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2篇
  1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72.
目的分析1979-2010年湖南省狂犬病流行特征及分离病毒N基因特征,探讨疫情波动影响因素及病毒进化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与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湖南省32年来,狂犬病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PubMed-Entrez Search程序建立GenBank、EMBL报道的湖南省境内分离的狂犬病毒N基因序列本地数据库,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病毒N基因特征与变异情况,参考贵州与广西2个高发省份分离的部分狂犬病毒及国内疫苗株CTN-1-V N基因序列,运用Clustal W 1.83软件进行多重序列比对,运用MEGA 5.0.4软件构建N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湖南省分离毒株与贵州、广西分离株亲缘关系及病毒遗传特征差异。结果 32年来,湖南省累计报告狂犬病病例12 576例,总发病率0.69/10万;全省124个县(市、区)均有疫情报告;病例集中于湘南与湘中地区;7~10月份发病数较多(43.23%);农民所占比例最大(64.35%)。58株毒株N基因全序列平均GC含量为44.49%,AT含量为55.51%,平均单链分子量为409.7 KDa;氨基酸组成含量最高的为亮氨酸(Leu),含量最低的为色氨酸(Trp);58株毒株与贵州、广西及国内疫苗株有较近亲缘关系;58株病毒全部属于狂犬病毒基因I型。结论 32年来,湖南省狂犬病疫情存在较大波动;所分离的58株毒株遗传较稳定,未发生关键性变异。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肝细胞癌(HCC)肝切除手术患者术后外周血Th22细胞百分比和血浆白细胞介素(IL)-22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5年7月~2017年4月解放军昆明总医院普通外科行肝切除手术的HCC患者88例,术后51例接受常规治疗,37例另加乌司他丁治疗7 d。另选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IL-22+的Th22细胞百分比,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IL-22水平。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结果 HCC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百分比为(1.4±0.3) %,显著高于健康人【(0.8±0.1) %,P<0.0001】;HCC患者血浆IL-22水平为(116.9±32.6) pg/ml,亦显著高于健康人【(42.1±18.2) pg/ml,P<0.0001】;在术后3 d,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血清ALT分别为【219.4(40.1,510.9) IU/L和450.6(56.1,820.7) IU/L,P<0.05】,血清AST分别为【108.8(82.5,439.1) IU/L和257.3(115.3,7265) IU/L,P<0.01】;在术后7 d,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血清ALT分别为【72.4(25.6,471.5) IU/L和115.4(35.7,625.2) IU/L,P<0.05】,血清AST分别为【61.4(29.4,351.4) IU/L和90.5(45.5,293.8) IU/L,P<0.05】;术后3 d和术后7 d,乌司他丁治疗组外周血Th22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2±0.4)%和(1.1±0.3)%,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分别为(1.3±0.3)%,P<0.05和(1.3±0.2) %,P<0.05】;血浆IL-22水平分别为(98.1±20.1) pg/ml和(94.1±24.8) pg/ml,亦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 【分别为(109.7±29.8) pg/ml,P<0.05和(110.7±37.1)%,P<0.05】。结论 肝切除术后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可降低外周血Th22细胞比例和血浆IL-22水平,对肝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对贵阳市场上以苦玄参为主要原料的成药及苦玄参药材进行研究,为促进其进一步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收集到的苦玄参成药胶囊及苦玄参药材进行性状鉴定、显微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 与结论贵阳市场上以苦玄参为主要原料的成药及苦玄参药材,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的鉴别要求.  相似文献   
75.
目的对桫椤叶进行生药学研究,为桫椤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鉴定、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方法。结果描述了桫椤叶的性状、粉末显微特征、成分预试以及薄层鉴别结果。结论该研究为桫椤叶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分析2008-2009年湖南省狂犬病病原学监测结果及新分离病毒的N基因分子特征.方法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巢式PCR检测狂犬病监测标本,阳性标本应用ABI3730测序仪对N基因进行全序列测序;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N基因特征及序列同源性,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新分离病毒株遗传特征并与以往分离株比较.结果 1451份监测犬脑组织标本中DFA初筛阳性31份,阳性率为2.14%;31份DFA阳性标本经巢式PCR复核,17份阳性,阳性率为1.17%;巢式PCR检测疑似狂犬病病例唾液、脑脊液、血清及尿液标本56份,3份阳性,阳性率为5.36%;新分离的阳性株与巴斯德株进行N基因序列比较,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在87.2%~ 87.9%之间;成功构建系统进化树,新分离的20株病毒全部属于基因Ⅰ型.新分离病毒株与湖南省内、邻省和国际株比较存在不同的亲缘关系.结论 湖南省狂犬病病例及犬携带病毒的情况较为稳定,流行株仍为基因Ⅰ型,未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77.
目的 了解农村居民狂犬病暴露处置现况,探讨狂犬病高发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4个县40个村的部分居民户进行人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农村居民户犬、猫饲养率为38.68%,均以放养为主,犬密度为8.97只/100人,其兽用狂犬病疫苗免疫率为31.87%;农村居民年平均暴露率为2.22%,以家养犬、猫,年龄<15岁,学生的暴露率较高,暴露特征以到有犬、猫居民家中串门、被犬伤下肢、Ⅲ级暴露为多;暴露后仅28.23%立即自行处理伤口,部分还采用自敷草药等错误的处理方式,暴露对象有3/4就医,人平均处置费用416.68元,就诊对象中有4.30%拒绝使用狂犬病疫苗,Ⅲ级暴露者中有93.55%未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结论 农村居民为狂犬病暴露的高危人群,暴露主要来源于家犬;居民对狂犬病缺乏科学认识、经济条件有限是导致狂犬病暴露后处置不合规范要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8.
湖南省2009年狂犬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湖南省2009年狂犬病监测资料,评价预防处置效果,为预防和控制狂犬病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湖南省狂犬病监测实施方案》,收集全省狂犬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年共报告狂犬病200例,发病率为0.31/10万。Ⅱ级、Ⅲ级暴露者占98.0%,伤口未处理者达65.5%,病例均无暴露前免疫史,暴露后只有13.0%注射了狂犬疫苗,133例Ⅲ级暴露者仅9.77%联合应用了抗狂犬免疫球蛋白或血清。狂犬病门诊监测中,湖南全省共报告267 133例暴露者,Ⅱ、Ⅲ级暴露者占85.60%。暴露者中有94.59%在预防门诊接受伤口处理,97.62%暴露后全程接种了疫苗,Ⅲ级暴露者中42.47%注射了抗狂犬免疫球蛋白或血清。伤人动物主要是犬,全省犬密度为6.309只/100人,兽用疫苗接种率为47.78%,犬只狂犬病毒感染率是0.56%。结论犬密度较高、犬群有较高的感染率,兽用疫苗接种率较低,群众防治意识不强以及暴露后未能得到规范处理是目前狂犬病高发的主要相关因素。加强犬只"管、免、灭",规范暴露后伤口的规范处理,是遏制狂犬病高发行之有效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79.
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76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目前大型和复杂的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手术治疗仍有一定难度,本文通过总结76例手术体会,探讨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科自2003年5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76例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诊断、手术方法及其疗效。结果:本组全部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手术全切71例(93.4%),其中SimpsonⅠ级切除21例(27.6%),SimpsonⅡ级切除45例(59.2%),SimpsonⅢ级切除5例(6.6%),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6~72个月。结论: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应力争达到SimpsonⅠ级切除;良好的手术暴露,熟练的显微手术技巧,矢状窦和中央沟静脉的妥善处理和保护,避免脑皮质损伤.是提高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手术全切率和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COX-2和Bcl-2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102例乳腺癌组织为研究对象,各对应的癌旁组织为对照组,并选取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各样本的COX-2和Bcl-2蛋白表达,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OX-2及Bcl-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织,P=0.000。Ⅲ、Ⅳ期患者以及淋巴结转移阳性组COX-2的阳性表达分别高于Ⅰ、Ⅱ期患者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值分别为0.014和0.001;COX-2表达与患者年龄(P=0.866)、肿瘤大小(P=0.286)及组织学类型(P=0.148)均无相关性。淋巴结转移阳性组Bcl-2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00;Bcl-2表达与患者年龄(P=0.260)、肿瘤大小(P=0.060)、组织学类型(P=0.170)及TNM分期(P=0.452)均无相关性。乳腺癌组织中COX-2与Bcl-2表达显著正相关,r=0.659,P=0.01。结论:COX-2与Bcl-2在乳腺癌组织中均高度表达且密切相关,两者可能共同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