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胆石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包括胆囊、胆总管、肝总管及肝内胆管结石。我们自1996年1月~2005年7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病80例,与单用中药排石汤治疗胆石病80例进行对比,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益寿饮延缓衰老作用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益寿饮延缓衰老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7 例肾虚血瘀证老年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自拟方益寿饮治疗,对照组用维生素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衰老症状及免疫学、血液流变学、性激素、一氧化氮(N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衰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1(IL 1)、白细胞介素2(IL 2)、淋巴细胞绝对值水平、男性患者血浆T含量显著提高,E2/T比值下降非常明显;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降低;SOD活性、NO含量明显增高。结论:益寿饮能够改善衰老症状,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血液流变性,提高男性血清睾酮水平,调整自由基代谢,增加细胞膜的稳定性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总结分析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的手术和治疗经验,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法和创新、免疫抑制药物的用药方案及临床效果.结果本组全部切取左肾,经腹手术,手术顺利,移植肾在开放血液循环后1~10分钟内分泌尿液.供体肾功能在1周内恢复正常,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受者仅2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全部受者至今存活,肾功能良好.结论活体亲属供肾,移植效果明显优于尸体供肾肾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低,恢复顺利.  相似文献   
34.
自1974年胰岛细胞移植首先于动物实验开展以来,胰岛细胞移植作为目前1型糖尿病治疗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已经取得重要进展,迄今为止,目前全世界有750例患者在接受胰岛细胞移植后或多或少都短暂的脱离了胰岛素治疗。但是很少有患者能脱离胰岛素治疗达5年之久,与其它实体器官移植相比较差距还很明显。随着免疫耐受机制、免疫抑制剂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胰岛细胞移植无论是在实验研究还是在临床治疗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35.
活体肾移植供者术后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术后的肾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07年4月亲属活体间捐肾的供者93例,对供者在捐肾手术前、手术后7 d,术后>6个月的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蛋白情况进行检测,并利用国际上通用的SF-36健康调查量表对供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供肾切取术后7 d和术前相比,供体血肌酐上升30.16 μmol/L,上升幅度为38.5%(P=0.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无临床意义(数值在正常值范围内);术后7 d和术后>6个月相比(P=0.109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供肾切取术后7 d和术前相比,Ccr下降38.44 mL/min,下降幅度为40.1%(P=0.01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无临床意义(数值在正常值范围内);术后7 d和术后>6个月相比(P=0.109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供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普通人群略低(但P>0.05).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供者在捐肾后肾功能未见减退,且生活质量较好,和普通人群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6.
为探讨肾移植受者B淋巴细胞活化与CD11a和CD54表达的关系,作者采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荧光免疫技术动态观测10例肾移植稳定病人和10例排斥反应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CD19、CD11a和CD54的表达。结果显示,术后3天时两组CD19、CD54表达明显高于术前,且排斥前CD19表达明显高于同期稳定组;排斥反应时CD11a由(31.9±12.4)%升至(49.5±20.2)%(P<0.01),抗排斥治疗后则迅速下降。稳定组CD54与CD19的表达变化呈正相关(r=0.7951,P<0.05),排斥组CD19的表达变化较CD11a提前2~4天(γ=0.9806,P<0.05)。研究表明,B细胞的增殖活化可能与CD54的表达增加有关,监测CD11a和CD19的表达变化分别有助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7.
背景:对于丙肝病毒阳性患者接受肾移植后安全性的问题是目前大家关注的热点。目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接受肾移植后临床观察及处理对策。方法:纳入22例患者,肾移植前肝炎病毒RNA均为阳性,其中14例患者肝功能轻度升高。移植后定期检测患者的肝、肾功能,积极防治可能的排斥反应。主要观察患者一般情况、肝、肾功能、肝炎病毒基因学情况及死亡率。结果与结论:移植后随访6~36个月,20例患者移植后4周~6个月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予护肝治疗后肝功能均恢复正常,1例移植后HCV-RNA阳性患者,因自行改变抗排斥方案于移植后1.5年出现严重的肝功能衰竭而死亡;4例患者移植后应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HCV-RNA转阴,其余18例患者HCV-RNA均呈阳性,需长期护肝治疗。表明,对丙肝病毒阳性受者,移植后应进行严格的随访,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及时采取相应处理和护肝治疗。  相似文献   
38.
本文报告62例肾移植术后有12例并发弓形虫感染。12例患者术后有8例伤口感染,最长者达半年之久,1例胸部脓肿。经应用乙胺嘧啶加螺旋霉素治疗,8例转阴,4例无变化。12例患者移植肾存活2年以上10例,1例肺部感染死亡,另1例术后半年因肺部脓肿、败血症死亡。本文就弓形虫发病原因,弓形虫感染对肾移植的影响及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F-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肾移植后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移植前血清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阳性和(或)HCV RNA持续阳性者1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7例)和对照组(6例),试验组术后给予PEGINFα2a和利巴韦林治疗16周,其中4例延长至48周;对照组给予普通护肝和抗炎治疗;两组均随访2年以上.结果 试验组治疗16周后有5例获得早期应答,其中4例获得完全应答,没有无效病例,明显优于对照组;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酸基本正常,明显好于对照组.4例治疗48周者,1例35周时因严重面部肌肉痛并血肌酐升高,病理证实为体液性排斥反应,停止治疗;1例38周时因HCV RNA复制增加,停止治疗.试验组治疗后2年时5例达到完全应答,其中2例抗HCV抗体转阴,HCV RNA明显低于对照组,肝功能基本维持正常,血肌酐高于对照组(P>0.05).该方案治疗的不良反应有发热、肌肉痛、粒细胞缺乏症和(或)贫血和体液性排斥反应,经停药和对症处理痊愈.结论 小剂量PEG-INF-α 2a联合利巴韦林对肾移植合并丙型肝炎者有明确疗效,16周的疗程效果较为理想,但应注意PEG-INF-α-2a可诱发体液性排斥反应和致血肌酐爬行升高.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活体供肾动脉解剖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6名亲属活体供肾者在肾切取前进行肾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成像,血管三维成像方法包括容积再现技术(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成像(SSD)、血管内镜技术(CTVE)、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结果 横断面CT及MPR显示所有供者的双肾大小、形态及位置均正常,肾实质密度正常,呈均匀强化。VR、MIP、CPR显示双肾动脉粗细、形态均正常;29例双肾均为单一肾动脉,2例双肾有2支肾动脉,2例左肾为2支肾动脉,3例右肾为2支肾动脉,上述结果均在术中得到证实。11例VR及MIP同时较好地显示双侧肾小盏、肾盂及输尿管上段。SSD均能很好显示肾动脉主干的起源、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的解剖关系。CTVE能较好显示腹主动脉、双肾动脉开口及肾动脉血管内腔。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作为活体肾移植术前了解供肾血管及形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