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7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我们自1985年开始,应用显微外科小血管吻合技术进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共行手术103例,其中包括体表多个部位的先天或后天原因造成的组织缺损16种以及12种类型的游离皮瓣,游离皮瓣移植的总成功率为95%。近六年来一直稳定在100%,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总结十四年的临床经验,我们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自体下颌骨外板移植在颅颌面骨骼畸形或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经口内切口显露下颌升支下份、下颌角、下颌体,根据所需骨量的大小及形状,采取一侧或双侧下颌外板,经裁剪塑形后配合坚强内固定技术用于颅颌面充填植骨或骨骼支架的重建.结果自1993年4月至1999年10月共采用下颌骨外板治疗颅颌面骨组织缺损或畸形56例.其中颅颌面先天畸形15例,创伤后畸形修复21例,肿瘤切除后重建3 例,美容整形17例.随访6个月至3年,移植骨与邻近骨愈合良好,骨质无明显吸收,所有患者面部形态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自体下颌骨外板主要是密质骨,移植后很少吸收,适合于面部骨骼的充填植骨,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配合小夹板坚强内固定技术可很好的完成面部支架的重建,有效地矫正各种原因导致的颅颌面部骨骼畸形,采取方便,手术创伤小,于体表不遗留瘢痕,对生理功能干扰小,是理想的自体骨移植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43.
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的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下颌骨外板截骨术、颏成形术及颊脂垫取出术等方法,治疗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患者70例。结果 70例患者术后面部对称性均明显改善。70例患者中仅3例出现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口唇拉伤增生性瘢痕及术后感染等。结论 治疗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应根据畸形的特点,选择性应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下颌骨外板截骨术、颏成形术及颊脂垫取出术等方法,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4.
张超  滕利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133-136
神经纤维瘤(NF)是一常见遗传性疾病,其发生率为每3000个新生儿中发生1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分为两型:①Von Recklinghausen病,或称NFI型,最为常见;②NF2型,较少见,约在55000例新生儿中发生1例。由于不同突变的表达,它可发生在多种组织和器官,患者一般寿命缩短10~15岁,平均寿命61.6岁。  相似文献   
45.
目前.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各种细胞因子被广泛应用于促进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的增殖、分化以及诱导中。细胞因子的家族成员种类繁多,各自的功能也较复杂,而且彼此之间还存在着协同或拮抗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应用这些诱导物质,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本文就该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重睑切口额肌筋膜瓣拉下式悬吊术矫治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1月~2006年4月,采用重睑切口额肌筋膜瓣拉下式悬吊术式矫治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患者45例,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5岁~33岁,平均19.5岁.结果 本组45例患者,术后1周矫正良好37例,基本矫正8例,无矫正不足患者.所有患者术后早期均存在眼睑闭合不全,都于6个月内消失.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4年,效果良好.结论 重睑切口额肌筋膜瓣拉下式悬吊术矫治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效果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青春期巨乳症和小乳症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检测了18例青春期巨乳症及12例原发性小乳症乳腺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结果细胞周期蛋白D1在青春期巨乳症乳腺组织和原发性小乳症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和16.6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胞周期蛋白D1在青春期巨乳症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原发性小乳症乳腺组织。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应用正颌手术联合术后正畸矫治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方法。方法2002年1月至2010年8月,共收治25例唇腭裂术后颌骨畸形患者。男11例,女14例;年龄16~33岁;单侧唇腭裂19例,双侧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过正畸治疗。本组患者均联合应用正颌手术和术后正畸建牙合矫治唇腭裂术后颌骨畸形。结果25例患者经过3~12个月的术后正畸治疗,均建立了良好的咬牙合关系,恢复正常咬合功能。随访6个月至3年,术后疗效稳定。结论唇腭裂术后颌骨畸形采用正颌手术联合术后正畸能够有效矫治牙颌面畸形。  相似文献   
49.
双侧颧骨及下颌角截骨整形术矫正方脸畸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矫正方脸畸形的一种新术式。方法 针对方脸畸形多表现为颧骨突出合并下颌角肥大的特点 ,采用双侧颧骨截骨降低加双侧下颌角截骨整形术 ,1次或分 2次手术完成矫治 ,操作完全在口内进行。结果 本组 2 1例 ,其中 1 2例为 1次手术完成 ,9例为分 2次手术完成。术后中面部宽度 (双侧颧点间距 )减少 (1 5 .3± 3.2 )mm ,下面部宽度 (双侧下颌角间距 )减少 (1 4 .2± 2 .5 )mm。伤口均愈合良好 ,无感染、血肿等并发症发生。仅 1例术后下唇麻木 ,1个月后自行恢复。术后 3个月以上复查 ,全部受术者外观改善均满意。结论 双侧颧骨及下颌角截骨术可有效降低面中 1 / 3宽度、突度及面下 1 / 3宽度 ,从而使整个面部轮廓变得圆滑、柔美 ,方形面型得到满意改善。  相似文献   
50.
病例介绍女,56岁。因双侧巨乳,在某医院行双侧巨乳缩小整形术。术中切除大部分脂肪组织及全部腺体,行乳头、乳晕游离移植。术后感染,部分皮瓣坏死,乳头未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