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9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32篇 |
内科学 | 6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49篇 |
综合类 | 45篇 |
预防医学 | 20篇 |
药学 | 37篇 |
中国医学 | 9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湿性联合瓣膜病变中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11月至2004年11月我科对75例风湿性联合瓣膜病变中伴有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TR)的患者行三尖瓣成形术,现总结早、中期结果和临床诊治经验。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共行风湿性心脏瓣膜手术426例,其中75例(17.6%,75/426)因伴有TR需行三尖瓣成形术,其中男32例,女43例;年龄22~76岁(42.0±10.2岁)。彩色超声心动图(UCG)检查提示:中度TR18例,中、重度TR29例,重度TR28例;心功能分级(NYHA)级20例,级38例,级17例;行改良DeVega成形术67例,瓣环植入8例;75例中需行瓣膜融合交界切开28例。1.2手术方法在全身麻醉中度或浅低温…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临床指标及MRI结果建立PSA 4~10 ng/ml(灰区)患者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风险分层,指导个性化穿刺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212例PSA 4~10 ng/ml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年龄、PSA、f/t值、前列腺体积、MRI结果等临床资料。定义Gleason评分≥3+4分为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筛选前列腺穿刺阳性预测指标并建立前列腺穿刺阳性风险分层方案。结果:212例患者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39例(18.4%),csPCa 14例(6.6%),前列腺穿刺阳性组和阴性组PSA值分别为(6.82±1.68) ng/ml和(6.82±1.73) ng/ml,f/t值分别为0.14±0.06和0.17±0.08,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别为(69.85±8.82)岁和(66.65±7.78)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分别为(0.18±0.12) ng·ml~(-1)·ml~(-1)和(0.14±0.07) ng·ml~(-1)·ml~(-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PSAD依据0.08、0.08~0.15、0.15 ng·ml~(-1)·ml~(-1)分为PSAD分级(PSADD)1~3级,各级阳性率分别为7.7%、12.2%和28.4%,csPCa阳性率分别为0、3.1%和12.5%。PSADD预测前列腺穿刺阳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与PS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47 vs.0.641,P=0.785)。212例患者中MRI阳性组117例,其中前列腺癌31例(26.5%),csPCa 12例(10.3%);MRI阴性组95例,其中前列腺癌8例(8.4%),csPCa 2例(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MRI及PSADD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3组,PSADD 1级且MRI阴性的患者定义为低危组,PSADD 3级且MRI阳性的患者定义为高危组,其余患者定义为中危组。低危、中危和高危组的前列腺穿刺阳性率分别为0、11.7%和39.3%,csPCa阳性率分别为0、2.8%和17.9%。结论:基于PSAD及MRI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灰区"患者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风险分层有助于临床制定个性化穿刺决策、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螺钉间接复位术后椎管形态面积的变化,探讨间接复位效果及术后椎管重塑形现象。方法 2003年5月~2010年9月,同组医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间接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27例,其中L113例,L29例,L34例,T121例。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D级13例,E级14例。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取内固定行CT检查,测量伤椎平面的椎管面积及伤椎相邻上下椎管平均面积,计算伤椎椎管骨块占位率。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椎管骨块复位程度。结果 2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3例术前D级患者均恢复到E级。术后1周CT复查显示椎管骨块占位率由术前(30.9±13.8)%减至(10.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椎管骨块占位率减至(6.3±3.9)%,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间接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能明显有效减少椎管内骨块占位率,经过术后1年重塑形椎管面积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应用乙醇沉淀法选择性去除人血清清蛋白的效果. 方法:正常血清标本与肺腺癌患者血清标本各8份,均用乙醇沉淀法去除清蛋白,低丰度蛋白与原血清样本蛋白等量上样行一维凝胶电泳分析,并对去除清蛋白后标本进行清蛋白定量检测. 结果:一维凝胶电泳显示,清蛋白大部分被清除,显示出低丰度蛋白,正常血清与肺腺癌患者血清低丰度蛋白一维电泳无明显差异,两组标本平均清蛋白含量为(5.88±0.35)g/L和(5.50±0.53)g/L. 结论:乙醇沉淀法可有效去除人血清中的清蛋白,为进一步行血清蛋白质组学分析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5.
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前后影像学测量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参数、分型和疗效、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利用我院Starpacs系统在每张X线片上精确测量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分析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和腕关节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62例中有50例(80.65%)经保守治疗后效果优良。其中AO分型A型保守治疗效果满意,B型经保守治疗效果较满意,优良率达75%,C型骨折中仍有约50%经保守治疗后达到可以接受的标准。在影像学上掌倾角5°以上,尺偏角18°以上,桡骨高6.5mm以上,临床上可以获得优良的预后。结论:桡骨远端骨折的影像学测量可以为患者腕关节功能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为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提供临床标准。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因“先天性心脏病术后8年,发现心脏杂音4个月余”入院。患者既往有“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右冠状动脉.有心室瘘”病史。2005年6月8日在外院行“动脉导管结扎术+有冠状动脉.右心室瘘矫治术”。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心功能衰竭的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鼓楼医院44例严重主动脉瓣反流及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均患有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其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23~78(44±6)岁;LVEF为22%~34%(29%±3%)。全组均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术中体外循环时间57~92(73±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3~61(48±6)min。术后住ICU时间2~15(8±3)d。全组随访1~11(4.3±2.9)年。随访期间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心功能障碍,另1例死于脑卒中。术后1年生存率为93%,术后5年生存率为91%。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能够明显延长严重主动脉瓣反流合并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如何选择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的内固定方法,为临床内固定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3年6月-2008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患者53例,其中男39例,女14例;年龄10~69岁,平均39.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6例,高处坠落伤12例,挤压伤5例.骨盆后环损伤情况:髂骨后部纵向骨折7例;不稳定骶骨骨折27例,按Denis分型标准:Ⅰ区14例,Ⅱ区11例,Ⅲ区2例;不稳定骶髂关节脱位19例,其中伴髂骨翼骨折的骶髂关节脱位7例,经耳状关节与韧带的骶髂关节脱位2例,伴骶骨翼骨折的骶髂关节脱位10例.外伤至手术时间3~28 d,平均6.7 d.采用前侧重建钢板固定7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26例,经皮后方跨骶骨重建钢板内固定20例.结果 本组53例均获12~36个月(平均17.2个月)随访.无切口感染、术中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无骨不愈合或明显双下肢不等长.术后根据Matta评分标准:优19例,良27例,可7例,优良率为87%.功能恢复根据Majeed功能评分:优19例,良27例,可7例,优良率为87%.5例骶丛损伤患者鞍区感觉减退或膀胱排尿困难的症状均基本消失,2例骶从损伤患者遗留会阴部麻木和足下垂. 结论 手术重建骨盆后环的稳定性可获得良好的功能康复.应根据骨折的类型、内固定技术的适用范围、手术者的经验、设备条件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1月经后内侧入路治疗的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患者36例,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21~70岁,平均40.1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9例,高处坠落伤10例,平地跌伤5例,运动伤2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2~16d.骨折CT分型:后内侧劈裂骨折11例,后内侧劈裂及后外侧塌陷骨折25例.术前评估包括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和CT扫描及三维重建,所有患者均采用后内侧入路治疗. 结果 36例均获随访12~32个月,平均17.5个月.无切口感染和皮肤坏死,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无骨不愈合,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和骨折再移位.1例术后出现小腿内下方感觉麻木,经甲钴胺营养神经对症治疗3个月后完全恢复.后内侧骨折均达解剖复位.术后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价:优21例,良13例,可2例,优良率为94%. 结论 后内侧入路具有显露直接、充分,软组织损伤少,不涉及重要血管神经等优点,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小肠黏膜下层等材料相比,脱细胞血管具有天然管状结构,与输尿管形态结构相近,替代输尿管时仅需端端吻合即可,手术操作简单,血管外壁光滑,获取及制备方法简便等优点。目的:拟应用同种颈动脉血管无细胞基质体外构建输尿管。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6-09/2008-06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长风杂交白猪由上海松联实验动物公司提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健康成年大鼠8只,用于血管无细胞基质的动物毒性实验。方法:剥去猪颈动脉血管外膜,PBS冲洗若干遍,然后将血管置于pH 7.1 的PBS中4 ℃下振荡清洗,0.5%十二烷基硫酸钠振荡24 h,后使用双蒸水4 ℃下反复振荡洗涤1周,每日换双蒸水2次。对于解剖过程中肌肉残留相对稍多的血管,在双蒸水洗涤前以混合消化液37 ℃下振荡消化约2 h,再行双蒸水洗涤。制备的无细胞基质置于青、链霉素溶液中,4 ℃保存,完成脱细胞支架制备。主要观察指标:光镜及电镜观察脱细胞后管壁无细胞基质片的主要成分。将同种异体来源内皮祖细胞培养增殖后植入血管无细胞基质,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进行血管无细胞基质动物毒性实验。拉力实验了解血管无细胞基质材料的收缩性能。结果:颈动脉血管无细胞基质中已无细胞成分,无细胞基质主要由胶原成分组成。扫描电镜未见该材料表面存在细胞及细胞碎片,同时发现该无细胞基质存在孔隙样结构。体外同种异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培养增殖后植入血管无细胞基质,细胞黏附于无细胞基质。血管无细胞基质按毒性分级属于无毒级。拉力实验说明该无细胞基质具有一定的韧性和牵张性。结论:采用胰酶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制备的颈动脉血管无细胞基质材料无细胞残留,具有一定的韧性和牵张性,种植于其中的种子细胞具备一定的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