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探究化学发光仪器检测性激素6项对妇科疾病的诊断。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66例,按照妇科疾病不同分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组(20例)、更年期综合征组(15例)、子宫肌瘤组(16例)、PCOS组(15例),另随机选取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记为对照组。均对患者采用化学发光仪器进行检测,分析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泌乳素(PRL)、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睾酮(T)、孕酮(P)。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功能性子宫出血组患者FSH、E2、PRL、LH、P水平上升,T水平下降(P<0.05);更年期综合征组患者FSH、PRL、LH、P水平上升,E2、T水平下降(P<0.05);子宫肌瘤组患者FSH、E2、PRL、LH、T、P水平上升(P<0.05);PCOS组患者FSH、PRL、LH、T水平上升,E2、P水平下降(P<0.05)。结论:使用化学发光仪器对妇科疾病患者的性激素六项指标进行...  相似文献   
62.
付晓兵  贾春红  陈智华  熊丹 《光明中医》2020,(11):1610-1611
目的通过临床病历与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归纳总结出缺血性中风患者发病与发病时间的周期性,为以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积累一定的经验。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9月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脑血管科病房、门诊及国医堂的缺血性中风住院患者204例,全部病例按其临床表现、CT或MRI征象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2个亚型,包括合并各项并发症的患者。患者入院后通过详细询问和记录发病的季节、月份、日期和发病当日的具体时间,分析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发病时间点高峰期、发病季节高峰期。结果缺血性中风发病时间以子、丑、寅、卯时发病人数最少,占比均小于1.50%;在巳时达到高峰期,发病率高达29.90%,在午、未、申时发病率也较高,分别为13.73%、12.75%/19.61%;缺血性中风发病月份存在集中趋势,缺血性中风患者发病率较高的月份为秋冬季,较低的为春夏季。结论缺血性中风呈现一定的时间点和季节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3.
目的:通过对兰州市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低保)妇女围绝经期健康状况和保健需求的调查,了解该人群围绝经期存在的健康问题,为进一步做好围绝经期妇女的疾病预防、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兰州市城关区2 187例35~60岁、享受居民低保的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①兰州市城关区享受居民低保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47.43岁。②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70.23%,主要相关症状发生率依次为:头痛(36.99%)、失眠(33.47%)、疲乏(32.74%)、眩晕(32.60%)、骨关节痛(29.13%)、情绪波动(26.25%)等。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的增大,其发生率增高。③各系统疾病或症状的发生率为63.88%,顺位依次是腰腿痛(36.99%)、关节痛(30.27%)、偏头痛(20.67%)、更年期症状(19.94%)、胆囊炎(13.35%)和高血压(11.06%)等,其发生率在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或症状的发生率逐渐升高。④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检出率分别为11.06%、6.77%、4.85%、2.97%,各年龄组高血压检出率均高于其他三类慢性病。⑤围绝经期保健需求主要为定期全面体格检查和政府经济补贴,分别占60.22%和58.34%。结论:兰州市享受居民低保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较高,围绝经期保健需求迫切,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指导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小柴胡汤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炎症状态及减轻蛋白尿的作用。方法:将14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小柴胡汤,观察两组患者炎症及减轻蛋白尿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78%,明显高于对照组60.8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对比(P0.05),且治疗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头晕目眩、浮肿、恶心呕吐、食少纳呆)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对比(P0.05),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指标(IL-17、IFN-γ、IL-4)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对比(P0.05),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柴胡汤可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炎症状态,减轻蛋白尿,保护患者肾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5.
近年来发现解脲支原体(uu)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我们采取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临床标本(宫颈分泌物),对妊娠结局进行分析,探讨uu与胎膜早破的关系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方燕梅  王寅欢  熊丹  杨英  齐晓伟  宋爽 《重庆医学》2024,53(15):2343-2348
目的 分析2013-2021年中国女性乳腺癌死亡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和整理2013-2021年《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中乳腺癌相关的死亡率(MR)、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SMR)、死亡数、城乡别死亡数等指标,分析MR、ASMR、早死寿命损失年(YLL)率等指标趋势变化,趋势分析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表示,不同地区APC的比较采用Fisher置换检验.结果 2013-2021年中国女性乳腺癌累计死亡88112例,年平均MR为7.56/10万,ASMR为6.34/10万.2013-2021年中国女性乳腺癌MR(APC=2.12%,t=5.414,P<0.001),农村地区MR(APC=2.84%,t=7.581,P<0.001),农村地区YLL率(APC=1.61%,t=3.588,P=0.009)呈上升趋势;40~<45岁MR呈下降趋势(APC=-2.76%,t=-4.689,P=0.002),70~<75岁(APC=1.41%,t=2.494,P=0.041)、75~<80岁(APC=3.05%,t=3.690,P=0.008)、80~<85岁(APC=1.82%,t=2.909,P=0.023)呈上升趋势.城市和农村地区女性MR和ASMR的AP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他指标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3-2021年中国女性乳腺癌死亡疾病负担呈上升趋势,应加强乳腺癌的综合防治,降低女性乳腺癌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1个罕见β地贫基因CD37(TGG→TAG)突变复合ɑ地贫家系的分子遗传学及血液学表型特征。方法采集该家系两代成员外周全血样本,并进行血液学表型以及红细胞参数和血红蛋白(Hb)分析。采用跨越断裂点聚合酶链反应(Gap-PCR)方法、PCR结合反向点杂交(PCR-RDB)法以及DNA测序方法对家系成员外周全血样本进行常见的地贫基因类型检测和β-珠蛋白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该家系成员中先证者及其父亲、大姐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分别为55.4 f L、67.8 f L和63.0 f 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分别为17.5 pg、21.0 pg和19.5 pg,血红蛋白A2(Hb A2)分别为5.9%、6.2%、4.9%;其母亲和二姐的MCV和MCH降低,但Hb分析结果均正常。基因分析结果示:先证者携带罕见β地中海贫血CD37(TGG→TAG)突变,其父亲和大姐携带CD37(TGG→TAG)突变复合-ɑ3.7杂合缺失,二姐携带-ɑ3.7杂合缺失,母亲未见异常。结论罕见β地贫基因CD37(TGG→TAG)突变复合-ɑ3.7杂合缺失的血液学表型与单纯CD37(TGG→TAG)突变杂合子类似,表现为轻型β地贫特征。  相似文献   
68.
目的近年来,非肌肉肌浆球蛋白重链ⅡA(NMHCⅡA)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备受关注。笔者团队前期研究发现高表达的NMHCⅡA可以作为预示膀胱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分子标志物,但其在膀胱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析膀胱癌细胞株中NMHCⅡA的表达情况,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及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沉默内源性NMHCⅡA表达后能降低膀胱癌细胞侵袭及转移能力。结论 NMHCⅡA可促进膀胱癌细胞侵袭及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肾康注射液对老年慢性肾病患者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防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6例老年慢性肾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水化组(67例)、肾康组(71例)和对照组(68例)。水化组手术前后12 h,均予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肾康组予肾康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予静脉滴注5%葡萄糖,两组均术前3天及术后应用4天,每天1次。观察各组患者CIN的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24、96 h肌酐、尿素氮、血清胱抑素C(serum cystatin C,Cys C)、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和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肾功能指标改变。通过Sperman相关性分析,比较年龄、性别、肾康注射液、造影剂用量、术前肾功能指标水平与24 h肌酐变化值(术后24 h-术前)、CIN发生率的相关性,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水化组及对照组比较,肾康组患者CIN发病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24、96 h后3组患者肌酐和Cys C水平均升高(P0.05),水化组和对照组KIM-1升高(P0.05),肾康组β2-MG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肾康组术后24 hβ2-MG升高(P0.05),其他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康治疗与CIN发生率和24 h肌酐变化呈负相关(r=-0.612、-0.517,P0.05)。造影剂用量与CIN发生率和24 h肌酐变化呈正相关(r=0.644、0.562,P0.05)。造影剂用量增加使CIN发生率升高(P0.05),肾康治疗后CIN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药制剂肾康注射液对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CIN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降低CIN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