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8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室内空气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症状发生的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多未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问卷和定义,疾病与暴露的评价指标比较单一落后,各研究之间缺乏可比性。本研究采用国际标准问卷ATS(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调查表及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评价目前我国呼吸系统疾病发生水平,探讨室内空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和症状的关系。为以后队列研究积累资料,为采取控制和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2.
2008年-2010年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项目”将在辽宁省6个示范县展开,该项目着眼于提高广大乡村医生业务能力,推广“简”“便”“廉”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与以往“十五”推广时期不同的是,本次共计推广15-20项卫生适宜技术,涉及西医、  相似文献   
103.
辽宁省居民意外伤害所致损伤的流行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开展了许多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工作,多数调查的重点放在分析不同类型伤害的水平、分布与原因上,除个别医院的伤害监测项目外,很少涉及意外伤害的损伤性质。为了解辽宁省城乡居民意外伤害导致的不同性质损伤的发生率及其分布特征,及计算伤害的疾病负担提供的基本信息,笔者于2004年12月抽取辽宁省有代表性的城市和农村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了解辽宁省农村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应用现状,为制定技术推广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在辽宁省庄河、本溪两县调查204名3岁以下的婴幼儿家长及78名妇幼保健人员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的知晓和利用情况。结果:二县儿童听力筛查率13.2%,初筛(出生后2至7天)率8.8%;97.1%儿童家长不知道耳声发射器(OAE)检查;35.9%卫生技术人员中对听力筛查技术不了解。结论:辽宁省本溪农村新生儿听力筛查尚未普遍开展,筛查覆盖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技术知晓率低和缺乏检查设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了解辽宁省5城市2006—2017年卵巢癌发病和死亡状况及变化趋势,为辽宁省城市地区卵巢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7年辽宁省沈阳、大连、鞍山、本溪和丹东市城市地区卵巢癌发病与死亡数据,计算发病率、死亡率、标化率、年龄别率等,标化率使用中国2000年标准人口构成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计算。利用Joinpoint 4.3.1.0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对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7年辽宁省5城市卵巢癌发病率为11.06/10万,中标率为6.74/10万,世标率为6.49/10万,卵巢癌发病率APC为1.68%,升高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死亡率为6.12/10万,中标率为3.38/10万,世标率为3.32/10万。卵巢癌死亡率、世标率和中标率APC分别为6.27%、5.04%和4.79%,升高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和50~岁组卵巢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1.71%和-2.65%,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卵巢癌发病率APC为6.52%,...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分析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居民伤害情况。方法运用辽宁省某农村地区3家不同级别伤害监测哨点医院伤害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8年3年间共报告病例16 641例,男女性别比为2.51∶1;发生原因前5位为机动车车祸、钝器伤、跌落、刀/锐器伤和中毒;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公路/街道、家里和学校;发生时活动状态为休闲活动时和驾乘交通工具;以非故意伤害和轻中度伤害为主,伤害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5-9月和1 d中的10:00和15:00-18:00;伤害性质以挫伤/擦伤和锐器伤/咬伤/开放伤为主,伤害部位以头部、上肢和下肢为主。结论哨点医院伤害监测是获得辽宁省农村非致死性伤害信息的重要来源,对确定伤害干预重点,有针对性的运用预防干预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通过分析辽宁省胰腺癌患者10年生存率情况,为制定和评估防治策略和措施,提高胰腺癌患者预后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随机选取2000-2002年沈阳、鞍山和本溪3市肿瘤发病数据库中胰腺癌患者,进行被动结合主动随访,应用寿命表法和EdererⅡ法计算观察生存率(observed survival rate, OSR)、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T50)、相对生存率(relative survival rate, RSR)。通过Kaplan-Meier分析、log-rank检验、Z检验、Brown氏比分检验比较不同特征患者T50、OSR、RSR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估计各因素的风险比。结果 共514例胰腺癌患者纳入分析,T50为(4.6±0.3)月,10年OSR为(3.7%±0.8%),RSR为(5.0%±1.1%)。男性和女性10年RSR分别为4.2%和6.0%,<65岁组、65~74岁组、≥75岁组分别为5.5%、5.9%、2.3%,诊断分期Ⅰ~Ⅱ期、Ⅲ期、Ⅳ期分别为18.5%、...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分析辽宁省城市居民肝癌患者10年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评估肝癌防治水平的进展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对辽宁省三市2000—2002年肿瘤发病数据库中随机抽取的337例肝癌患者主动随访并收集信息。采用寿命表法计算观察生存率(Observed survival rate, OSR)和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 T50),应用EdererⅡ方法计算相对生存率(Relative survival rate, RSR),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存期的影响因素。结果 辽宁省城市居民肝癌T50、10年OSR和RSR分别为7.33个月、4.15%和5.17%。女性肝癌患者T50高于男性(P<0.05),但10年OSR和RSR无统计学差异。<65岁组10年OSR和RSR分别为5.73%和6.35%,略高于65~74岁组(2.15%和3.27%)和≥75岁组(1.92%和4.0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5岁组的T50(7.68个月)显著...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了解辽宁省城乡居民自杀死亡的状况,为预防自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9—2003年城乡自杀死亡资料及公安部门提供的人口数据,对辽宁省城乡自杀死亡进行分析。结果辽宁省城市居民1999—2003年平均自杀死亡率为6.28/10万,农村为18.34/10万,农村高于城市(χ^2=1626.74,P〈0.0001)。自杀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性高于女性,但农村15~24岁女性高于男性(χ^2=5.48,P〈0.05)。城乡间自杀方式构成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78.75,P〈0.01)。农村自杀死亡时间季节性较城市明显。结论辽宁省城乡居民自杀死亡率差异显著,应重点对农村、老年、男性及15~24岁农村女性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降低自杀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0.
辽宁省城乡居民30年间出生期望寿命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30年间辽宁省城乡居民出生期望寿命的变化及主要疾病死亡率对期望寿命年代差异的影响.方法 应用简略寿命表法、期望寿命差异的年龄分解和死因分解法分析辽宁省城乡居民1973-1975年和2004-2005年的死亡数据,以死亡率变化对出生期望寿命年代差异的贡献值及百分比为分析指标.结果 30年间辽宁省城市、农村居民期望寿命分别增加了4.68岁和4.91岁,女性增幅显著大于男性.0~4岁和55~74岁组人群死亡率下降对城乡居民期望寿命增加的贡献比例最大,男性为76.27%和82.81%,女性为58.76%和62.13%.呼吸系统疾病和传染病是对期望寿命年代差异贡献最大的两类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对不同人群期望寿命增加的贡献比例为62.20%(城市女性)~85.39%(农村男性),传染病的贡献比为16.70%(城市女性)~36.26%(农村男性).城乡居民心脏病死亡率、农村居民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增加对期望寿命年代差异的贡献率为负值.结论 呼吸系统疾病和传染病是影响30年间辽宁省城乡居民期望寿命差异的主要疾病,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水平是进一步提高居民期望寿命的关键.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mortality by age and causes of death on life expectancy at birth among residents of Liaoning province.Methods The study included mortality data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two periods (1973-1975 and 2004-2005).Both Abridged Life Table and Arriaga method were used to calculate and to decompose life expectancy changes by age and causes of death.Results From 1975-2005,the life expectancy increased by 4.68 years in urban residents and 4.91 for rural residents with a higher increment among females than males.Most part of the increase (76.27% and 82.81% for urban and rural male,58.76% and 62.13% for urban and rural female) in life expectancy within the last 30 years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decrease of mortality in the populations at age 0-4 and 55-74.Diseases related to respiratory system and infectious disease were contributing the most to the gap in life expectancy between the two periods.Mortality of heart disease was a negative contributor to the changes in life expectancy among both rural and urban residents while the mortalities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d malignant tumors were the negative contributors for rural residents.Conclusion The increase of life expectancy in the last 30 years was mainly resulted from the decrease of mortality on both respirator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 is the key point to increase the life expectancy among the residents of Liaoning provi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