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4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162篇
耳鼻咽喉   46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165篇
口腔科学   43篇
临床医学   516篇
内科学   294篇
皮肤病学   43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1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65篇
综合类   1148篇
预防医学   436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371篇
  4篇
中国医学   511篇
肿瘤学   12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0篇
  1965年   6篇
  1959年   10篇
  1958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41.
目的 探讨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炎性反应的关系。方法 本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医院体检的健康人员49人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患者CV-B3感染情况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对观察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CV-B3感染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炎性反应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CV-B3感染率24.00%,对照组为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心肌梗死、心绞痛及隐匿性冠心病患者CV-B3感染率分别为50.00%、16.67%和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后4、12、24 hHL-1心肌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的CV-B3基因拷贝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CV-B3阳性患者的Gensini评分高于阴性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CV-B3感染可加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增强炎性反应,不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2.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癌的发生、发展有明显关系已被公认.产细胞毒素幽门螺杆菌的危害性及其检测也日渐受到重视.现将我们所检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声带息肉的疗效。方法 对我科从2000年3月至2001年2月收治的50例声带息肉患者(中西医结合组)在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摘除术,术后结合内服中药及中药制剂喷喉1号方雾化吸入治疗,以不做手术,只内服中药及中药制剂喷喉1号方雾化吸入治疗的42例声带息肉患者(中医组)作为对照。比较评价两组疗效。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100%,中医组总有效率76.2%,两组比较,无论治愈率还是总有效率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声带息肉有一定的优越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4.
以预防医学为导向 培养全科医学人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建国初期,我国就提出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四大卫生工作方针,并在预防为主方针指导下,短时间内就消灭和控制了如天花,鼠疫,性病及黑热病等对健康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和一些地方性疾病,使反映群众综合健康水平指标平均期望寿命由35岁上升到69岁,婴儿死亡率由解放前200‰下降到30‰,还有孕产妇死亡率均发生了显著改变,此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方针的巨大威力。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政府提出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是:“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  相似文献   
45.
降纤酶治疗高粘滞血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粘滞血综合征 (简称高粘血征 )是以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为诊断依据 ,常见于高血压病、高血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糖尿病及某些血液病 ,其中以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多见。由于血液呈现高凝状态极易形成血栓 ,为预防血栓形成 ,即时治疗高粘血征 ,有重要实用价值。我们应用降纤酶治疗了不同原因所致高粘血征者 6 5例 ,经血液流变学及纤维蛋白原监测 ,取得良好疗效 ,兹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选择脑动脉硬化、脑梗塞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者、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伴高粘血征 6 5例 ,男 48例 ,女 17例 ,年龄 46~ 77岁 ,平均年龄为…  相似文献   
46.
房颤患者血脂蛋白(a)和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慢性房颤患者血脂蛋白 (a)和D -二聚体水平的变化 ,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测量 46例房颤患者 (其中冠心病 19例 ,风心病 2 7例 )和 2 7例正常人血脂蛋白 (a) [Lip(a) ]和D -二聚体 (D -dimer)水平的变化。结果 :房颤患者与正常人相比 ,血浆D -dimer浓度极显著升高 (0 .48± 0 44对 0 .15± 0 .0 8mg/L ,P <0 .0 1) ,血清Lip(a)水平也显著升高 (343 .2 9± 42 6 .5 2对 15 5 .91± 5 2 .6 0mg/L ,P <0 .0 5 )。在冠心病亚组和风心病亚组比较时 ,D -dimer和Lip(a)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房颤患者血Lip(a)和D -二聚体水平升高 ,这可能与其高发血栓栓塞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47.
1NTRODUCTIONHegu(Ll4)isoneofthemosteffectiveandmostfrequentlyusedacupointsintraditionalChineseacupuncture.ItisindicatedfOrpaininmanypartsofthebody,butisparticularlyeffec-tiveforheadache,migraine,toothache,sorethroatandotherd1sordersoftheheadandface.Manyanimalexperimentsindicatethathighercentersinthenervoussystemareinvolvedinacupunctureanalgesia["2]butdirectevidenceforhumansubjectsisdifficulttoobtainuntilthere-centadventofpowerfu1andn0n-invasivemeth-odsforneuroimaginginthe9O's.Werecentlya…  相似文献   
48.
目的 通过多发伤损伤严重度评分及血糖值的测定,探讨严重度与血糖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ISS评分法对病人进行评分,于伤后2h、24h、72h分别测得血糖值。结果 血糖变化与创伤严重度呈正相关,与休克发生率、死亡率相关性显著(P<0.01)。结论 创伤后血糖变化是评价损伤严重度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9.
2细胞凋亡与疾病如前所述,细胞凋亡是一种以严格控制的、自我消化为特征的过程。细胞凋亡与细胞产生一样都是机体自然的生理过程,它们之间的平衡是机体稳态的基本条件。一旦细胞凋亡与细胞产生调节失控,就会导致许多疾病发生。21凋亡与病毒病病毒性疾病就属这类疾病之列。当病毒进入一个细胞之后,就有可能抑制该细胞合成除病毒所需蛋白质之外的任何蛋白质的能力。对于这种病毒来说,抑制宿主蛋白质的合成作用就足以引起许多种类细胞的自杀,如果宿主细胞死去,该病毒也就随之灭活。但是有些病毒已进化成能呈抑制被它们感染的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判断发热惊厥小儿在发作期血锌水平的变化。方法:全部病儿分为A、B、C3 组,分别检测血锌浓度,其中A组有高热惊厥组两次采血送检。结果:发热惊厥时血锌值明显减低( P<0-01) ,且在1 周后检测依然偏低。结论:发热惊厥患儿应及时检测血清锌水平以及时确定是否补锌,对预防高热惊厥发生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