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有效性指数:术后裸眼视力(UCVA)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SCVA)的比值在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 选取在本中心行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201例(400只眼),根据术前屈光度分为低度、中度、高度、超高度近视组,对四组的术前BSCVA、术后3个月UCVA及有效性指数进行方差分析;术前屈光度与术前BSCVA、术后3个月UCVA及有效性指数分别进行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 低、中、高、超高度近视组其术前BSCVA分别为1.36±0.18、1.35±0.20、1.28±0.21、1.15±0.26(F=12.16,P<0.01),术后个3月UCVA分别为1.40±0.14、1.33±0.22、1.30±0.21、1.14±0.25(F=13.92,P<0.01),有效性指数分别为1.05±0.17、1.00±0.19、1.03±0.16、1.04±0.36(F=0.37,P>0.05),总体术前屈光度与术前BSCVA、术后3个月UCVA有相关性(r=0.3186,0.3089,t=6.71,6.48,P<0.0001,<0.0001),而与有效性指数无相关性(r=0.0529,t=1.05,P>0.05).结论 有效性指数评估LASIK疗效是有效的,其敏感度高,评估LASIK手术效果具有一定的意义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Moria M2型90刀头在LASIK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Moria M2型90刀头在LASIK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术中使用角膜板层刀刀头类型分为90刀头组和110刀头组,分别收集2组术前屈光度、角膜厚度、理论切削厚度、剩余基质床厚度等资料,进行两样本均数t检验。结果术前屈光度90刀头组为(-8·51±2.33)D,110刀头组为(-5.52±2.19)D;术前角膜厚度90刀头组为(512.43±22.59)μm,110刀头组平均为(539.10±27.45)μm。理论切削厚度90刀头组为(103.07±18.27)μm,110刀头组为(80.62±22.99)μm,各指标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剩余基质床厚度90刀头组平均为(299.36±14.47)μm,110刀头组平均为(328.48±30.83)μm,均高于280μm相对安全范围。2组均未发生术中术后角膜瓣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于度数较高或角膜偏薄的近视患者,使用90刀头进行LASIK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降眼压药物预防LASIK术后屈光回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降眼压药物20g·L-1盐酸卡替洛尔眼液对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眼科行LASIK的200例(394眼)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加用20g·L-1盐酸卡替洛尔眼液)和对照组,根据术前屈光度将试验组和对照组分为低度、中度、高度和超高度四个亚组,根据角膜基质床厚度分为A(<300μm)、B(300~350μm)和C(≥350μm)三个亚组,分别对两组的各亚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裸眼视力(uncorrect visual acuity,UC-VA)、屈光度和角膜曲率进行比较。对两组术后6个月的屈光回退比率比较进行χ2检验,两组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UCVA、屈光度和角膜曲率比较分别进行t检验。结果 139例(275眼)患者完成有效观察。试验组术后6个月的回退率低于对照组(0.71%、5.19%)。两组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U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两组的低度、中度、B亚组和C亚组病例术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两组的高度、超高度和A亚组病例术后1d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术后过矫屈光度方面,两组的高度、超高度和A亚组病例术后1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其他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两组的高度、超高度和A亚组病例的角膜曲率术后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其他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降眼压药物可减少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特别对于高度、超高度近视以及角膜基质床厚度偏薄的患者来说,还可以增加术后屈光度和角膜曲率的稳定性,可能在预防屈光回退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视力下降的原因,并初步探讨处理和预防措施。方法:收集LASIK术后视力下降病例134例175眼,统计各种原因的构成比,分别将治疗前后的UCVA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LASIK术后视力下降的总体发生率为1.86%,其中屈光回退的构成比为51.43%,治疗后UCVA由0.61±0.22上升为0.90±0.38(t=8.00,P<0.001);角膜上皮点状缺损构成比为32.57%,治疗后UCVA由0.60±0.19上升为1.20±0.24(t=20.00,P<0.001);调节痉挛构成比为5.14%,治疗后UCVA由0.76±0.21上升为1.32±0.22(t=8.14,P<0.001);角膜瓣移位和皱褶构成比为4%,治疗后UCVA由0.29±0.26上升为1.24±0.28(t=6.33,P<0.001);激素性高眼压构成比为4%,治疗后UCVA由0.57±0.05上升为1.0±0.16(t=2.53,P<0.05);眼底病变和弥漫性板层角膜炎(diffuse lamellar keratitis,DLK)构成比共为2.86%,经治疗后UCVA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LASIK术后视力下降的原因多种多样,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获得良好疗效,恰当的预防措施也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5.
降眼压药物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效果评估和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降眼压药物—2.5g/L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使用2.5g/L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治疗的LASIK术后屈光回退患者25例(46眼),收集治疗前和治疗1mo后的UCVA、BSCVA、屈光度、角膜前表面曲率、眼压、屈光度与角膜前表面曲率的变化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1mo后的UCVA由治疗前的0.63±0.27上升为0.95±0.33(t=9.07,P<0.01),其中提高1行的14眼(30%),提高2行以上的27眼(59%),不变的5眼(11%),有效率达89%;BSCVA治疗前为1.19±0.27,治疗1mo后为1.29±0.2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P=0.01);屈光度治疗前(-1.39±0.69)D,治疗1mo后为(-0.57±0.62)D,平均下降(0.82±0.50)D(t=11.15,P<0.01);角膜前表面曲率治疗前为(37.64±1.68)D,治疗1mo后为(37.14±1.81),下降为(0.50±0.34)D(t=10.02,P<0.01);眼压治疗前平均为(11.84±1.91)mmHg,治疗1mo后为(11.14±1.60)mmHg,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P<0.01)。结论:降眼压药物—2.5g/L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对LASIK术后屈光回退具有显著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眼压,使前膨的全角膜(包括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得到回复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伴有不全纽扣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屈光状态、视力和角膜地形图情况.方法 选取出现不全纽扣瓣并继续激光切削的患者13例,不全纽扣瓣均出现在左眼,故以右眼为对照,分为不全纽扣瓣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病例术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和术后第1个月的角膜散光值(cylinder,CYL)、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urface asymmetry index,SAI)、不规则散光指数(irregular astigmatism index,IAI)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不全纽扣瓣组的UCVA稍低于对照组,但在术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柱镜度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3个月时,均在0.50 D以内.不全纽扣瓣组术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的球镜度数分别为(1.7±0.4)D、(1.2±0.7)D、(1.1±0.7)D、(0.7±0.7)D;对照组分别为(0.9±0.4)D、(0.6±0.7)D、(0.7±0.5)D、(0.7±0.6)D,其中术后第1天、第1周和第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3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全纽扣瓣组术后第1个月的CYL和SA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IAI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本组伴有不全纽扣瓣的LASIK术后早期过矫偏多,但屈先度变化幅度大,其术后UCVA、散光度数和角膜地形图受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建立人睑板腺癌动物模型的方法,对比不同的方法对成瘤率的影响,为睑板腺癌的体内实验提供平台.方法 分别采用细胞悬液法和组织块移植法接种人睑板腺癌于BALB/C裸鼠体内,细胞悬液组和组织块组各接种裸鼠30只.观察两组移植瘤的成瘤率及生物学特性.结果 细胞悬液组成瘤率为20%,组织块组为46.7%.结论 组织块法较细胞悬液法成瘤率高,与原发肿瘤生物相似度接近,组织块移植法是建立人睑板腺癌动物模型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汉防己甲素等5种抗纤维化药物对离体兔角膜基质细胞的抑制作用,为减轻角膜创伤愈合反应提供一种新药。方法选用原代及传代兔角膜基质细胞,实验组分别加入含不同浓度汉防己甲素、TGF-β抗体、α-2b干扰素、维拉帕米、氟美童的培养液,对照组加入含等量PBS的培养液,分别培养24h、48h、72h后,采用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计算出抑制率和IC50,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汉防己甲素在各时间段各浓度组,均能明显抑制角膜基质细胞的增殖,其24h、48h、72h的IC50分别为4·407mg·L-1、3.758mg·L-1和3.524mg·L-1,并具有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依赖关系。TGF-β抗体在各时间段各浓度组均有较强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6.550mg·L-1、4.060mg·L-1和3.860mg·L-1。α-2b干扰素在各时间段各浓度组均有抑制作用,但作用都较弱。维拉帕米的抑制作用不确切。氟美童在各时间段各浓度组均有确切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36.190mg·L-1、43.742mg·L-1和47.052mg·L-1。结论在5种药物中,汉防己甲素对离体兔角膜基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最强,且明显强于激素类药物氟美童,因此在减轻角膜创伤愈合方面具有潜在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正混合性散光的手术设计具有特殊性,主要包括负柱镜法、正柱镜法、两光区交叉柱镜法和三光区交叉柱镜法四种模式.由于大部分混合性散光患者可能存在调节能力异常、散光度数高和矫正视力不佳等问题,加上激光切削光区的直径较大且种类较多,所以手术的有效性和预测性相对较差.本文对各种手术设计模式的转换方法、切削方式和手术参数,以及手术效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成都市中小学生近视后眼镜验配现况和眼镜质量,找出学生验光配镜中的薄弱环节。[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在成都市区随机抽取小学和初中学校各1所,然后在每所学校的各年级随机抽1个班作为调查对象。首先采用主客观验光检查学生实际屈光状态,焦度计检查眼镜屈光度,然后检查眼镜质量,包括镜片有无划痕、脱膜、色泽异常、杂质和气泡等,镜架有无变形、脱色和零部件缺失等。共调查学生732人,其中小学生350人,初中生382人。[结果]屈光不正的总体检出率为50.34%,其中小学为28.43%,初中为70.42%。所有屈光不正学生中,只有42.61%配戴眼镜,其中近视戴镜率为44.04%。眼镜球镜屈光度平均为(-2.80±1.43)D,实际屈光度为(-3.19±1.48)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6,P﹤0.0001);眼镜柱镜屈光度平均为(-0.51±0.87)D,实际屈光度为(-0.67±0.84)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P=0.002)。眼镜镜片存在质量问题的占39.24%,包括镜片有划痕、脱膜、色泽异常、杂质和气泡等,镜架存在质量问题的占26.03%,包括镜架变形、脱色和零部件缺失等。[结论]①成都市中小学生存在近视发病率高,近视患病率随年龄逐渐上升;②中小学生对配戴眼镜有认识误区,相关知识缺乏,近视学生配镜率低;③学生配戴眼镜现况不容乐观,其眼镜度数、镜片和镜架均有一定比率存在问题,有重新验光配镜或换镜的必要。④眼镜质量及配镜技术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