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08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27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71.
目的:探讨在LDH(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开窗髓核摘除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非物理性因素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行LDH开窗髓核摘除术后非物理性因素腰腿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西药治疗,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龙马汤配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直观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症状分级量化评分系统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症状分级量化评分均明显低于其治疗前相应指标,差异均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1.08±0.71)与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1.15±0.54)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症状分级量化评分(7.53±1.92)明显高于对照组(15.23±2.3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西药治疗非物理性腰腿痛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佳,更经济、安全、有效,副作用更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36例各种毒物中毒的血液净化方法与净化中的护理方法。方法使用单泵血液透析机和健帆F230血液灌流器和F14透析器对36例中毒患者进行HP或HP-HD采取的急救措施、及血液净化中、后护理。结果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病死率低。结论 HP及HP-HD净化中的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是抢救急性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73.
目前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成为诊断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研究热点,其中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F-γ)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INF-γ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4.
医药产业政策是指国家或者地区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以医药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它已成为政府宏观调控国家医药产业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追溯我国建国以后医药产业的相关政策,并对其进行梳理分析,发现我国医药产业政策发展趋势与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75.
复方丹参片的HPLC特征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HPLC测定复方丹参片的甲醇提取液的特征图谱,为复方丹参片在定性定量质量控制方面奠定基础。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复方丹参片特征图谱,并进行方法学考察,以丹参酮ⅡA为参照峰,计算各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考察不同色谱柱各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的RSD、不同柱温条件下各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建立10批复方丹参片的HPLC特征图谱。结果不同色谱柱各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RSD均小于3%;不同柱温各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2%;10批复方丹参片的HPLC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1%。以丹参酮ⅡA为参照峰,计算得到的相对保留时间,求取平均值作为特征峰,分别是0.44(峰1)、0.60(峰2)、0.70(峰3)。结论特征图谱及特征峰作为复方丹参片质量控制方法,操作简单,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76.
研究蒿属植物毛莲蒿地上部分倍半萜类化学成分, 通过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分离得到12个倍半萜类成分, 经多种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 分别为negunfurol (1), schensianol A (2), artemine (3), eudesm-4(14)-en-12-oic acid, erivanin (4), 1,5-diepi-artemin (5), acetylartemin (6), naphtho[1,2-b]furan-2(3H)-one,6-(acetyloxy)- decahydro-9a-hydroxy-3,5a-dimethyl-9-methylene-(3S,3aS,5aS,6S,9aS,9bS) (7), naphtho[1,2-b]furan-2(3H)-one,6-(acetyloxy)- 3a,4,5,5a,6,7,8,9b-octahydro-8-hydroxy-3,5a,9-trimethyl-(3S,3aS,5aR,6S,8S,9bS) (8), isoerivanin (9), barrelierin (10), (11S)-1- oxoeudesm-4(14)-eno-13,6α-lactone (11), 1-epi-dehydroisoeranin (12)。其中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毛莲蒿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7.
INTRODUCTION Today injuries constitute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both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are a leading cause of 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 (YPLL) in these countries[1-5]. In recent decades, the mortality rates from infectious …  相似文献   
78.
DEGRADATIONofextracellularmatrix(ECM)andbasementmembranes(BM)isakeystepinthein-vasionandmetastasisofmalignanttumors.Previ-ousstudieshavedemonstratedthatma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arethemostimportantproteolyticenzymesinthedegradationofECMandBM.1 AmongtheMMPs,MMP-2candegradecollagenⅣ,amajorcomponentofBM,andhasbeendemonstratedtoplayacriticalroleintheprogressofvariouscarcinomas.2 MMP-2issecretedasinactivezymogens(proMMP-2)whoseuniqueactivatorsaremembranetypemarixmetalloproteinases…  相似文献   
79.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et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of anxiety disorders - the most prevalent class of mental disorders - remain unclear.Over the last 30 years investigators have used the animal model of conditioned fear stress(CFS) to investigate the brain structures and neurotransmitter systems involved in aversive emotional learning and memory.Recent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neuronal circuitry and cellular mechanisms of fearful emotional experiences.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CFS paradigm,discusses the neural circuit and neurotransmission underlying CFS,and explains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s of CFS.The focus of the review is o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fear extinction,a phenomenon directly implicated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anxiety.Based on our assessment of previous work we will conclude by considering potential molecular targets for treating symptoms of anxiety and fear.  相似文献   
80.
背景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和病程演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有关精神分裂症与外周血清 BDNF 水平关系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目的 综合国内外研究,系统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清BDNF水平的特点。方法 我们采用 Cochrane 系统综述方法和 RevMan 5.1 软件筛选研究并提取数据。通过国内外电子检索系统的检索并对获得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追溯评估,共检出268篇相关文献。其中25篇(20篇英文,5篇中文)被纳入分析,它们为 2011 年 12 月底以前公开发表的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不伴有其他疾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BDNF的血清水平。系统综述的主要结局指标是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合并的标准化均数差值(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由两位评价者根据 GRADE 系统的方法独立评估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1 软件对研究的异质性、敏感性和可能的发表性偏倚进行检验。结果 累计 1663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1355 名对照纳入 Meta 分析。15 项被评估为低质量研究,10 项为极低质量研究。研究结果存在高度的异质性(I2=89%),但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异质性与人种、样本量、年龄、性别、入组前是否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以及研究质量等因素不存在相关性。由于研究间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SMD,结果为-0.74(95% CI, -0.99~-0.50; Z=5.99,p<0.001)。敏感性分析表明结果稳定性较好。无发表偏倚的证据。结论 尽管统计结果强有力地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 BDNF 水平低于对照人群,但由于现有研究的质量较低以及各研究之间的结果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 BDNF 浓度低的证据应属较"弱"。今后需要开展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并使用统一的入组标准和监测程序,如最终能证实这些初步结果,血清 BDNF 才有可能用作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