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7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辽宁省1984/1999-2012年城乡居民胃癌死亡率变化趋势,为辽宁省胃癌防制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辽宁省1984/1999-2012年居民病伤死因登记报告系统数据,计算胃癌粗死亡率、中国标化死亡率(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辽宁省人口构成)、世界标化死亡率(2000年世界标准人口构成)。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3.4.3软件估计胃癌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1984-2012年,辽宁省城市居民胃癌粗死亡率为19.68/10万(世标率为17.76/10万,中标率为11.06/10万),男性为27.02/10万(世标率为25.62/10万,中标率为15.91/10万),高于女性(胃癌粗死亡率为12.25/10万,世标率为10.60/10万,中标率为6.58/10万)。1999-2012年辽宁省农村居民胃癌粗死亡率为19.95/10万(世标率为17.95/10万,中标率为11.11/10万),男性为27.80/10万(世标率为25.73/10万,中标率为16.05/10万),高于女性(胃癌粗死亡率为11.79/10万,世标率为10.37/10万,中标率为6.23/10万)。胃癌是辽宁省城市第4位肿瘤死因,农村第3位肿瘤死因(2012年)。1984/1999-2012年辽宁省胃癌世标率呈显著下降趋势(AAPC=-3.5%),城市与农村下降幅度一致(AAPC=-3.4%),女性下降幅度(AAPC=-4.1%)高于男性(AAPC=-3.2%),粗死亡率变化不明显。结论辽宁省胃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依然是该省城乡居民主要的肿瘤死因,是当前肿瘤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2.
辽宁省过去八年开展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需求评估、技术遴选、绩效考核、质量控制等方面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流程与规范,积累了一些推广经验。在以后的适宜技术选择与应用上,建议建立以政府牵头,多部门合作的"适宜技术"选择与应用的发展策略。兼顾技术本身推广的"适宜性"、推广人员人力资源现状与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方式和绩效;同时给予政策上的倾斜支持;通过与"公共卫生服务"和"新农合"的有机结合,大力促进"适宜技术"的基层推广模式的建立;使用科学、严谨和易于操作绩效的管理与评估手段保障"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效果的质量。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评估辽宁在推广十一五农村卫生适宜技术中,乡村医生对西医技术和中医技术的接受情况、患者接受度的差异.方法 针对所有参与适宜技术推广的乡村医生使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参与辽宁省十一五农村卫生适宜技术项目的六县乡村医中男性占82.06%,年龄集中于31 -45岁.中医医生仅为7.32%,而且中医无执业资格行医人员为4.76%,初中及以下学历所占比例11.90%.总体评价上看,中医技术操作(44.95%)更容易,更好熟练掌握(43.21%),患者接受中医技术更好(48.26%),中医技术更安全(72.30%),但中西医技术效果无差异(x2 =0.004,P>0.05),长期推广必要性上对中西医技术评价也无差别(x2=0.23,P>0.05).  相似文献   
54.
目的 通过辽宁省乡村医生对适宜西医技术的评价,为适宜技术的长期推广的技术遴选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方法 对辽宁省所有参加农村生适宜技术推广的乡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推广的四项西医技术从操作难度、掌握程度、患者接受度、技术安全性、技术效果以及长期推广的必要性六个方面对各项技术进行详细评价.结果 (1)在完成调查的627名乡村医生中,共有527人(84.05%)认为技术操作比较容易,597人(95.22%)认为技术掌握比较熟练,593人(94.58%)认为患者接受性较好,575人(91.71%)认为技术比较安全,582人(92.82%)认为技术有效,598人(95.37%)认为有长期推广的必要性.(2)乡村医生对各项技术的评价构成比(操作容易、掌握熟练、患者接受性好、技术安全、有效、有长期推广必要性)除心梗的操作容易的构成比在57.56%以外,均在60%以上.(3)40岁以上的乡村医生认为技术操作容易的显著低于30岁以下年龄段,差异具有显著性;行医方式为以中医为主或者中西医结合的乡村医生对各项技术的评价构成比(操作容易、有长期推广必要性)均高于以西医为主的乡村医生;有无执业医师资格的乡村医师之间只在掌握熟练一项上有显著性差异(OR=1.04,95%CI=1.01 - 1.07).结论 在“十一五”期间辽宁省推广的四项西医技术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得到验证,均适用于在乡村推广,但是针对不同技术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同时,乡村医生作为第一线的推广人员,在技术遴选阶段也应该有其不可替代的位置.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精神疾病及其他因素对自杀的影响情况.方法 在湖南、辽宁、山东省随机抽取16个县进行自杀的序贯抽样.2005-2008年共收取并访谈392个自杀案例和416个相同年龄段与自杀案例临村的随机对照.采用心理解剖方法访谈自杀死亡者亲友,同样方法和结构性工具访谈社区对照的2名信息人.利用SCID中文版作为精神科的诊断工具.结果 392例农村青年自杀者中,仅有48.0%自杀前一个月曾患有精神疾病,而416例社区对照组中精神疾病的现患率仅为3.8%.在众多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中,精神疾病仍是中国农村青年自杀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 精神疾病在中国是自杀的最重要相关因素;与西方不同,其他社会和心理因素在中国相对重要,也应引起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析辽宁省居民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及酒精使用障碍的共病率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辽宁省居民精神疾病调查以DSM-III-R为诊断标准,共诊断1 214例精神障碍患者,以单纯情感障碍、单纯焦虑障碍和单纯酒精使用障碍患者为对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情感与焦虑共病、焦虑与情感共病、酒精与情感或焦虑共病的各主要危险因素的OR值及95%CI。结果情感与焦虑障碍是最常见的共病,离异者情感共病焦虑、焦虑共病情感、酒精共病情感或焦虑的危险度增加3~5倍,女性酒精使用障碍共病情感或焦虑障碍的危险性明显高于男性(OR=5.28,95%CI=1.84~15.15),农村居民焦虑共病情感障碍的危险性明显低于城市居民(OR=0.57,95%CI=0.36~0.92)。结论辽宁省居民精神障碍患者中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和酒精使用障碍共病普遍存在,精神疾病共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57.
目的 了解辽宁省建平县丙型肝炎发病率、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死亡率水平异常增高情况,初步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调用辽宁省建平县居民生命统计资料和传染病发病报告数据库资料,分析建平县23个乡镇的乙型肝炎发病率、丙型肝炎发病率、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死亡率分布特征.利用乙型肝炎发病率、丙型肝炎发病率、肝硬化死亡率和肝细胞癌死亡率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相互关系.结果 2003年至2006年建平县男女肝细胞癌世界人口标准化死亡率分别为77.6/10万和22.0/10万,为辽宁省农村同期平均水平的2.0倍和1.7倍.丙型肝炎发病率为58.0/10万,为全省同期平均水平的9.5倍.丙型肝炎发病率与肝硬化死亡率(r=0.495,P=0.008)、肝硬化死亡率与肝细胞癌死亡率(r=0.646,P<0.01)呈正相关.结论 辽宁省建平县丙型肝炎发病率、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死亡率水平均显著高于辽宁省同期平均水平,亟待深入调查.  相似文献   
58.
鞍钢肺癌、胃癌与职业暴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鞍钢肺癌、胃癌与职业暴露的关系潘国伟,杨佐森,张淑娟,徐肇翊LMBROWN;WJBlot;JFFraumeni刘铁夫,刘黎明,曹瑞民,盛家华,关德显,高更生我们曾对鞍钢1980~1989年间8889名男性死亡职工对比鞍山市民作SPMR分析,得知该厂肺...  相似文献   
59.
一、人口老龄化与慢性病患病率 目前我省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女性77.5岁,男性为72.8岁,女性比男性多4.7岁;城市为76.7岁.农村为73.7岁.城市比农村多5.0岁。辽宁省4315万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620万人,占全省入口总数的14.5%,而且以年均3.2%的速度,每年增20万人。  相似文献   
60.
目的:通过对辽宁省城乡居民进行调查,研究其对中医药服务的满意度现状、存在的问题、中医药利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中医药服务与利用方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以提高辽宁省中医药服务质量。方法:采用四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通过面访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辽宁省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总体满意度为31.4%;单项满意度中,中医技术力量为37.7%,服务项目为36.3%,药品种类为35.7%,药品质量为33.3%,诊疗费用为29.8%,服务态度为37.1%,保险挂钩29%;且城市居民满意率均高于农村,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满意率与学历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区、是否有慢性病和是否相信中医对辽宁省城乡居民中医药花费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辽宁省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满意度中,总体满意度较低,不足1/3,单项满意度中最高与最低相差约九个百分点。以城乡居民满意度统领中医药服务发展;制定积极的医保政策,扩大中医药医保报销范围和比例,加大对道地药材的升级培育,提高道地药材的产量等,是改进满意度的必由之路。地区、是否有慢性病和是否相信中医是影响城乡居民中医药花费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