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疾病,表现为广泛而易变的气道阻塞和气道高反应性。近年来其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故其防治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本文对1993年5月至1999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1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发病诱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1993年5月至1999年5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全部患儿有详尽资料。支气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伴有非癫癎发作的脑性瘫痪(脑瘫)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与癫癎发作的鉴别能力。方法:1 198例9个月至6岁的脑瘫患儿纳入研究,对伴随发作性症状的患儿进行24 h视频脑电图监测,明确伴随的发作是否为癫癎发作,并观察伴随非癫癎发作患儿的发作症状、年龄、脑瘫型别及脑电图特征。结果:共578例(48.24%)患儿伴随发作性症状,其中伴随癫癎发作者231例(19.28%),非癫癎发作322例(26.88%)。322例伴随非癫癎发作的脑瘫患儿中,发作性症状包括非癫癎性强直发作、发作性摇头、耸肩或头后仰、发作性哭闹、惊恐发作、睡眠肌阵挛、刻板性运动等;158例(49.1%)显示脑电图有非特异性异常;111例(34.5%)在基层医院误诊为癫癎;1岁以内患儿非癫癎发作频率高于1岁~和3~6岁组患儿;痉挛型脑瘫患儿非癫癎发作频率最高(168例,52.2%),其次为不随意运动型(69例,21.4%)和混合型(65例,20.2%)。结论:脑瘫患儿伴随的发作性症状部分为非癫癎发作,注意与癫癎发作相鉴别。非癫癎发作发生频率与患儿年龄及脑瘫型别有一定关系。[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2):933-935] 相似文献
13.
脑瘫患儿血清TORCH抗体及IL-4、IFN-γ、TNF-α水平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脑瘫患儿TORCH抗体及血清IL-4、IFN-γ和TNF-α水平.方法:应用ELISA法对128例脑瘫患儿血清CMV-IgM、TOX-IgM、RV-IgM和HSV2-IgM进行检测,对血清细胞因子IL-4、IFN-γ和TNF-α水平进行检测.130例正常儿作对照.结果:脑瘫患儿中CMV-IgM、TOX-IgM、HSV2-IgM、RV-IgM阳性率分别为41.4%、32.8%、14.8%、8.6%.均高于正常儿(P<0.05).与TORCH-IgM阴性脑瘫患儿和正常儿比较,TORCH-IgM阳性脑瘫患儿血清IL-4水平较低(P<0.05),TNF-α和IFN-γ水平较高(P<0.05).结论:脑瘫患儿TORCH感染以CMV为主.脑瘫患儿TORCH感染后,细胞因子分泌失衡,免疫平衡遭到破坏,易致脑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银杏内酯B(GB)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皮质神经元凋亡及P-AKT(ser473)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只SPF级新生7日龄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缺氧(HI)组及GB组,每组30只。采用经典Rice法建立HIBD动物模型,其中GB组分别于术后0h、24h按每千克体重10mg经腹腔注射GB。各组均于术后不同时间点(包括术后6h、12h、24h及48h)随机处死6只大鼠,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凋亡关键执行分子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发现GB抑制凋亡最显著的时间点为缺血缺氧后24h;然后增加大鼠并纳入GB+LY294002组,于制模后给予GB及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预干预,进一步探讨缺血缺氧后24h时PI3K-AKT通路在GB抗凋亡中的作用。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皮质结构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脑皮质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AKT(ser473)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HI组和GB组Caspase-3 mRNA表达于缺血缺氧后6h开始增高,于缺血缺氧后12h进一步上升,于缺血缺氧后24h时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HI组和GB组Caspase-3 mRNA表达于缺血缺氧后6h、12h、24h、48h均明显增高,另外GB组Caspase-3 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HI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缺氧后24h时HI组、GB组及GB+LY294002组脑皮质神经元Caspase-3表达增强、凋亡阳性细胞增多、P-AKT(ser473)表达减弱,其中HI组和GB+LY294002组Caspase-3表达及凋亡细胞数量均明显超过GB组,P-AKT(ser473)蛋白表达则明显弱于GB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银杏内酯B具有明显抗神经元凋亡作用,且以缺血缺氧后24h时对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最强;此外PI3K-AKT信号通路在GB抗缺血缺氧诱导脑神经元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外伤后功能障碍康复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对脑外伤术后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脑外伤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功能障碍的改善。结果经过2个疗程(60天)治疗后,治疗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由9±21,35±15升至65±22,85±20,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27±9降至8±5,对照组相应评分改善均不如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吞咽功能评分治疗组由3.50±0.73升到5.51±0.81,对照组由3.67±0.34升到5.01±0.62,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83,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对脑外伤后功能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步长脑心通胶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将63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上述治疗方法 基础上加服步长脑心通,每次1.6 g,tid. 观察治疗8周后患者运动分值、行走功能及Barthel指数(BI)的变化. 结果 康复治疗8周后,治疗组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运动分值、步行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Barthel指数比较: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结论 步长脑心通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33例综合疗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患者由于双侧皮质脑干束损害产生假性球麻痹,导致吞咽障碍,可以影响患者进食,引起脱水、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甚至可以引起吸人性肺炎,严重时可因窒息而危及生命.作者对脑卒中后意识尚清楚但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针刺和吞咽功能训练配合药物治疗,以期重建吞咽功能,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介绍河南省脑瘫儿童登记及康复管理平台(HCPRRMS)建设过程,探讨区域性脑瘫登记管理及监测网络建设思路。方法 系统性地介绍HCPRRMS建设过程、登记内容及初步结果。结果 2014年开始自主开发HCPRRMS,2015年3月开始登记单中心住院脑瘫儿童相关信息,2018年底开始在河南省多家县市级医疗及康复机构推广应用,截止到2019年9月共23家儿童康复机构使用。共纳入1357例脑瘫儿童,登记内容包括性别、出生体质量、孕周、高危因素、脑瘫分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以及并发症情况。其中,男性936例(68.98%);孕周小于37周501例(36.92%);出生体质量小于2500 g 443例(32.65%);出生时并发缺氧缺血性脑病者430例(31.69%);脑瘫类型中痉挛型最多,为1117例(86.74%);不同型别脑瘫儿童GMFCS分级有显著性差异(P < 0.05);有头部MRI检查记录者1117例,其中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为主的白质损伤最多,为480例(42.97%);并发症方面,并发癫痫196例(14.44%),并发视觉障碍109例(8.03%),并发听觉障碍158例(11.64%),≥ 2岁769例中,并发语言-言语障碍424例(52.66%),≥ 4岁216例中,并发智力障碍82例(37.96%)。 结论 HCPRRMS有助于了解脑瘫儿童高危因素、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并验证针对脑瘫儿童独立行走年龄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方法 采集脑瘫登记平台2016-2020年数据并建库,随机将70%脑瘫患儿纳入建模组,余30%患儿纳入验证组,对患儿性别、胆红素脑病、新生儿窒息、极低出生体重、早期早产、脑瘫分型、磁共振分类、2岁前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独坐年龄、2岁能否独坐、粗大运动功能评定-88(GMFM-88)A-E区评分、合并癫痫、智力障碍、视觉障碍及手术等因素进行COX单因素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的有效变量纳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并建立针对脑瘫儿童独立行走的预测模型,通过绘制列线图展示结果。采用C统计量和校准曲线分别评估列线图的区分度及校准能力,采用净重新分类指数(NRI)评估列线图的净收益情况。 结果 共有807例脑瘫患儿纳入本研究,建模组共有565例,验证组共有242例。偏瘫型、双瘫型、不随意型及四肢瘫型患儿分别有93.96%、76.57%、25.49%和22.32%能实现独立行走。2岁前GMFCS评级、脑瘫分型、独坐年龄、智力障碍、早期早产等5个因素是影响脑瘫儿童独立行走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1~6岁患儿的C统计量均>0.8,提示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预测1~4岁脑瘫患儿独立行走概率与观察概率相符程度较高,预测5~6岁患儿独立行走概率较观察概率偏高。NRI数据提示列线图预测模型净收益不低于全因素模型。 结论 本研究通过建立并验证脑瘫儿童独立行走年龄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为预测脑瘫儿童独立行走概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