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7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利用骨延长术治疗先天性发育不良的下颌骨和有部分骨缺损的下颌骨体,是8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的一项新手术。1992年美国的 McCarthy 首次报告了利用骨延长术矫治4例患儿发育不良的下颌骨,这标志着这项新技术开始在颅颌面外科中的应用。我们于1993年将这项技术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材料与方法一、自行设计并制做的颌骨牵拉延长器包括:带有两个双克氏针外固定滑块,一个推动杆和两个尺度滑杆,一个调节钮(图1)。  相似文献   
32.
口内入路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敏  滕利  归来  庄洪兴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2):1383-1385,I0007
目的:探讨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SRO)和经典SSRO何种术式是矫治下颌前突的更为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采用改良SSRO或经典SSRO矫正真性下颌前突及下颌前突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患者95例,采用改良术式矫正43例,经典术式矫正52例。结果:经典术式组术后单侧或双侧下唇麻木9例,劈骨时单侧下颌升支意外骨折1例,严重出血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术后复发3例。改良术式组术后感觉障碍2例,术后复发1例,无颌骨意外骨折、严重出血、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月~7年,所有患者术后面型及咬合关系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改良术式具有经典术式无法比拟的优点: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手术风险小;增加了下颌体的后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因而是下颌前突尤其是严重前突和伴有偏颌畸形患者升支矢状劈开旋转、后退的首选术式,配合正规及时的术前、术后口腔正畸治疗,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一种能够保持乳房功能和形成良好外观的乳房缩小成形术。方法 根据乳房肥大的程度设计不同类型的皮肤切口,采用内上腺体蒂技术,切除外上方和下方过多的乳腺组织,将保留的乳腺组织重新塑形,切除多余的皮肤后缝合切口。结果 本组36例72侧乳房术后形态良好,无并发症,乳头乳晕感觉良好,效果满意。结论 内上腺体蒂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获得持久的塑形效果,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皮肤切口可以适用于各种程度乳房肥大的矫治。  相似文献   
34.
目的建立能够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鼠胚胎干细胞系,并研究体外诱导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向角膜上皮细胞分化的可能性及条件,为角膜损伤提供新型的上皮修复组织来源。方法质粒pEGFP-N1脂质体复合体转染鼠胚胎干细胞,对稳定表达GFP的ES细胞以Ⅳ型胶原作为诱导条件,定向诱导鼠ES细胞向角膜上皮细胞转化,观察培养后形态改变,免疫荧光及RT-PCR检测K12、K14及CD44的表达。结果转染后ES细胞稳定表达GFP,成功诱导出角膜上皮样细胞,呈典型上皮样细胞形态,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显示,K12及CD44表达阳性,K14表达阴性。结论转染GFP的ES细胞,在Ⅳ型胶原的诱导下,成功向角膜上皮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ps2蛋白在青春期乳房肥大症及小乳症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青春期乳房肥大症(乳房肥大症组)及12例原发性小乳症(小乳症组)乳腺组织中的ps2蛋白。结果 18例青春期乳房肥大症乳腺组织中ps2蛋白表达阳性10例;12例原发性小乳症乳腺组织中ps2蛋白表达阳性1例,两组相比,P〈0.05。结论 ps2蛋白在青春期乳房肥大症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原发性小乳症乳腺组织,可能参与了乳房肥大症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6.
钛合金小夹板坚强内固定用于矫治下颌前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颌骨前突是颅颌面常见的严重畸形之一。截骨后截骨片的稳妥固定是手术治疗下颌前突成功的关键步骤。70年代初,Michelet[1]首先报道了利用合金钢小夹板固定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块的方法,这种独特的固定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以往用钢丝结扎不可靠性和颌间结扎术后护理困难以及手术后容易复发等问题。自1988年1月至1997年10月,我们采用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配合下颌骨外侧骨板小夹板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下颌前突193例,获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193例,其中真性下颌前突154例,假性下颌前突39例。男79例,女114例,年龄15~58岁,平…  相似文献   
37.
我们于1997年5月收入院1例45岁妇女,因行硅凝胶假体隆乳术后手感欠佳,要求改用自体组织隆乳。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双侧乳房平坦(图1)。经与受术者反复商讨,取得共识后,决定每侧各行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游离移植隆乳术,两侧手术一次完成。图1术...  相似文献   
38.
我们自1985年开始,应用显微外科小血管吻合技术进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共行手术103例,其中包括体表多个部位的先天或后天原因造成的组织缺损16种以及12种类型的游离皮瓣,游离皮瓣移植的总成功率为95%。近六年来一直稳定在100%,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总结十四年的临床经验,我们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自体下颌骨外板移植在颅颌面骨骼畸形或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经口内切口显露下颌升支下份、下颌角、下颌体,根据所需骨量的大小及形状,采取一侧或双侧下颌外板,经裁剪塑形后配合坚强内固定技术用于颅颌面充填植骨或骨骼支架的重建.结果自1993年4月至1999年10月共采用下颌骨外板治疗颅颌面骨组织缺损或畸形56例.其中颅颌面先天畸形15例,创伤后畸形修复21例,肿瘤切除后重建3 例,美容整形17例.随访6个月至3年,移植骨与邻近骨愈合良好,骨质无明显吸收,所有患者面部形态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自体下颌骨外板主要是密质骨,移植后很少吸收,适合于面部骨骼的充填植骨,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配合小夹板坚强内固定技术可很好的完成面部支架的重建,有效地矫正各种原因导致的颅颌面部骨骼畸形,采取方便,手术创伤小,于体表不遗留瘢痕,对生理功能干扰小,是理想的自体骨移植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40.
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的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下颌骨外板截骨术、颏成形术及颊脂垫取出术等方法,治疗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患者70例。结果 70例患者术后面部对称性均明显改善。70例患者中仅3例出现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口唇拉伤增生性瘢痕及术后感染等。结论 治疗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应根据畸形的特点,选择性应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下颌骨外板截骨术、颏成形术及颊脂垫取出术等方法,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