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 探讨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特点和治疗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脾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超声和CT是诊断脾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方法.68例脾占位性病变中良性48例,恶性20例.手术治疗47例,其中脾切除37例,脾切除加胰尾切除2例,脾部分切除3例,脾切除加脾窝引流4例,单纯脾囊肿去顶减压1例.1例脾脓肿行脾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 1例脾脓肿行脾切除术后,发生脾窝脓肿,感染严重,被迫再次开腹行脓肿引流术,其余良性病变经手术治疗后效果好; 恶性病变术后效果差.结论 脾占位性病变良性多见,恶性少见;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手段.脾切除对成年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良性预后好,恶性预后差; 对儿童、青少年脾良性病变,脾部分切除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2.
高强度聚焦超声在肝癌无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无创治疗肝癌的有效性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使用JC-28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对46例肝肿瘤患者进行HIFU治疗。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方式,选择不同的治疗功率及多角度进行治疗。治疗时间根据肿瘤体积大小及监测超声灰度变化情况决定。通过患者主观症状缓解情况,肝脏功能测定、组织病理学、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灶体积变化、血清AFP水平及统计学生存分析等指标观察HIFU的治疗效果。结果46例肝癌患者分别接受HIFU完全覆盖治疗(34例)和部分覆盖治疗(12例)。术后1例因癌栓脱落致急性肺栓塞死亡,余获随访。随访功能学检查(MRI/CT、彩超)有效率89.1%(41./46),肿瘤标记物AFP下降率73.3%(11/15),局部复发率21.7%(10/46),患者自觉症状减轻,疼痛缓解率82.6%(38/46),1年生存率50.84%。治疗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区烧灼样疼痛,给予局部冷敷可缓解。结论HIFU无创治疗肝癌是有效和可行的,尤其在晚期失去手术机会时的替代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人类肝门部胆管癌细胞系QBC939中的表达及经其配体吡格列酮(pioglitazone)激活后对QBC939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培养QBC939细胞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进行干预培养,通过RT—PCR检测QBC939中PPAR—γmRNA的表达;光镜下细胞计数了解吡格列酮干预后对细胞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技术了解吡格列酮对QBC939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QBC939中有PPAR—γmRNA表达;PPAR-γ经其配体激活后明显抑制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出现G2/M期停滞,并诱导细胞凋亡。结论 PPAR-γ经其配体激活后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及促使细胞周期G2/M期停滞而抑制细胞的生长,且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因此PPAR-γ有可能成为胆管癌治疗的新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64.
早期肠道内营养对内毒素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解早期肠道内营养和肠道选择性抑菌对内毒素移位和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在降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发生中的作用,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动物模型基础上,对早期肠内营养组,选择性肠道清洁组以及对照组兔门静脉和体循环血中的内毒素及TNFα水平进行了测定,并同时观察了3组动物的死亡及发生MODS的情况。结果:EN组多器官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SDD组和CON组,EN组门静脉及体循环血中的内毒素和TNFα水平较  相似文献   
65.
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7例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B超诊断正确率为91.9%(34/37)。36例行囊肿切除和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1例因癌变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果共随访29例,随访率为78.4%,平均随访43个月,未发现恶变者。结论B超应作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首选检查.囊肿切除和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应作为首选术式,早期诊断,早期根治性治疗,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诊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6.
本研究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进行胆囊上皮细胞(human gallbladder epithelial cells,HGBEC)的优化培养并建立其炎症模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正常胆囊2枚,DMEM培养基(Gibco),Ⅳ型胶原酶(Sigma),包被液(Ⅳ型胶原酶配成200g/L),200 ml/L小牛血清(成都哈里生物公司),人内皮细胞生长因子(hEGF)(Sigma),CK19抗体(DAKO),人白介素1β(hIL-1β)(Roche公司),TNF-α、IL-6放免测定药盒(北京放射免疫研究所).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原因、治疗措施和经验教训。方法:分析2007年8月至2009年4月期间华西医院胆道外科收治的LC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合并化脓性胆管炎患者,采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取出结石;3例胆道损伤患者,均进行肝门胆管成形和肝总管空肠吻合术;1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切除坏死空肠管后,行空肠对端吻合术;以上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8~20个月,均生活良好。1例患者LC术后发生肺动脉栓塞,积极抢救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术中仔细轻柔的操作以及辩清肝总管、胆总管与胆囊管的三者关系是预防LC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关键。合理可行的治疗措施是提高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生活质量的保障。LC术时,胆道外科医生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不可盲目追求速度,必要时及时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68.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道疾病(附18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尤其是乳头旁憩室在并发胆道疾病时的临床 诊治问题。方法 对我院近5年收治的18例十二指肠憩室进行分析。总结了憩室合并胆管结石的临床问题,尤其是胆囊胆管术后症状不消失,再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回顾了外科手术问题。结果 十二指肠憩室18例,17例位于乳头旁,2/3以上病例年龄大于50岁。16例(88.89%)并发胆管结石,7例(38.89%)曾行胆囊切除或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仍有症状,经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和/或ERCP检查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16例行不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无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和胆管结石关系密切;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和ERCP检查是确诊本病可靠的方法;当胆道术后仍有症状或反复发生胆总管色素性结石时,应行内镜或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检查,以除外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之可能;当憩室有合并症发生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胆石症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收治的4015例胆石症再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再次手术主要原因为结石残留或复发,术前漏诊以及残株胆囊、胆管狭窄等。再次手术方式以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胆肠吻合术、残株胆囊切除术、肝左外叶切除术为主。结论 胆石症患者术前检查应尽量完善,明确结石部位,不应忽视胆囊切除术,胆肠吻合应采取大口吻合以防止吻合口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