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为以趾背动脉为血供的趾背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基础。方法对9例(18侧)红色乳胶灌注及1例(2侧)墨汁灌注的成人足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观测趾背动脉走行及其营养皮瓣的血供范围。结果 趾背动脉起始于第1跖背动脉,血管外径(0.9±0.2)mm,沿途发出4~8条细小分支营养邻近皮肤。当趾腓侧趾底动脉从第1趾底动脉发出时,趾背动脉粗大;当趾腓侧趾底动脉从第1跖背动脉发出时,趾背动脉较细,但直径仍大于0.5 mm。结论 趾背动脉起始、走行恒定,外径较粗,有较多皮肤穿支和恒定血供范围,以趾背动脉为供血动脉,可设计趾腓侧趾背皮瓣或趾甲皮瓣。  相似文献   
52.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局部血氧联合血糖测定及一般临床经验判断皮瓣术后血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科行皮瓣手术患者25例, 其中采用局部血氧及血糖值联合判断皮瓣血运变化者12例(试验组), 采用传统方式判断血运者13例(对照组)。计算两组判断皮瓣术后血运的准确率及误诊率, 并采用SPSS 20.0软件比较两组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中,13例皮瓣术后成活11例, 发生坏死2例, 发生血管危象3例, 其中准确判断出血管危象而进行手术探查并最终成活1例, 其余2例均未判断成功, 并最终发生坏死, 其准确率为84.6%, 误诊率为15.3%。试验组12例皮瓣术后均成活, 低于判断标准而进行二次探查手术4例, 术中3例发现穿支血管吻合口处出现血栓, 做相应处理后皮瓣成活, 其中1例术中未发现血栓, 其准确率为100%, 误诊率为0。对比两组判断方法准确率与误诊率, 试验组方法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血氧联合血糖测定判断皮瓣血运具有简便、可操作性强、准确率较高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以髂腹股沟皮瓣为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继发性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采用髂腹股沟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继发性缺损的16例病例资料。创面缺损面积:8.0 cm×13.0 cm~12.0 cm×19.0 cm,且均为不规则创面。结果 16例髂腹股沟转移皮瓣均成活,伤口一期愈合。随访1年,股前外侧区创面平整,仅留线性瘢痕,皮肤质地柔软,与相邻皮肤颜色无明显差异。患肢膝关节活动正常,股外侧区无麻木症状。结论 选取该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操作简单,成活率高且修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4.
目的评估吻合一条血管的指端组织块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08年12月住院的38例(38指)指尖组织块离断患者,采用仅吻合一条管径最粗血管进行原位再植。结果38例指尖离断组织块,除1例因发生静脉危象部分坏死,经换药处理后瘢痕愈合,余均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2年,再植成活复合组织块颜色红润,指腹指纹清晰,感觉恢复S3-S4级,外形满意,无萎缩,接近正常手指。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28指.良10指。结论手指离断复合组织块应积极再植,通过缝合指固有动脉或其分支,缝合静脉或静脉动脉化.增加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应用(足母)趾背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大小与形状,设计以(足母)趾背动脉为血管蒂的(足母)趾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10指.(足母)趾背皮瓣切取最大面积为3.5 cm×2.5 cm.结果 8例10指游离移植的(足母)趾背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6个月,移植的(足母)趾背皮瓣颜色与手指相同,皮瓣薄,不臃肿,质地与手指相近,指纹生长良好,皮肤两点辨别觉恢复至6~8 mm.供足功能无影响.结论 (足母)趾背皮瓣是修复手指较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具有外形美观、功能恢复好、成活率高、可满足患者心理需求等优点.  相似文献   
56.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及细胞学实验探索FTY-720P是否可以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形成达到增强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动物实验:取新西兰大白兔50只,其中2只制备同种异体骨,余48只建立1.5 cm长胫骨单侧骨皮质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n=12),A组仅单纯制备骨缺损模型,B、C、D组分别移植1.5 cm长同种异体骨、自体腓骨及FTY-720P联合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术后2、4、8、12周行Lane-Sandhu影像学评分及骨密度检查。细胞学实验:取1月龄SD大鼠骨髓培养骨髓源性单核巨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ononuclear phagocytes,BMMs),并通过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诱导破骨细胞形成并进行形态学、酒石酸抗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TRAP)染色鉴定;根据诱导前细胞系中加入FTY-720P浓度的不同,将实验分为0、500、600、700、800、900、1 000、1 500 ng/m L浓度组,通过TRAP染色计算破骨细胞阳性率,并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吞噬骨片后形成的陷窝数,评价FTY-720P对破骨细胞形成及功能产生的影响。结果动物实验:术后2周各组Lane-Sandhu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C、D组Lane-Sandhu评分均优于A、B组,B组优于A组(P0.05);C、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C组骨密度大于A、B、D组(P0.05),A、B、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周,B、C、D组骨密度均大于A组(P0.05),B、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学实验:BMMs经M-CSF及RANKL诱导后形成具有多核、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0、500、600、700、800、900 ng/m L浓度组破骨细胞阳性率显著高于1 000、1 500 ng/m L浓度组,0、500、600、700 ng/m L浓度组高于800、900 ng/m L浓度组,0、500、600 ng/m L浓度组高于700 ng/m L浓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浓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吞噬实验表明,0、500、600、700 ng/m L浓度组破骨细胞吞噬骨片后形成的陷窝数显著高于800、900、1 000、1 500 ng/m L浓度组,0、500、600 ng/m L浓度组高于700 ng/m L浓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浓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Y-720P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及功能,减少同种异体骨骨量丢失,进而达到与自体骨移植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57.
患者,男性,43岁,因贫血病来我院就诊。体检: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正常,体形消瘦,全身淋巴结(-),脾明显肿大,表现中度贫血。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时手术修复三角韧带的方法。 方法 对17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并修复重建三角韧带,术后对病人的资料进行随访、分析。 结果 随访时间11~45个月,平均24.7个月,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估疗效,本组病例中优6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76.47%。 结论 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时,手术修复三角韧带能够恢复踝关节的正常生物力学环境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报道缝匠肌穿支(肌)皮瓣修复肢体组织缺损的临床方法及其效果。 方法 应用缝匠肌穿支(肌)皮瓣修复肢体组织缺损,其中带蒂转移修复6例,游离移植修复2例。 结果 所有带蒂及游离皮瓣均成活,颜色红润,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且有感觉。皮瓣供区疤痕较隐蔽,患者比较满意。 结论 用缝匠肌穿支(肌)皮瓣修复肢体组织缺损效果理想,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供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