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并对用眼行为特征进行调查。方法 于2019年9—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成都市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视力检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近视检出及用眼行为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近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3 150名中小学生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其中男生1 644人,占52.19%,女生1 506人,占47.81%;小学生比例最高,占55.62%,本地户籍占77.37%。检出近视1 746例,检出率为55.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常/总是读写姿势不正确(OR=1.254)、近距离用电脑(OR=2.998)、近距离看电视(OR=2.225)、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 h (OR=2.886)、不良环境或姿势情况下用眼(OR=3.554)及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间>2 h(OR=3.102)的儿童青少年发生近视的可能性大。结论 成都市儿童青少年近视检出率较高,仍需继续加强预防,在鼓励其增加户外活动、减少电子屏幕使用的同时,应纠正不正确的读写姿势,干预近距离及不良环境的用眼行为,养成健康的用眼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3.
[目的]了解成都市中小学生近视后眼镜验配现况和眼镜质量,找出学生验光配镜中的薄弱环节。[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在成都市区随机抽取小学和初中学校各1所,然后在每所学校的各年级随机抽1个班作为调查对象。首先采用主客观验光检查学生实际屈光状态,焦度计检查眼镜屈光度,然后检查眼镜质量,包括镜片有无划痕、脱膜、色泽异常、杂质和气泡等,镜架有无变形、脱色和零部件缺失等。共调查学生732人,其中小学生350人,初中生382人。[结果]屈光不正的总体检出率为50.34%,其中小学为28.43%,初中为70.42%。所有屈光不正学生中,只有42.61%配戴眼镜,其中近视戴镜率为44.04%。眼镜球镜屈光度平均为(-2.80±1.43)D,实际屈光度为(-3.19±1.48)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6,P﹤0.0001);眼镜柱镜屈光度平均为(-0.51±0.87)D,实际屈光度为(-0.67±0.84)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P=0.002)。眼镜镜片存在质量问题的占39.24%,包括镜片有划痕、脱膜、色泽异常、杂质和气泡等,镜架存在质量问题的占26.03%,包括镜架变形、脱色和零部件缺失等。[结论]①成都市中小学生存在近视发病率高,近视患病率随年龄逐渐上升;②中小学生对配戴眼镜有认识误区,相关知识缺乏,近视学生配镜率低;③学生配戴眼镜现况不容乐观,其眼镜度数、镜片和镜架均有一定比率存在问题,有重新验光配镜或换镜的必要。④眼镜质量及配镜技术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 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矫正青少年近视的长期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方法 接受LASIK手术的16~19岁青少年患者292例579只眼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术前屈光度不同分为低、中、高度组.术后随访10年,统计分析3组病例的安全性指数、有效性指数和术后屈光度等.结果 低、中、高度组LASIK手术后10年安全性指数为1.05、1.02、0.98,有效性指数为0.94、0.90、0.82,术后屈光度为(-0.08±0.62)、(-0.13±0.75)、(-0.36±0.83)D.结论 LASIK手术对于中、低度近视的青少年患者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对于高度近视的青少年患者,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稍差,手术需谨慎. 相似文献
26.
降眼压药物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与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相比较,其术后稳定性大大提高,但是对于高度或超高度近视患者来说,屈光回退的发生率依然相当高[1,2]。一般认为,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组织增生和角膜前膨有关[3],但是到底是以组织增生为主,还是以角膜前膨为主,可能又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对于屈光回退,目前除了在角膜厚度足够、屈光度稳定和排除圆锥角膜的情况下行增强术之外,没有其他治疗手段。我们对3例(6眼)LASIK术后屈光回退患者,运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比较远程指导验配角膜塑形镜与传统“面对面”验配方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初步评估远程指导验配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同一医师远程指导验配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儿65例(122眼)为试验组,同期“面对面”验配的近视患儿71例(139眼)为对照组,配戴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种验配方式的有效性(包括戴镜视力、戴镜球镜度数、镜片配适分级、裸眼视力、镜片偏心距离)和安全性(角膜上皮点状着色分级)。结果 两组戴镜1d时戴镜视力、戴镜球镜度数及镜片配适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戴镜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镜片偏心距离、角膜上皮点状着色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程指导验配角膜塑形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好,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目的:了解成都市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情况,找出学生近视预防的薄弱环节。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在成都市区随机抽取公立和私立学校各一所,然后在每所学校的各年级随机抽一个班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主客观验光检查并收集屈光状态,对各年级的近视率进行2χ检验,对不同性别、眼别的近视率进行2χ检验。共调查学生732人,其中小学生350人,初中生382人。结果:中小学学生正视眼比率为49.66%,远视为3.35%,近视为46.99%。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加,近视比率也不断增加,并且出现了两次较大幅度的增长。小学2年级到3年级近视比率从6.00%增加为22.4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11.970 6,P=0.000 5);小学6年级到初一近视比率从44.44%增加为65.4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17.859 7,P〈0.000 1)。中小学男生近视率为41.78%,女生为52.1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15.888 9,P〈0.000 1)。右眼近视率为47.14%,左眼为46.86%,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χ=0.011 0,P=0.916 6)。结论:①成都市中小学生存在近视发病率高,近视患病率随年龄逐渐上升,发展速度加快,并且越来越低龄化的特点;②近视预防需求旺盛,但医疗部门对近视的主动干预不够,特别是缺乏预防近视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