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和屈光状态儿童屈光进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近视防控方案制定和工作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  基于已有队列分层整群抽取上海嘉定区和松江区共20所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收集1 510名4~14岁儿童2015年基线及2016年1年随访数据,包括睫状肌麻痹等效球镜(SER)、眼轴长度(AL)和角膜曲率等,分析SER和AL在不同年龄、屈光状态儿童中的分布和进展,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探索SER进展量的影响因素。  结果  4~5岁儿童ΔSER保持相对稳定(平均-0.08~-0.07 D/年),6岁以上各年龄段SER均向近视方向明显漂移(平均-0.50~-0.31 D/年),11岁后回落至-0.44~-0.33 D/年;ΔAL在4~10岁组为0.27~0.35 mm/年,11~14岁组降低为0.15~0.22 mm/年。新发近视者的ΔSER和ΔAL最大[(-0.90±0.05)D,(0.51±0.02)mm],其次是低度近视组[(-0.68±0.04)D,(0.36±0.02)mm],中高度近视组[(-0.49±0.06)D,(0.23±0.03)mm]再次之,远视组[(-0.21±0.02)D,(0.26±0.01)mm]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年龄(β=-0.07)、基线SER(β=0.05)和ΔAL(β=-0.78)是4~10岁组屈光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ΔAL(β=-1.55)是11~14岁组屈光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 < 0.05)。  结论  学龄前阶段儿童眼轴多为生理性增长,应通过增加户外活动等防止其超越生理性范围增长引起屈光近视化进展。小学阶段、近视前期和低度近视对象是近视防控重点动态监控和干预人群。  相似文献   
22.
  目的  了解上海市6~8岁儿童近视前期的分布现状及进展规律, 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为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选取上海市8个区8所小学一、二年级2 037名学生开展2年随访调查研究, 基线及每年随访时进行视力、睫状肌麻痹电脑验光和眼轴长度等眼科检查, 收集相关因素问卷信息, 分析近视前期流行病学特征, 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近视前期和远视儿童发生近视的影响因素。  结果  基线、第1年和第2年随访的总体近视前期检出率分别为26.2%, 37.3%, 41.3%, 其中基线时6, 7, 8岁儿童近视前期检出率分别为20.7%, 37.0%, 42.6%, 2年随访时8, 9, 10岁儿童为31.5%, 38.3%, 41.4%, 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2.66, P值均>0.05)。基线近视前期儿童随访1年后近视发病率为31.5%, 随访2年后累计近视发病率为62.0%, 远高于远视儿童(0.6%和9.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基线近视前期、女生、父母均近视、基线AL与随访2年新发近视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近视前期低龄儿童2年内近视发生风险大, 是开展监测与近视预防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3.
目的 了解上海市宝山区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和睡眠质量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不同近视程度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随机的方法抽取上海市宝山区777名9~16岁青少年,对其进行眼科检查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中文版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相关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上海市宝...  相似文献   
24.
何鲜桂  潘臣炜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2):161-164,169
近年来,随着国家高度重视和相应政策出台,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再次成为学校卫生、眼科等领域工作重点.目前近视率多年持续攀升、已处于高位,近视率的下降难以一蹶而就,须基于循证证据长期推进防控工作,通过持续"量变"迎来"质变".然而,当前近视防控多个环节尚缺乏高质量的研究证据.本文就近视防控效果评价指标选择、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干...  相似文献   
25.
目的基于江苏省学生常见病监测、队列及干预研究, 探索学校环境监测与近视纵向数据的关联性。方法采用以学校为单位的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按整班抽取1~3年级的学生, 对教室进行了学校环境监测, 学生采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于散瞳(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情况下于2019、2020、2021年分别进行屈光度验光检查。同时还行眼轴长度监测。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学校环境监测与学生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共有77间教室2 670名学生纳入了研究, 2019-2021年学生右/左眼散瞳后屈光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01), 右/左眼眼轴长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P<0.001), 小学教室人均面积加权合格率由2019年的18.0%升高至2021年的26.0%, 黑板面平均照度加权合格率由2019年的23.8%升高至2021年的26.4%, 课桌面平均照度加权合格率由2019年的86.7%降低至2021年的77.5%(趋势χ2检验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 在调整年级、性别、父母近视、饮食、睡眠、视近工作(坐姿、作业时间、电子移动设备、眼保健操)、户外活动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