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外周血白蛋白商值(QAlb)、乳酸脱氢酶(LDH)、降钙素原(PCT)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行颅脑损伤术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27例和未感染组76例。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组患者病原菌分布;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诱发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比较2组患者QAlb、LDH及PCT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各指标对颅内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 27例感染患者脑脊液培养共分离病原菌3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0株(占52.63%),以头状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6株(占42.11%),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真菌2株(占5.26%),分别为白假丝酵母和热带假丝酵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时间>3 h、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脑脊液漏是颅脑损伤术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感染组QAlb、LDH及PCT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ROC分析显示,Q... 相似文献
22.
23.
独自诱导还是增强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骨的形成、骨折的愈合和骨的改建过程中均有生长因子参与,本旨在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形成骨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6/09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选用SD大鼠40只制作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克隆抗体 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每组10只.将充满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4的7 mm明胶海绵条分别置入该组骨弧形缺损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克隆抗体 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在骨缺损模型建立后,腹腔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克隆抗体400 ng,每3天1次,共3周.术后第3,6周分别选取5只拍摄X射线片观察骨形成情况,同时取骨缺损处标本光镜检查其病理改变.结果:实验过程中40只大鼠无死亡,均进入结果分析.影像学显示在第3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骨缺损处没有骨形成;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的5只大鼠骨缺损处均有骨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的骨形成比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范围大、密度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克隆抗体 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骨缺损处的骨形成范围较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少,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明显减少.在第6周观察到相似的结果.光镜下观察可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无钙盐沉积,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3周钙盐沉积较多,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较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有更多量的钙盐沉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克隆抗体 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钙盐沉积的量较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减少.在第6周观察到相似的结果.结论:骨愈合过程需要种因子参加与协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独自不能诱导骨形成,骨形态发生蛋白4诱导骨形成过程中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促进骨形成和提高骨愈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为一种重要的调节因子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4.
患者,男,33岁.因"尿急,尿频,尿痛伴间歇性血尿1年"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多次出现尿急,尿频和尿痛.疼痛以左侧下腹部为主,呈阵发性钝痛.疼痛发作时伴有间歇性肉眼血尿.自行口服消炎类药物后症状有缓解.入院前1周腹痛和血尿症状加重,查体:左侧下腹部轻度压痛,无肌紧张和反跳痛.尿常规:肉眼血尿.膀胱镜检查因尿道狭窄失败.行盆腔B超:膀胱内不随体位改变的高密度回声影.X线片及盆腔CT检查均示左耻骨外生骨软骨瘤(图1,2).入院诊断:(1)左耻骨外生骨软骨瘤;(2)血尿原因待查.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观察手术配合中医三期辨证治疗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复位、抗感染及术后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1d根据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原则开始中药内服及熏洗,对治疗后不同时间段中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疼痛评分、血钙、磷及碱性磷酸酶等改善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骨折术后配合中药三期辨证可快速缓解患者局部疼痛,促进钙盐沉积,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从而加速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OTAIR表达量与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MM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化疗治疗效果将其分为有效组(74例)和无效组(26例),选取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lncRNA HOTAIR水平、β_2-MG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对病例组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lncRNA HOTAIR水平和β_2-M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无效组的血清lncRNA HOTAIR水平和β_2-MG水平均显著高于有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445、45.023、16.212、22.679,P0.05);病例组患者及有效组、无效组患者的血清lncRNA HOTAIR水平均与β_2-MG水平具有相关性(r=0.880、0.695、0.893,P0.05);血清lncRNA HOTAIR水平和β_2-MG水平较高患者的OS、PFS均显著低于血清lncRNA HOTAIR和β_2-MG水平较低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435、37.371、38.054、34.696,P0.05)。结论 MM患者表现为血清lncRNA HOTAIR水平的升高,其水平与β_2-MG水平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而且这两种血清标志物水平与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期有关,可作为评价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9.
目的:评估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球囊撑开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fractures,OVF)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CPC球囊撑开椎体成形术治疗26例(31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60-89岁,平均(71.67±4.36)岁;病程0.5~7d,平均3.2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对疼痛和功能进行评定。通过X线对椎体高度的丢失和后凸畸形角度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术后24h、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7.91±1.20、3.22±1.12、1.92±0.83,ODI评分分别为40.00±1.15、17.00±2.12、13.00±1.42,椎体高度分别为(18.21±3.21)、(23.82±3.10)、(21.85±3.24)mm,后凸畸形角度分别为(18.21±3.21)°、(7.42±3.13)°、(10.01°±3.11)°,术后24h、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C球囊撑开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有效方法,能迅速缓解疼痛,有效的恢复椎体骨折椎体高度及纠正后凸畸形角度,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30.
正近年来可吸收内置物在颈椎手术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可吸收内置物在颈椎融合过程中可以像金属内置物一样具有维持脊柱稳定、为颈椎融合创造条件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减少或避免由金属内置物产生的一些并发症,如内固定物移位或失效、影响放射性检查以及骨融合区的应力遮挡等~([1])。在20世纪60年代,可吸收内置物首次应用于临床[2],如今可吸收材料已成功地应用于颅颌面外科、神经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