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8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潘国伟  刘铁夫 《卫生研究》1998,27(3):154-157
对鞍钢男工中610例肺癌新发病例及959例对照进行了访问调查。经吸烟、其他肺疾患、家族肿瘤史、食用水果等非职业因素调整后,岗位工龄等于或超过15年的下列工人的肺癌危险度显著增高:冶炼工和轧钢工(QR=1.5,95%CI=1.1~2.2),耐火砖厂工(OR=2.9,95%CI=1.4~5.9),装卸工(OR=2.5,95%CI=1.0~6.1),焦炉工(OR=3.4,95%CI=1.4~8.5)。各种粉尘和B[a]P暴露与肺癌危险性呈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但与粉尘的特殊成分未见此种关联。长期暴露于污染物的钢铁工人的肺癌的危险度增加40%。  相似文献   
52.
目的描述辽宁省城市淋巴瘤患者10年生存率,明确其影响因素。方法在肿瘤报告库中选取沈阳、鞍山和本溪市城市居民中于2000-2002年间确诊的245例淋巴瘤患者,生存状况随访至2012年12月31日,用寿命表法计算观察生存率(OSR),EdererⅡ计算期望生存率(ESR)和相对生存率(RSR),生存曲线的估计用Kaplan-Meier法,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淋巴瘤患者10年OSR和RSR分别为18.78%和22.24%,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OSR:28.13%、RSR:31.31%)高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16.67%、20.06%),0~64岁患者(23.13%、24.58%)显著高于65岁及以上患者(10.59%、18.40%),I~II期患者(33.33%、37.85%)显著高于Ⅲ~Ⅳ期患者(11.94%、14.74%);治疗方式中,单一治疗(22.86%、27.06%)和联合治疗(25.00%、27.76%)患者显著高于仅其他(8.89%、11.57%)和其他联合治疗(15.94%、19.10%)患者;分期治疗中,早期常用治疗(34.15%、39.98%)和早期其他治疗(33.33%、35.45%)患者显著高于晚期常用治疗(18.52%、21.32%)和晚期其他治疗(7.50%、10.17%)患者。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年龄和分期治疗为淋巴瘤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辽宁省城市淋巴瘤患者的10年生存率为发达国家同期水平的1/3~1/2,提高淋巴瘤早期发现率、早期治疗率、采用常用治疗和联合治疗可显著提升我省患者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分析辽宁省城市肺癌患者的10年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为肺癌防治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辽宁省2000年肿瘤发病报告数据库中抽取了沈阳、鞍山和本溪3个市共483例肺癌患者,并采用主动结合被动随访的方式回顾性调查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信息和生存状况;采用寿命表法计算观察生存率(OSR)和中位生...  相似文献   
54.
目的 了解辽宁省城乡居民跌倒及其导致损伤的发生水平与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辽宁省内3市3县共18583名居民过去一年中的跌倒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城乡居民跌倒发生标化率为3.51%,农村(3.80%)高于城市(3.26%),男性(4.06%)高于女性(2.91%),65岁以上老人(6.66%)和0—14岁儿童(5.46%)跌倒发生率最高。跌倒导致的主要损伤为扭伤和劳损(34,27%)、泼表伤(28.34%)、开放性伤(21.96%)和骨折(13,06%),65岁以上老人骨折发生率最高,跌倒导致的各种损伤发生率存在巨大的季节差异,冬季最低,夏秋季最高。结论 儿童和老年人足跌倒发生的高危人群,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跌倒造成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55.
病证结合的辨证规范研究主要包括辨证规范的理论框架、术语规范、辨证分类草稿形成验证、辨证规范修订推广。统一的、规范的辨证规范是病证诊断的依据、疗效评价的基础,是中医走向国际的基石。  相似文献   
56.
目的评估单纯被动随访在人群肿瘤生存率研究中对5年生存率估计造成的偏倚。方法从沈阳、鞍山和本溪3个城市2000-2002年肿瘤登记报告数据库中随机抽取21种主要肿瘤8 334例,通过与三市2000-2005年全死因数据库联动进行被动随访,然后再通过医院病案和公安局人口信息库核对,电话、入户、社区与工作单位回访进行主动随访。生存期起始时间是首次确诊日期,根据被动和主动随访结果对患者2005-12-31的生存状态进行不同的假设,采用寿命表法计算观察生存率。结果单纯被动随访共确认2 572例(30.9%)5年内死亡,主动随访确认2 142例(25.7%)死亡。单纯被动随访将只能确认总死亡病例的54.6%,对21种癌瘤的5年生存率高估9.0%~52.6%,高估幅度各癌间存在很大差异,高估率与生存率呈显著负相关(r=-0.474 7,P<0.01)。单纯被动随访对甲状腺癌、乳腺癌和子宫体癌等恶性度较低癌症的生存率高估10%~20%,对肝癌、肺癌、胃癌和胰腺癌等恶性度较高癌症的生存率高估30%~50%。结论对于目前我国肿瘤发病报告和死亡报告人口标识信息填写和(或)录入准确性较差的地区,单纯采用被动随访将严重高估肿瘤的5年生存率,需采用主动与被动随访结合的方式进行人群肿瘤生存率研究。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辽宁省1984/1999-2012年城乡居民胃癌死亡率变化趋势,为辽宁省胃癌防制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辽宁省1984/1999-2012年居民病伤死因登记报告系统数据,计算胃癌粗死亡率、中国标化死亡率(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辽宁省人口构成)、世界标化死亡率(2000年世界标准人口构成)。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3.4.3软件估计胃癌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1984-2012年,辽宁省城市居民胃癌粗死亡率为19.68/10万(世标率为17.76/10万,中标率为11.06/10万),男性为27.02/10万(世标率为25.62/10万,中标率为15.91/10万),高于女性(胃癌粗死亡率为12.25/10万,世标率为10.60/10万,中标率为6.58/10万)。1999-2012年辽宁省农村居民胃癌粗死亡率为19.95/10万(世标率为17.95/10万,中标率为11.11/10万),男性为27.80/10万(世标率为25.73/10万,中标率为16.05/10万),高于女性(胃癌粗死亡率为11.79/10万,世标率为10.37/10万,中标率为6.23/10万)。胃癌是辽宁省城市第4位肿瘤死因,农村第3位肿瘤死因(2012年)。1984/1999-2012年辽宁省胃癌世标率呈显著下降趋势(AAPC=-3.5%),城市与农村下降幅度一致(AAPC=-3.4%),女性下降幅度(AAPC=-4.1%)高于男性(AAPC=-3.2%),粗死亡率变化不明显。结论辽宁省胃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依然是该省城乡居民主要的肿瘤死因,是当前肿瘤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8.
辽宁省过去八年开展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需求评估、技术遴选、绩效考核、质量控制等方面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流程与规范,积累了一些推广经验。在以后的适宜技术选择与应用上,建议建立以政府牵头,多部门合作的"适宜技术"选择与应用的发展策略。兼顾技术本身推广的"适宜性"、推广人员人力资源现状与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方式和绩效;同时给予政策上的倾斜支持;通过与"公共卫生服务"和"新农合"的有机结合,大力促进"适宜技术"的基层推广模式的建立;使用科学、严谨和易于操作绩效的管理与评估手段保障"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效果的质量。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评估辽宁在推广十一五农村卫生适宜技术中,乡村医生对西医技术和中医技术的接受情况、患者接受度的差异.方法 针对所有参与适宜技术推广的乡村医生使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参与辽宁省十一五农村卫生适宜技术项目的六县乡村医中男性占82.06%,年龄集中于31 -45岁.中医医生仅为7.32%,而且中医无执业资格行医人员为4.76%,初中及以下学历所占比例11.90%.总体评价上看,中医技术操作(44.95%)更容易,更好熟练掌握(43.21%),患者接受中医技术更好(48.26%),中医技术更安全(72.30%),但中西医技术效果无差异(x2 =0.004,P>0.05),长期推广必要性上对中西医技术评价也无差别(x2=0.23,P>0.05).  相似文献   
60.
目的 通过辽宁省乡村医生对适宜西医技术的评价,为适宜技术的长期推广的技术遴选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方法 对辽宁省所有参加农村生适宜技术推广的乡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推广的四项西医技术从操作难度、掌握程度、患者接受度、技术安全性、技术效果以及长期推广的必要性六个方面对各项技术进行详细评价.结果 (1)在完成调查的627名乡村医生中,共有527人(84.05%)认为技术操作比较容易,597人(95.22%)认为技术掌握比较熟练,593人(94.58%)认为患者接受性较好,575人(91.71%)认为技术比较安全,582人(92.82%)认为技术有效,598人(95.37%)认为有长期推广的必要性.(2)乡村医生对各项技术的评价构成比(操作容易、掌握熟练、患者接受性好、技术安全、有效、有长期推广必要性)除心梗的操作容易的构成比在57.56%以外,均在60%以上.(3)40岁以上的乡村医生认为技术操作容易的显著低于30岁以下年龄段,差异具有显著性;行医方式为以中医为主或者中西医结合的乡村医生对各项技术的评价构成比(操作容易、有长期推广必要性)均高于以西医为主的乡村医生;有无执业医师资格的乡村医师之间只在掌握熟练一项上有显著性差异(OR=1.04,95%CI=1.01 - 1.07).结论 在“十一五”期间辽宁省推广的四项西医技术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得到验证,均适用于在乡村推广,但是针对不同技术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同时,乡村医生作为第一线的推广人员,在技术遴选阶段也应该有其不可替代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