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44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主动脉瓣置换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是目前治疗主动脉瓣病变(包括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的主要手段。AVR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左心室的容量负荷和,或压力负荷,促进左心室重构和左心功能的恢复。因此理想的AVR术后,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应该接近甚至为零。但是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特别是小主动脉瓣环患者,AVR术后仍然会存在明显的跨瓣压差。Rahimtoola于1978年首先提出人工心脏瓣膜-患者不匹配(prosthesis-patient mismatch,PPM)这一概念。本文就PPM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2.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43岁,因"突发胸痛6h"由外院转入。其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于发病后4h在当地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中示左前降支自近段第一对角支发出以远完全闭塞,第一对角支开口60%以上狭窄,左回旋支近段60%以上狭窄,前向血流TIMI2级,右冠状动脉广泛弥漫性病变,于左前降支开通后先后置入2.5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探讨直径≤1.0 cm的肺微小结节临床治疗策略,提高该类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经手术治疗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31~74(51.0±7.4)岁,9例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其余无明显临床症状。术前均经胸部X线和胸部CT检查发现直径≤1.0(0.8±0.1)cm的肺部微小结节,肺门、纵隔无肿大淋巴结。痰细胞学和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为阴性。所有患者术前均无组织病理学诊断,均行肺功能检查。其中11例行肺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扫描术/CT(PET/CT)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检查,结果均为阴性。13例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26例行单纯胸腔镜手术。结果手术时间(121.0±48.0)min,肺部分切除患者术后住院时间4~5 d,肺叶切除患者术后住院时间7 d,未出现并发症。手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恶性21例,其中腺癌9例、肺泡细胞癌7例、小细胞癌1例、肺转移瘤4例。良性病变18例,其中硬化性血管瘤4例、炎性假瘤4例、肺炎2例、肉芽肿3例、肺结核2例、肺表面淋巴结增生3例。病灶位于左肺上叶11例,左肺下叶6例;右肺上叶14例,右肺中叶1例,右肺下叶7例。结论孤立性肺结节特别是直径≤1.0 cm微小结节的诊治应首先以恶性对待,以免延误治疗;允许3个月左右的观察,观察期可选择性地使用抗生素治疗,2~4周可重复胸部X线片或CT检查。术前CT引导的金属针定位可帮助手术中探查病变部位。胸腔镜手术或经胸(小切口)活检是目前常用有效的诊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总结右腋下小切口二尖瓣成形术的疗效,探讨微创瓣膜手术方法及相关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右腋下小切口二尖瓣成形术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38例,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合并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24例.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24例,手术切口长7.8 ~ 11.8(8.5±2.0) cm,体外循环时间42~ 105(52.5±25.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5~ 95(42.5±17.6)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6~ 12.0(4.5±5.2)h,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105~860(265±67) ml.术后残余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右膈神经麻痹3例,二次开胸止血5例,切口感染4例.随访2个月至5年,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活动能力明显改善,晚期死亡1例,死于心脏外原因,再发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再次行换瓣手术.结论 综合应用各种二尖瓣成形术,右腋下小切口二尖瓣成形术能够取得良好的早、中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5.
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antigenreceptor,CAR)修饰T细胞是目前肿瘤治疗中新的靶向疗法,通过单链抗体(singlechainfragmentvariable,scFv)-共刺激分子-T细胞信号转导区构成的嵌合模式修饰T细胞,赋予T细胞非MHC依赖性靶向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在动物模型及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糖蛋白类肿瘤标志物由于其良好的靶向性成为了CAR修饰T细胞新的靶点,针对糖蛋白类肿瘤标志物的靶向研究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前景,但是也考虑到脱靶效应,转染方式等问题对该治疗在临床运用的限制.相信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基于CAR修饰T细胞的糖蛋白类肿瘤标志物靶向治疗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经内科常规治疗无效的慢性肺脓肿患者应用电视胸腔镜技术治疗的疗效。方法1997年10月~2007年10月期间,28例慢性肺脓肿患者应用电视胸腔镜技术实施脓肿切开、持续胸腔冲洗引流术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治愈,4例显效,无手术死亡及术中并发症发生。胸部失血量为60~190ml,平均(136±84)ml。术后第1d引流量为60-450ml,平均(278±112)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3—13d,平均(4.35±2.14)d,有3例出现持续漏气〉7d;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时间4~10d,平均(4.43±1.82)d;术后住院日为7—16d,平均(10.7±2.33)d。出院前复查胸片示脓腔消失,术后随访3~18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电视胸腔镜下切开慢性肺脓肿持续胸腔冲洗引流术具有显露清楚、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特点,而且完全可以达到常规开胸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7.
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发展和直视下心内手术大量开展,术后并发症成为现今研究的热点.心脏手术以其创伤大、风险高、手术时间长、体外循环(CPB)过程复杂、涉及多脏器影响、全身微循环广泛改变、术中及术后监护困难等多方面打击因素影响,导致术后并发症临床多见,这其中特别是以应激性溃疡(SOB)等的急重症导致预后不良主要因素.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机体在各类严重创伤、危重疾病等严重应激状态下,发生急性消化道糜烂、溃疡等病变 ,最后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危重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的死亡率目前仍在50%以上[1].因而应激性溃疡在心外科手术后的防治成为广大临床学者研究的热点.现就心外科术后应激性溃疡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8.
患者 男,58岁.活动后胸闷、气喘20年,加重1个月.X线胸片示心胸比率0.95(图1).超声心动图示四腔心面左心房直径10.1 cm×14.3 cm,二尖瓣瓣口面积0.9 cm2;主动脉瓣血流速度3.9 m/s,压力差59 mmHg(7.86 kPa);左室射血分数(LVEF)0.31,左室舒张期末直径(LVEDD) 8.00cm,收缩期末直径(LVESD) 6.73 cm.  相似文献   
139.
目的:应用改良的小儿RIFLE ( pRIFLE )分级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肾损伤( 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先天性心脏病在我院行手术治疗且年龄小于12岁的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AKI发生率及各期的临床特点,比较AKI与非AKI的临床特征,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KI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入选234例患儿,平均年龄59.82个月,其中男性130例,女性104例。225例(96.2%)患儿行心肺转流(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心脏直视手术,67例(28.6%)患儿发生AKI。 AKI与非AKI患儿的RACHS-1手术分级、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AKI患儿年龄较小,体质量偏低,其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 aortic cross-clamp time,ACT)和机械通气时间均长于非AKI患儿( P<0.05)。 CPB时间及ACT与AKI分级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低体质量及CPB时间是患儿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39、2.85。结论:急性肾损伤是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常见并发症,低体质量及CPB时间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0.
目的:探讨改良超滤联合常规超滤用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超滤与改良超滤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超滤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超滤后相关指标变化、两组心功能指标及心电图监测结果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在术前与超滤前红细胞比容(H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滤之后观察组Hc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出血以及库血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呼吸机支持时间较短,术后24h尿量要明显减少。但是术后ICU滞留时间、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出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手术3个月后患者整体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超滤技术能够在术后较短时间之内对血液起到较好的浓缩作用,提高Hct水平,改善肺功能以及很大程度上减少出血与库血的使用量,但是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