6例因临床、心电图和造影资料不完全被剔除,入选的病人为52例.由其余439例急诊PCI后冠脉前向血流恢复为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的病人中随机抽取60例,为正常血流组.结果:无再流组ST段抬高指数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0.32±0.14)mV,(0.27±0.13)mV,P>0.05],而正常血流组术后较术前显著降低[(0.17±0.08)mV vs(0.35±0.15)mV,P<0.01].术后1 h,正常血流组ST段抬高指数较无再流组迅速回落[(0.17±0.08)mV vs(0.27±0.13)mV,P<0.05].术后2周,恢复正常血流ST段抬高指数比术前减少<50%者较无再流ST段≥50%者除室壁运动积分减少外,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和每搏指数均增加,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室壁运动积分和ST段抬高指数的直线回归方程表明:以室壁运动积分和ST段抬高指数评价缺血心肌的血流再灌注的相关性较好(无再流组r=0.65,P<0.01;正常血流组r=0.70,P<0.01).结论:急诊PCI梗塞相关动脉开通后,冠脉造影无再流或正常血流病人ST段降低的速度和幅度反映了心肌细胞的损害程度,以及缺血心肌组织的再灌注水平和微循环损伤. 相似文献
53.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危重症,病死率高。临床上,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颤/房扑)是急性心肌梗死较为常见的合并症,其发生和存在对患者的临床心血管事件及患者的预后势必会产生影响。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及疗效的不断提高,它们的发病率应该会逐渐降低,这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早期的药物溶栓再灌注治疗中已经得到证实。在大力提倡急性心肌梗死后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再灌注治疗的今天, 相似文献
54.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后早期ST段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完全开通、前向血流恢复后,早期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1~12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216例直接PCI后、IRA完全开通、前向血流恢复正常病人的临床、冠脉造影和心电图资料。直接PCI术后,ST段抬高指数≥50%的病人41例,为病例组。从其余175例ST段抬高指数<50%的病人中随机抽取50例,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病人的ST段抬高指数、Q波计数、室壁运动积分和平均肌酸激酶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2周,ST段早期恢复较ST段持续抬高病人的室壁运动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指数(CI)、每搏指数(SVI)增加(P<0·05)。ST段早期恢复合并心功能不全的病人,术后2周室壁运动增强,LVEF、CI、SVI增加(P<0·05),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减少(P<0·01)。结论STEMI直接PCI后IRA完全开通、前向血流恢复正常而ST段持续抬高病人的梗死范围扩大,左室舒缩功能不全严重,可能与心肌组织没有有效地恢复血流灌注或无复流有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状态不良的发生率及其对近、远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398例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行急诊PCI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与心电图,以ST段回落程度与TIMI心肌灌注(TIMIMyocardialPerfusion,TMP)分级等指标评估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状态,患者分为4组,A组为ST段回落率〉50%并且术后TMP分级为Ⅲ级;B组为ST段回落率〈50%而术后TMP分级=Ⅲ级;C组为术后TMP分级≤Ⅱ级而ST段回落率〉50%;D组为ST段回落率〈50%并且术后TMP分级≤Ⅱ级。分析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不良患者的发生率及其对近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STEMI急诊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ionrelatedartery,IRA)前向血流达到TIMIⅢ级而TMP分级为Ⅱ级以下者占37.2%,心电图ST段回落小于50%者占37.2%,均接近1/3。12.5%的患者具有远端栓塞。术后ST段回落率〉50%并且TMP分级为Ⅲ级者占总人数的39.8%,ST段回落率〈50%,并且术后TMP分级≤Ⅱ级占总人数的14.3%。心肌组织灌注状态不良者与心肌组织灌注状态良好者相比平均住院日更长,左室EF值更低,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更高,远端栓塞发生率更高,IABP辅助应用比率更大,心功能恶化、心脏性死亡更高。与D组相比,随访期间MACE的发生风险在C组为43%(P=0.11),在B组为24%(P〈0.01),在A组为2.7%(P〈0.01)。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后IRA再通者仅有不到40%的患者其心肌组织水平得到了良好的再灌注,其近、远期预后较好,而剩余约60%的患者其心肌组织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再灌注障碍,其中有大概约超过10%的患者其心肌组织水平存在较差的再灌注状态,这些患者在住院期间以及远期随访期间有着极高的MACE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6.
房间隔穿刺行射频消融及二尖瓣球囊扩张对房间隔完整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房间隔穿例行射频消融(RF)的39例预激综合征及二尖瓣球囊扩张(PBMV)的65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风心二狭)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经胸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观察上述方法对房间隔完整性的影响。结果:预激综合征患者术后未发现有房间隔缺损;风心二狭患者术后检出房间隔缺损(房缺)12例,发生率为18.5%,缺口的直径为2.6~5.1mm。认为:①房间隔穿刺行RF对房间隔的完整性无影响,安全可靠;②PBMV可导致一定比例的房缺,但缺口直径小,分流量少,不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左主干(LM)闭塞的常规心电图(ECG)表现,总结其ECG特点.方法:1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急性LM闭塞(LM组),回顾性分析其急诊ECG表现.并选取同时期30例左前降支(LAD)近段闭塞的AMI患者(LAD组),比较2组造影前的急诊ECG表现,以求总结急性LM闭塞的常规ECG特点.结果:LM组心率快于LAD组,心律失常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M组中13例患者存在aVR导联ST段抬高(≥0.05 mV),发生率明显高于LAD组(分别为86.7%和36.7%,P<0.01),同时LM组aVR导联ST段抬高幅度亦明显大于LAD组.而LM组胸前导联V1~3的ST段抬高程度则明显低于LAD组.aVR导联ST段抬高>0.05 mV诊断急性LM闭塞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63.3%.如果同时再满足V1~3导联ST段抬高程度<0.5 mV,其诊断急性LM闭塞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达到86.7%.结论:aVR导联ST段抬高≥0.05 mV,同时伴有V1~3导联ST段抬高不明显、甚至压低是急性LM闭塞区别于LAD闭塞的ECG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分析ECG特点可能有助于造影前预测此类患者和进行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成形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功能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1例行梗死相关动脉急诊PCI。结果30例手术成功,成功率97%。平均随访时间(3±2.3)个月,全部患者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电图改善,心功能明显改善,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PCI是AMI等高危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0.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发作 球囊扩张时间 (symptom onset to balloon ,SOTB)和症状发作 进导管室时间 (symptom onset to lab ,SOTL)与左室射血分数 (LVEF)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 MB)的关系 ,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的运转机制。方法 入选 2 0 0 1年 1月 1日至2 0 0 2年 7月 31日来院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发病时间在 12h内 ,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 ,并观察住院期间的LVEF和CK MB的峰值浓度。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选394例行急诊冠脉造影 ,男 314例 ,女 80例 ,年龄 (6 1± 2 )岁。只进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78例 ,行急诊PCI的有 316例 ,其中直接PCI的为 30 6例 ,溶栓后未通行补救性PCI的有 10例。平均SOTB为 (2 77 7±15 9 3)min ,SOTL为 (2 5 7 2± 16 3 9)min。SOTB≥ 36 0min组与 <36 0min组的LVEF分别为 (5 8 2± 11 1) %和 (6 0 1± 17 5 ) % (P =0 0 0 5 ) ,CK MB的峰值浓度分别为 (14 1 4± 14 7 4 )U/L和 (10 0 7± 75 6 )U/L (P=0 0 0 0 )。SOTL≥ 30 0min组与 <30 0min组的LVEF分别为 (5 8 3± 11 2 ) %和 (6 0 1± 16 2 ) % (P =0 0 15 ) ,CK MB的峰值浓度分别为 (12 7 3± 134 0 )U/L和 (10 1 0± 75 9)U/L (P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