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80篇
  免费   927篇
  国内免费   761篇
耳鼻咽喉   131篇
儿科学   176篇
妇产科学   44篇
基础医学   736篇
口腔科学   209篇
临床医学   2955篇
内科学   1354篇
皮肤病学   109篇
神经病学   444篇
特种医学   9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1675篇
综合类   5204篇
预防医学   2411篇
眼科学   143篇
药学   1911篇
  19篇
中国医学   2037篇
肿瘤学   585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294篇
  2022年   370篇
  2021年   395篇
  2020年   307篇
  2019年   367篇
  2018年   374篇
  2017年   222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364篇
  2014年   821篇
  2013年   795篇
  2012年   960篇
  2011年   999篇
  2010年   1008篇
  2009年   951篇
  2008年   1016篇
  2007年   1009篇
  2006年   1011篇
  2005年   948篇
  2004年   873篇
  2003年   833篇
  2002年   767篇
  2001年   789篇
  2000年   675篇
  1999年   535篇
  1998年   398篇
  1997年   350篇
  1996年   404篇
  1995年   341篇
  1994年   350篇
  1993年   259篇
  1992年   236篇
  1991年   221篇
  1990年   191篇
  1989年   206篇
  1988年   134篇
  1987年   122篇
  1986年   107篇
  1985年   113篇
  1984年   87篇
  1983年   87篇
  1982年   63篇
  1981年   64篇
  1980年   61篇
  1979年   52篇
  1978年   24篇
  1977年   29篇
  1959年   10篇
  1958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本文在阐述体外循环原理及临床意义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体外循环用血泵的原理、特点以及关键技术评价指标,重点分析了离心血泵的发展历史,及二代、三代离心血泵磁力驱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第二代血泵采用圆盘形磁力耦合器驱动方式,其永磁体采用组合拉推式结构。第三代血泵是在第二代血泵的基础上增加了磁悬浮系统。最后展望了体外循环用离心血泵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2.
Wnt信号通路在食管癌细胞放射抗拒性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Wnt信号通路在食管癌细胞放射抗拒性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eal-time RT-PCR检测Wnt通路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检测Wnt通路蛋白的表达;动物成瘤实验比较细胞在体内的增殖和成瘤能力。结果:Wnt1表达上调引起Wnt通路激活,继而引起下游一系列的基因表达改变;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细胞内蓄积,并向核内转移,调控的下游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WISP1表达量增多;放射抗拒性的食管癌细胞在小鼠体内表现出更强的增殖和成瘤能力。结论:Wnt信号通路引起的细胞增殖加速可能是食管癌细胞放射抗拒性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对迷路入路对桥小脑角区的显露程度及其损伤程度进行定量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对成年国人带颈头颅标本6具(12侧),模拟常规的经迷路入路的手术操作,在迷路后入路的基础上,分别磨除部分半规管(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和全部半规管.每个手术步骤完成后,按Ammirat标准进行评价不同手术入路及其扩大后对桥小脑角区的显露程度,用Horgan法计算出显露面积,并根据损伤程度评分评价3种手术入路及其扩大后的损伤程度.结果:经迷路后入路及其磨除部分半规管和全部半规管的显露程度评分分别为1分、1分和2分,显露面积分别为(304.29±39.74)mm<'2>、(416.13±90.14)mm<'2>和(610.47±109.36)mm<'2>,磨除部分半规管后显露面积较迷路后入路明显增加(P<0.001),而磨除全部半规管后显露面积较磨除部分半规管无显著扩大(P=0.562).而经迷路后入路及其磨除部分半规管和全部半规管的损伤程度评分分别为1分、9分和12分.结论:单纯迷路后入路对桥小脑角区显露有限,在单纯迷路后入路的基础上磨除部分半规管(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对桥小脑角区的显露程度和显露面积明显扩大,但相应的损伤程度扩大,磨除全部半规管较磨除部分迷半规管路并不能明显扩大显露程度和显露面积,且损伤程度明显扩大.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索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失活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调节机体血糖平稳及改善异常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8~10周龄雄性db/db小鼠,给予Erk1/2激酶抑制剂U0126(抑制Erk1/2磷酸化,使之失活)处理1周后,再分别给予重组人FGF21蛋白和腺病毒携带的FGF21(Ad-FGF21)处理,观察120 min内及4周后小鼠血糖、血脂及其相关调控基因的变化;同时,从体外细胞培养方面探索其分子机制。结果:给予db/db小鼠重组人FGF21蛋白处理120 min能显著下调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但这与U0126处理与否无关。给予Ad-FGF21处理4周能显著改善db/db小鼠异常血糖水平及葡萄糖和胰岛素耐受能力,降低机体脂肪含量,并改善异常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然而,这些变化仍与U0126处理与否无关。此外,在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方面,Ad-FGF21处理能显著上调皮下脂肪组织Erk1/2磷酸化活性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水平,同时上调机体脂联素(adiponectin)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但与U0126处理与否无关。在体外实验方面,FGF21处理能显著激活Erk1/2磷酸化,并上调PPARγ和adiponectin的表达水平;然而,给予U0126处理并不能抑制PPARγ和adiponectin的表达。结论:FGF21具有调节机体血糖平稳及改善异常血脂的生物学功能,但Erk1/2失活可能不影响FGF21调节血糖血脂的功能。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c-Myc 调控PIK3R3 对黑色素瘤B16-10 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检测PIK3R3 在正常皮肤组织和黑色素瘤组织的表达;检测慢病毒(LV3-c-Myc 和LV3-PIK3R3)对c-Myc 和PIK3R3 基因的沉默效率;使用EdU 增殖实验检测沉默c-Myc 和PIK3R3 后黑色素瘤细胞株B16-F10 的增殖情况;Transwell 侵袭实验检测c-Myc 和PIK3R3 的表达对黑色素瘤细胞B16-F10 的侵袭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c鄄Myc 和PIK3R3 的表达对黑色素瘤细胞B16-F10迁移能力的影响;qPCR 检测沉默c-Myc 和PIK3R3 后miR-199a 的表达;qPCR 检测转染miR-199a mimics 和miR-199a inhibitor后c-Myc 和PIK3R3 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miR-199a 对c-Myc 和PIK3R3 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和正常皮肤组织比较,PIK3R3 在黑色素瘤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加;沉默c-Myc 和PIK3R3 基因后,黑色素瘤细胞株B16-F10 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明显降低;沉默c-Myc 和PIK3R3 基因后,miR-199a 表达上调;转染miR-199a mimics 后,c-Myc 和PIK3R3 表达降低;转染miR-199a inhibitor 后,c-Myc 和PIK3R3 表达上调;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结果示,miR-199a 可以直接调控c-Myc和PIK3R3 的转录活性。结论:c-Myc 可以通过miR-199a 调控PIK3R3 的表达,从而促进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伴有股神经、血管外露的髂腹股沟区创面的治疗方法,提高此类创面治疗质量。方法回顾6例伴有股神经、血管外露的髂腹股沟区创面患者的治疗过程,分析对侧胸脐皮瓣修复术、同侧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修复术和带蒂股前外侧皮瓣转移修复术3种皮瓣修复的特点、手术注意事项及预后。结果本组6例患者,根据创面的位置及局部血管重建情况施行不同皮瓣修复术,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其中2例人工血管外露的患者,术后皮瓣下间断性炎性渗出约1个月后创面愈合。6例患者获得半年随访,创面均完全愈合,患侧下肢血运良好,局部人工血管通畅;2例伴股神经损伤者股四头肌肌力恢复至3级;3种皮瓣修复创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对伴有神经、血管外露的髂腹股沟区创面应根据创面位置,神经、血管损伤情况,采用以对侧腹壁下动脉为蒂的胸脐皮瓣,同侧阔筋膜张肌肌皮瓣,或带蒂股前外侧皮瓣转移修复,3种皮瓣具有血管蒂恒定,操作安全可靠,皮瓣抗感染能力强,皮瓣质地与受区相近的特点,是修复髂腹股沟区创面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97.
DEC-205是一种表达于大多数APC细胞的I型跨膜蛋白,属于甘露糖受体家族。DEC-205在抗原的内化、处理及呈递中扮演重要角色。但DEC-205介导抗原内化、提呈的机制并未被探明,尤其是其在介导抗原交叉提呈机制以及作为疫苗分子内佐剂等方面。本文通过对DEC-205的结构的认识,详细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抗原提呈机制和DEC-205的研究进展,总结了DEC-205作为分子内佐剂角色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复原髋臼窝在Crowe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精准全髋置换中的作用,以及在标准骨盆X线平片上首次采用量化评分方法评价髋关节假体安装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3月—2019年4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CroweⅢ型DDH终末期骨性关节炎患者86例(92髋),其中...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分析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预防脊柱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9例脊柱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9)。对照组采用SEP的疗法,观察组采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SEP监测的疗法。在治疗期间观察与记录两组患者的DVT发生率、住院期间疼痛、肿胀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恢复正常活动的时间和住院时间、生活质量量表-74(GQOL-74)以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形成、疼痛和肿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的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与GQOL-74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浆粘度、全血低剪切粘度、高剪切粘度和红细胞聚集均下降,但是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GQOL-74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SEP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手术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的高凝状态和预防下肢DVT形成。此外,它还能有效缓解下肢疼痛和肿胀,提高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已经成为当前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对于是否保留前交叉韧带胫骨残端重建存在较大争议。文章系统评价关节镜下保留残端与不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WanFang Data、CNKI和VIP数据库,搜集所有关于关节镜下保留残端与不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9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保留残端组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不保留残端组[MD=2.20,95%CI(0.82,3.58),P=0.001];②保留残端组的IKDC评分明显高于不保留残端组[MD=2.28,95%CI(1.20,3.37),P<0.001];③保留残端组的KT1000/KT2000评分明显低于不保留残端组[MD=-0.29,95%CI(-0.52,-0.06),P=0.01];④保留残端组与不保留残端组的轴移试验无明显差异;⑤保留残端组与不保留残端组的Lachman试验无明显差异;⑤保留残端组与不保留残端组的本体感觉差异明显[MD=0.41,95%CI(0.13,0.69),P=0.004];⑥保留残端组与不保留残端组的胫骨隧道直径无明显差异。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可以提高膝关节术后功能评分、本体感觉和客观稳定性,但无证据表明其对主观稳定性和胫骨骨隧道保护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