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44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上海市的医疗卫生服务和长期照护服务体系长期分离的状态使得老年人的医养整合性需求难以被满足。 本研究以系统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对上海市医养整合人力与床位供需系统进行了系统性因果分析。围绕模型目标,对服务的供需双方进行分析,并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完整程度,筛选得到供需两方面的主要变量。根据主要变量将总系统细分为相互联结的六个子系统,同时,明确了各子系统主要变量间的关系及各主要变量的来源及流向。本研究为进一步建立该系统的SD模型和揭示医养整合系统的人力与床位供需特征提供理论支撑,为上海市医养系统的试点与应用,切实解决健康老龄化需求无法满足的现实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
目的基于疾病诊断相关组(DRG)的上海市嘉定区某二级综合性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与绩效评价干预模式进行分析,为建立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组以"DRG住院医疗服务监测与分析系统"等为研究平台,通过在线上报的病案首页信息,对某二级综合性医院2018—2019年基于DRG的住院患者入组病例数、CMI值、DRG组数和总权重等指标进行比较,同时对区域病种难度、区域手术难度以及MDC医疗服务能力、效率和安全进行比较,并从三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18年总病例数12464例,入组病例数12398例,入组率为99.47%;2019年总病例数12301例,入组病例数13037例,入组率为99.51%。其中DRG组数上升了7.94%,CMI值上升了9.64%,呈良好发展态势。产能、效率、安全和综合得分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安全得分上升了12.66%,综合得分上升了6.12%。MDC医疗服务能力、效率和安全和去年同期相比也呈上升趋势。结论基于DRG的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比性的特点,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发现医疗行为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干预,通过DRGs这个管理工具在费用控制、质量管理、安全控制、学科评估和绩效评价等方面发挥其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了解济南市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预防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切合实际的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对本地4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居住时间半年以上)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地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总得分为(9.80±4.24)分,条目平均分的总体水平为(0.45±0.19)分;年龄段、婚姻状态、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工作情况、医疗保险种类和体重指数不同分组的中老年居民预防相关知识认知水平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工作情况和婚姻状态是骨质疏松预防相关知识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疾控或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以骨质疏松基础知识、危险因素、治疗和随访、钙摄入以及运动等方面的知识或技能为重点,采用专家讲座、发材料和社区展板等方式面向中老年居民持续加强骨质疏松预防相关知识的普及;宣教时要注重文化程度较低、待业或失业和不在婚这几类中老年居民。  相似文献   
84.
摘要 构建高效的脑卒中高危因素筛查干预工作流程,使基层医务人员有效开展社区重点人群的干预和管理。针对社区中的农村居民,经过三轮优化,探索出整合社区志愿者、全科医生、护士和公共卫生医师4种角色的脑卒中筛查干预工作流程,有效地提高社区村民的参与度,更好地防治脑卒中。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在社区家庭康复中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80例首发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即采用循证护理路径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最佳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方案。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疾病复发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DSI评分、CSS评分、Barthel指数和MA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复发率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 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社区家庭康复中,实施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运动功 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能够增进护患间信任及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86.
目的:对已建立的癌痛规范化诊疗评估体系进行初步临床应用,探索癌痛诊疗工作的不足之处。方法:分析从徐州市中心医院等三家医院肿瘤科采集的41份医生问卷、43份护士问卷、50份患者问卷和12份科室问卷,找出临床癌痛诊疗工作的主要不足;对此三家医院肿瘤专科和与肿瘤相关的非肿瘤专科进行评估,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两者关于癌痛诊疗工作的差异。结果:医生、护士、科室的平均评分分别为85.41± 5.93、88.46± 5.09、83.75± 3.11分,而患者平均评分仅68.67± 7.14分;其中患者止痛有效性与安全性评分换算为百分制后为81.69± 7.71分,但关于止痛观念改变的评分换算后仅为55.78± 11.37分。肿瘤专科平均得分82.22± 2.03分,非肿瘤专科平均得分39.27± 3.58分,经秩和检验WilcoxonW 值为120.0,P < 0.01。结论:患者止痛治疗的观念教育仍需进一步加强;与肿瘤相关的非肿瘤专科在癌痛诊疗方面有较大欠缺,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87.
摘 要 目的 为发挥卫生健康宣教中心健康传播功能,做好贫困地区健康促进攻坚工作,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对居住在黑龙江省7个市14个贫困县166个乡镇的1 336名居民开展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运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黑龙江省贫困地区居民,经常关注健康传播的人数最多,大多数人(70.5%)通过官方网站或公众号获取新型健康管理信息。针对贫困县居民参与健康传播的四个方面关注度、参与度、传播度、接受和需求度,进行分类与比较。贫困地区居民认为健康传播应该最先关注老年人健康问题,然后依次是中年人和婴幼儿,最后是青少年。与男性相比,女性对婴幼儿和青少年问题更为关注。不同年龄组关注的健康传播信息类型不同、内容不同和传播方式不同。文化程度和居住地,在调查内容上有显著性差异性。讨论 考虑在贫困地区多组织互动性良好的健康知识讲座。年龄是健康传播关注的主要影响因素,年轻人成为信息分享人,健康传播效率和接受程度将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88.
目的 了解云南省三地区城市流动儿童的忽视现况及主要原因,为有效减少其发生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经济及教育水平等因素,2020年9—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昆明市、大理州和临沧市3个地区为调查点,采用《中国城市儿童青少年忽视评价常模量表》,对1 193名学生进行相关调查。结果 云南省三地区6~11岁城市流动儿童总忽视率40.7%(486/1 193),其中城市流动儿童忽视率为40.80%(393/963);非城市流动儿童忽视率为40.4%(93/230)。城市流动儿童男童各层面忽视率大于女童,其中安全层面有统计学意义(χ2=4.417,P<0.05)。不同民族中除医疗层面外,汉族忽视率都高于少数民族,其中身体(χ2=6.963,P<0.05)和情感(χ2=6.8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云南省农村儿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全国儿童相应指标比较,云南省城市流动儿童忽视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岁t=20.281、19.153、13.616,P<0.001;9~11岁t=7.075、13.101、8.047,P<0.001)。结论 云南省三州(市)6~11岁城市流动儿童忽视情况较十年前有所缓解,针对流动儿童实施的相关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家庭教育模式有所转变,“父母教育卷入”使“子女随父母进城务工”逐渐被“父母随子女进城读书”所替代,但是针对低龄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和适应相关问题应持续关注;民族教育层面下儿童忽视率性别差异更小,学校与家庭教育应因地制宜,注重亲子参与。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分析组织支持感、心理契约破坏与离职倾向间的关系,为全科人才激励措施的完善提供一个新思路。方法2016年6—1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中进行两次问卷调查。第一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学信息、组织支持感和心理契约破坏,第2次调查的内容为离职倾向。数据分析应用SPSS 24.0和AMOS 24.0统计软件完成。结果1 145名全科医生的组织支持感得分为(4.59±0.85)分,心理契约破坏得分为(3.13±0.53)分,离职倾向得分为(2.26±0.95)分;组织支持感对离职倾向有负向作用,心理契约破坏对离职倾向有正向作用,心理契约破坏对组织支持感有负向作用,组织支持感在心理契约破坏与离职倾向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全科医生人才激励有待于从加强激励措施与保障落实、重视职业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0.
目的:评价IMP 3 和CD44蛋白在复发性膀胱癌中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2年1 月至2012年12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诊断为尿路上皮癌(UC)的病例,其中筛选出6 个月内短期复发组25例和3 年以上较长期首次复发组29例。应用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短期复发组和较长期首次复发组UC病例中IMP 3 和CD4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6 个月内UC复发为25例,6 例表达IMP 3,且均为高级别UC。3 年以上较长期首次UC复发为29例,仅有1 例低级别UC表达IMP 3。在短期复发组中IMP 3 阳性率为24%(6/ 25),表达强度为弱阳性16%(4/ 25)和强阳性8%(2/ 25),明显高于较长期首次复发组中阳性率3.45%(1/ 29)以及表达强度中的弱阳性3.45%(1/ 29)和强阳性0(0/ 29)。 CD44蛋白表达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P 3 表达与UC复发患者的肿瘤分期、分级呈正相关,而CD44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呈负相关。IMP 3 表达与CD44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MP 3在UC短期复发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较长期首次复发组。IMP 3 可作为新的指标,并联合肿瘤病理分期、分级等因素对膀胱UC患者经尿道肿瘤电切术后短期复发的高危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