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6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探讨不同双膜透明矫治器戴用时间对正畸牙移动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9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对两个实验组动物采用薄膜(0.625 mm)和厚膜(0.750 mm)两种厚度膜片透明矫治器进行矫治,均设计为每一步矫治使左右下中切牙各远中移动0.33 mm,总矫治时长为12 d;其中实验1组(缩短薄膜矫治器戴用时间)的每步矫治时长为3 d(薄膜矫治器1 d、厚膜矫治器2 d),共进行4步矫治;实验2组的每步矫治时长为4 d(薄膜矫治器2 d、厚膜矫治器2 d),共进行3步矫治。对照组配戴厚膜矫治器,但不进行牙移动。测量矫治前及每步矫治结束后实验动物临床冠切点、中点、龈点的牙移动相关指标。对实验组每一步矫治前后及两个实验组之间的牙移动量、牙移动速率及牙移动表达精确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戴用双膜透明矫治器可有效完成牙移动,与矫治前比较,牙移动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同一位点实验1组牙移动速率均高于实验2组(P < 0.05);(3)实验1组缩短薄膜佩戴时间,与实验2组的单步矫治牙移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4)在进行同一步骤矫治时,实验1组龈点牙移动表达精确度稍低于实验2组,在切点和中点两组的牙移动表达精确度无差异;(5)实验1组和实验2组的牙移动方式均为倾斜移动,且两组的倾斜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1)缩短薄膜戴用时间可有效提高牙移动速率,且牙移动量无明显差异,但龈点牙移动量表达精确度可能稍有降低;(2)临床可适当缩短薄膜戴用时间,以提高正畸牙移动速率,并可缩短疗程、优化患者感受,尤其适用于需要倾斜移动的病例。  相似文献   
52.
上海地区101名正常合人群X线头影测量McNamar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上海地区101名正常 恒牙 初期儿童及恒牙 期成人应用McNamara分析法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地区恒牙 初期儿童及恒牙 期成人的颅颌线距的正常值范围,正常颅颌线距特征。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快速腭扩展对牙颌各结构的横向矫正作用。方法:对12例恒牙期上颌狭窄病例用Hyrax扩弓器行快速腭扩展矫治。通过矫治前后研究模型分析,头颅后前位定位X线片头影测量分析评价腭扩展效果。结果:快速腭扩展使上腭中缝打开,上颌牙齿及牙槽基骨颊向移动,支抗磨牙位移最大,平均4.84mm。牙槽突点(alm)侧移大于上颌点(mx)。全鼻高侧移过程中以鼻高中1/2水平(bn50)侧移量最大,平均2.74mm。上颌中线两侧牙齿,牙槽骨及颌骨位移值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上颌快速腭扩展在打开腭中缝解除上牙弓狭窄时,上颌牙齿、牙槽基骨发生了颊向移动,基骨位移量大于牙齿位移量,上颌牙槽突发生了形变。鼻上颌复合体整体位移效果呈三角形,中线两侧基本对称。  相似文献   
54.
目的:通过嵴上纤维环切联合正畸治疗,观察对切牙病理性移位治疗前、后牙周支持组织临床测量指标的变化,对成人牙周病正畸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牙周-正畸联合治疗21例患者唇向散开且两侧病损对称的52颗切牙,随机分为嵴上纤维环切组和非环切组,环切组进行嵴上纤维环切术后正畸治疗,测量牙周病临床指标,前牙区定位摄片观察牙槽骨高度,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治疗前、后嵴上纤维环环切组与非环切组患牙的PD、CAL、CEJAC和RL值进行配对t检验,对治疗前、后的SBI、TM计数进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后.2组松动度、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丧失及CEJ至牙槽嵴顶距离均降低,表明正畸治疗有助于牙周病临床参数的改善;牙根长度变化不明显,说明正畸压人未造成牙根吸收.与非环切组相比,环切组的CAL、TM的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CEJAC的下降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正畸治疗能令嵴上纤维环切术更有效地增加牙槽骨高度及牙周附着.  相似文献   
55.
应用改良片断弓治疗非对称拔牙病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在正畸临床治疗过程中,常由于第一磨牙严重龋坏、上中切牙外伤或阻生、双侧磨牙关系不一致而需要采用非对称性拔牙.本文探讨应用改良片断弓治疗非对称性拔牙病例.通过设计不同的支抗单位,快速纠正两侧不对称拔牙后的上下颌牙齿的位置关系,达到快速纠正中线及完成矫正的目的 .方法 临床选择32例设计非对称性拔牙病例,局部牙段粘结托槽、带环,根据前后牙段间隙的不同需要,采用改良片断弓重新分配拔牙间隙;使不对称关系得到快速纠正;然后再进行全口托槽粘结,完成最后矫治.结果 治疗后上下颌前牙中线一致,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尖窝关系及咬合良好.结论 改良片断弓技术对于非对称拔牙患者能快速纠正上下颌牙齿的不对称位置关系,有利于间隙的再分配,且操作简便、病人感觉舒适,同时可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56.
拥有一口健康、洁白、漂亮的牙齿是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之一。 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本刊特邀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口腔医学专家撰写了一组牙齿保健的文章,向您详细介绍爱牙护牙的各种常识和科学知识,有助您避免诸多的牙齿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分析隐形矫治器关闭拔牙间隙的力学特征。方法 选取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病例,设计4种隐形矫治方案,包括前牙整体内收、前牙散开内收、后牙近移、后牙散开,关闭第一前磨牙拔牙间隙,分别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 前牙内收方式-前牙无间隙时,内收力更均匀作用于前牙,使其整体受到较大的力,后牙需要提供更大的支抗;前牙有间隙时,内收力首先作用于中切牙,且侧切牙和尖牙的内收力略小于中切牙,后牙需提供的支抗也更小。后牙支抗方式-后牙散开且设计近中移动,有助于保护第二前磨牙的支抗,但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可能受到更大的近移力;后牙散开且无移动设计,第二前磨牙承担更多前牙内收的支抗力,可能有更大的近倾风险;后牙不散开且无设计移动,后牙的支抗力分布更加均匀。结论 前牙内收方式选择应基于不同内收方式作用力的差异,还应考虑个体差异和临床实际;后牙移动方式选择需考虑支抗分布,避免后牙近中倾斜导致开;单步设计更小的矫治量能更好地进行轴向控制。  相似文献   
58.
上海地区101名正常He人群X线头影测量McNamara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作者对上海地区101名正常He恒牙He初期儿童及恒牙He期成人应用McNamara分析法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地区恒牙He初期儿童及恒牙He期成人的颅颌线距的正常值范围,正常颅颌线距特征。  相似文献   
59.
目的利用同卵双生子研究Twin-block矫治器对颌骨的生长改良效应.方法从32对双生子中筛选出6对非高角型同卵双生子女孩,年龄11~13岁,平均年龄12.2岁;骨龄MP3cap期,FMA小于26°,每对同卵双生子中至少有1人患下颌后缩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治疗第1年,Twin A(无下颌后缩或下颌后缩相对较轻者)采取非拔牙固定矫治,不进行任何可能会产生功能性变化的措施(如Ⅱ类(牙合)间牵引、斜面导板等);Twin B(有下颌后缩或下颌后缩相对较严重者)用Twin-block矫治器行功能性矫正.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Twin A、Twin B两组治疗后的上下颌骨变化.结果与Twin A组相比,经Twin-block矫治器治疗1a后,Twin B组的SNA、Cd-A、Cd-Go无显著变化(P>0.05);CdS'减小(P<0.05);Cd-Gn、SNB增大(P=0.01);(Cd-Gn)-(Cd-A)、ANB增大(P<0.05).结论Twin-block矫治器能有效促进下颌骨生长,前移下颌骨位置;对下颌支高度及上颌骨的位置及生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索便捷而有效的小鼠毛囊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研究该群细胞的成骨能力,以探寻新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获得小鼠毛囊来源的干细胞,用不同培养体系进行传代培养,观察各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对所获得的毛囊来源的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行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对该细胞的成骨能力进行鉴定。结果:应用MEF条件培养液培养的小鼠毛囊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且诱导组和对照组能在体外被诱导成骨。结论:小鼠毛囊中存在具有较强增殖能力及成骨能力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