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硫酸特布他林与异丙托溴铵联合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方法将106例中、重度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硫酸特布他林吸入治疗,治疗组采用布地奈德、硫酸特布他林与异丙托溴铵联合吸入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测定吸入前10min、吸入后24h、吸入后72h最大呼气流量(PEF)。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发绀、憋气、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及肺部听诊喘鸣音消失时间快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吸入治疗后PEF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EF值改善更为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采用吸入治疗依从性好,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哮喘急性发作采用吸入治疗疗效满意,在布地奈德、硫酸特布他林吸入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异丙托溴铵吸入起效快,疗效更明显,可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32.
白三烯拮抗剂辅助治疗儿童呼吸道支原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发病率高,除引起呼吸道粘膜损伤,尚可作为变应原,引起气道的高反应,导致长程咳嗽,甚至诱发哮喘的发生发展[1]。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可阻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作为变应原刺激呼吸道的炎症反应,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08年2月在我院呼吸专科就诊收治入院的76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抗支原体的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予以孟鲁司特治疗4d和7d后观察咳嗽情况。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常规应用阿奇霉素抗支原体及对症治疗,辅以孟鲁司特进行治疗后,咳嗽缓解与明显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选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阻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作为变应原刺激呼吸道的炎症反应,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减少粘液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可以缩短咳嗽病程。  相似文献   
33.
熊琴  张晓玮  刘波 《现代医院》2023,(2):271-274+279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手段和智能化技术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会计数字化转型的趋势。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是打通财务数字化转型的“最后一公里”。文章首先对电子会计档案的政策背景和实施必要性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我国公立医院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应用现状,通过研究某大型公立医院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经验,提出在公立医院领域应用电子会计档案的建议,对指导会计档案电子化的落地实施和综合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合不同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AE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低剂量组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18μg/次,1次/d)联合低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1mg/次,2次/d)雾化吸入,高剂量组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18μg/次,1次/d)联合高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2mg/次,2次/d)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有效率、血气分析相关指标、肺功能指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及临床肺部感染(CPIS)评分及呼吸困难评分,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高剂量组总有效率高于低剂量组(P0. 05);治疗后高剂量组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优于低剂量组,hs-CRP、PCT水平及CPIS评分、呼吸困难评分低于低剂量组(P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 05)。结论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合高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可改善AE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肺部感染控制,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及肺部损伤,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婴儿湿疹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发病是否具有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12例婴儿湿疹患儿并跟踪随访其患喘息性疾病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比较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推断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发病是否与婴儿湿疹具有相关性。检测湿疹组(n=312)及喘息性疾病组(n=78)患儿血清总Ig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湿疹组喘息性疾病发病率为21.5%,明显高于对照组5.88%(χ2=8.45,P<0.05)。湿疹组血清总IgE水平为(92.45±11.23)IU/mL,明显高于对照组(39.91±17.75)IU/mL(t=5.122,P<0.05)。喘息性疾病组血清总IgE水平为(212.67±45.32)IU/ml,明显高于对照组(39.91±17.75)IU/mL(t=7.131,P<0.05)。结论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发病与婴儿湿疹相关,其具有相同的IgE介导的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36.
牵引,在骨科应用广泛,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不宜手术的患者,也可以通过牵引达到治疗目的。我院自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骨牵引患者42例,通过对42例骨牵引患者的护理,及时查找问题、解决问题,护理效果满意,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心肌病猝死高危患者中有预测价值的无创性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410例心肌病住院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VT)或心室颤动(VF)]发生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随访调查心源性猝死(SCD)的发生情况。测量其中心电图记录清晰的200例患者(心肌病组)的心电图参数QRS时限、QT间期和Tp-Te间期,计算QTc。取80例健康者作为心电图参数对照组,比较2组QTc分布情况。根据QRS时限将上述200例患者分为QRS≥120ms(75例)和QRS<120ms(125例)。根据LVEF值将410例患者分为30%≤LVEF≤35%(207例),35%50%(18例)。分别对无创性指标LVEF、QTc、Tp-Te、QRS与VT/VF、SCD发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410例中,245例(59.8%)发生心律失常,其中心房颤动102例(24.9%),VT/VF 54例(13.2%),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5例(3.7%),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5例(3.7%),其余并发房性期前收缩或室性期前收缩共59例(14.4%)。心肌病组中QTc≥460ms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22.0%:7.5%,P<0.01);Tp-Te与QTc呈正相关(P=0.009);QRS≥120ms者的SCD发生率比QRS<120ms者明显增加(32.0%:18.4%,P<0.05)。随着LVEF降低,SCD发生率有增高趋势,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VT/VF是心肌病高发SCD的常见原因。QTc≥460ms和Tp-Te延长、QRS≥120ms是预测心肌病患者SCD发生的有效参数;LVEF可能具有预测心肌病患者发生VT/VF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双加热导丝回路加热湿化器(MR 850湿化系统)在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0例使用MR 850湿化系统;对照组40例使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滴注气道湿化并加盖给氧面罩法。比较2组的湿化效果及痰痂形成、堵管、气道出血、呼吸做功、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湿化效果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痰痂形成、堵管、气道出血、呼吸做功、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R 850湿化系统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湿化效果优于持续微量注射泵滴注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39.
王丹  曹英  熊琴  江榕 《中国临床护理》2015,7(4):348-352
目的 探讨根据重症医学科专业特点应用目标管理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岗位层级培训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 选取重症医学科42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学历、职称、工作年限、专业技术水平将参与培训与考核的护理人员分为高级护士(专科护士)、中级护士(护理组长)、初级护士(岗位能手)及新手护士,制定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及培训计划,应用目标管理方法进行分层级培训、考核及管理。比较培训前后不同层级护理人员基本理论知识、操作考核成绩及护理质量检查评分情况。 结果 应用目标管理方法进行层级培训后,护理人员的理论和操作成绩及病区临床护理质量检查评分均高于培训前。 结论 目标管理运用于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层级培训中,能充分调动护理人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病区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报道江西省首例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ardiac Contractility Modulation,简称CCM)植入。方法 患者46岁男性,因“反复胸闷气促7月余”入院,结合心脏超声心动图以及心脏核磁共振、冠脉造影检查等,诊断“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Ⅲ级”,最优化心衰药物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仍低至38%,且有活动后胸闷不适症状,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QRS101ms”,根据国际国内心衰指南,符合CCM植入指征,遂进一步行CCM植入术以改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实现逆转心肌重构。结果患者CCM植入手术过程顺利,耗时不到1小时。术后生命体征平稳,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左室收缩功能显著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提升至47%,证明心脏收缩力调节器已发挥作用。术后一个月随访,复查心脏彩超提示左室收缩末径及舒张末径均较前缩小(左室射血分数48%),患者日常活动无明显胸闷等不适症状,取得良好疗效。结论 CCM植入有助于改善心衰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在慢性心衰器械治疗领域展现一定的意义和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