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对儿童心理行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患儿的心理行为问题,并对照研究外科手术与介入治疗对ASD患儿术后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CL)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对127例ASD患儿进行心理行为检测。对照组为正常儿童60例。【结果】ASD儿童心理行为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SD各组患儿心理行为总粗分及粗分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ASD儿童均表现有抑郁、体诉、社会退缩和违纪。心理行为因子异常检出率与病程呈正相关,病程越长检出率越高。术后测试,男、女两组心理行为总粗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男、女两介入组术后总粗分分别低于外科组(P<0.05)。【结论】ASD患儿存在较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早期治疗以及采用介入治疗方式可较明显改善ASD患儿的心理行为状况。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价在婴儿期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效果。方法婴儿期PDA患儿37例应用Amplatzer封堵器行动脉导管封堵术。年龄(8.7±3.3)个月;体质量(8.6±3.5)kg。主动脉侧位造影确定动脉导管的形态和导管最窄处直径,选择封堵器。经静脉途径置入封堵器。术后24 h,1、6、12个月行胸片和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血管造影测定导管最窄处直径(3.3±1.5)mm。术后即刻完全封堵19例(54.29%),术后24 h超声心动图检查完全封堵者为31例(88.57%),术后1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完全封堵者34例(97.14%),术后6和12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封堵成功的患儿均无残余分流。手术时间(57±43)min,X线透视时间(23.0±14.9)min。结论Amplatzer导管封堵器治疗婴儿期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注意该年龄组患儿解剖学特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3.
本文报告68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用连续彩色多普勒估测肺动脉压,并与右心导管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所测结果高度相关(r=0.89,SEE=1.43kPa,P<0.001,Y=0.91X+0.87)。  相似文献   
24.
肝脾肿大、腹水、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女,5岁。因肝脾肿大3年,腹水、黄疸1年,进行性加重而入院。患儿自2岁时开始出现面黄、腹胀及肝脾肿大,曾在多家医院按组织细胞增生症X、EB病毒感染等治疗无明显疗效,病情逐渐加重,现已不能平卧入睡。查体:没有营养差,慢性病容,精神尚好,皮肤粘膜明显黄染,腹膨隆,腹围75cm,腹壁静脉曲张,显露明显,血流方向均为自下向上。肝右肋下6.5cm,剑突下3cm,质硬。脾在脐下1cm,质硬。肝脾无明显触痛。腹水征(+)。血常规:Hb80g/L,WBC8.4×10~9/L,PC139×10~9/L。ESR15mm/h。肝功:GPT31U,ZnTT正常,PP69g/…  相似文献   
25.
瓣膜成形术的常见并发症有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及暂停、血管损伤及肺动脉瓣返流、血栓形成等。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是严格掌握适应症,选择大小合适的球囊导管,并细心操作。  相似文献   
26.
自 Porstmann等应用 Ivalon海绵塞子封堵动脉导管未闭 ( PDA)获得成功以来 ,应用介入疗法封堵PDA技术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 ,如 Rashkind等伞型封堵器、Sideris钮扣式补片、弹簧圈等。但由于多需较大的传送装置 ,或有残余分流 ,往往仅用于内径较小的 PDA。 1 996年 Masura等 [1]应用 Amplatazer蘑菇伞封堵器封堵 PDA成功后 ,将 PDA可封堵的内径提高到 1 2 mm。 2 0 0 1年我们采用 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封堵巨大窗型 PDA2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例 1 :女 ,1 6岁 ,体重 36kg。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闻及 4/6级连续…  相似文献   
27.
28.
本文报告我院采用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在X线透视及彩超的共同监测引导下成功封堵了2例巨大窗型动脉导管未闭.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的心理行为状况,并对照研究外科修补手术与介入封堵治疗对CHD患儿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应用Ae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分别对79例行外科修补手术和82例介入治疗的CHD患儿在术前和术后1年进行心理行为检测.选取80名与CHD患儿一般特征相匹配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 CHD儿童术前心理行为异常检出率及心理行为总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理行为粗分均值亦高于对照组(P<0.05).男孩主要表现为抑郁、交往不良、体诉、社会退缩、违纪及攻击方面,女孩主要表现为抑郁、社会退缩、体诉、违纪方面.术后1年测试,男、女二治疗组心理行为总粗分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男、女二介入组总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科组男孩术后总粗分及攻击行为粗分分别高于介入组(P<0.05),外科组女孩术后心理行为总粗分及抑郁、社会退缩和违纪行为粗分分别高于介入组(P<0.05).心理行为因子异常检出率与病程呈正相关,病程越长检出率越高.结论 CHD患儿存在着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宜早期治疗.与介入治疗相比,外科修补术后较长时间内患儿仍存有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应引起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检测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49例左向右分流CHD患儿,其中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25例(ASD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defect,VSD)24例(VSD组),另选同期在门诊体检的19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利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与比较3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通过心导管检查测定ASD组与VSD组的肺动脉收缩压、平均肺动脉压以及肺体循环血流比值;分析NT-proBNP和肺动脉收缩压、平均肺动脉压以及肺循环、体循环血流比值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D患儿的血NT—proBNP水平较高;ASD组、VSD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与肺动脉收缩压、平均肺动脉压以及肺体循环血流比值呈正相关。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是反映左向右分流CHD患儿肺动脉压力敏感指标,临床可用其作为检测CHD患儿有否肺动脉高压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