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9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67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新生隐球菌随机扩增DNA指纹分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用随机引物扩增新生隐球菌临床和环境分离株的DNA ,观察DNA指纹与血清型的关系 ,探索新生隐球菌基因分型标准。方法 采用 3种不同寡核苷酸重复序列 [CN1(GTG) 5、CN2(GACA) 4和CN3(GATA) 4]为引物 ,对从临床和鸽粪中分离到的 2 4株血清A型和 8株四种血清型的新生隐球菌标准株的DNA进行扩增 ,根据扩增产物的电泳带型来对比DNA指纹和血清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2 4株临床和鸽粪分离的血清A型株中 ,2 0株产生和标准株完全相似的DNA带型 ,1株与标准D型DNA带型相似。 3株的PCR指纹与血清A、B、C、D型均不相同。 2株B型和 2株C型产生几乎完全一致的DNA指纹带型。结论 ①大多数血清A型新生隐球菌菌株具有相似DNA指纹带型。②血清B型和C型 (gattii变种 )的DNA带型不易区别。③相同血清型不同的株可能有不同的DNA指纹带型。④PCR法用于新生隐球菌菌株鉴定是一种快速、方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2.
目的 : 研究氟康唑和特比萘芬对新生隐球菌及念珠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中的相互作用 ,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 参照美国国家临床试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提出的标准 (M2 7-A方案 ) ,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对 18株新生隐球菌和 10株念珠菌进行了氟康唑和特比萘芬的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结果 : 联合用药时各药物的MIC几何均值比单用有显著降低 ,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联合抑菌指数 (FICI)的平均值为 0 .6 2 9。氟康唑和特比萘芬的协同相加作用较为明显 ,未发现有拮抗作用。结论 : 氟康唑和特比萘芬对致病酵母菌主要表现为协同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323.
C57BL/6小鼠感染新生隐球菌对大脑皮质BDNF和bF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57BL/6小鼠感染新生隐球菌后对大脑皮质BDNF和bFGF表达的影响,并探讨BDNF和bFGF在新生隐球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48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环磷酰胺组和试验组,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脑皮质BDNF和bFGF的表达。结果:尾静脉注入新生隐球菌后6h大脑皮质查见新生隐球菌,2h大脑皮质BDNF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环磷酰胺组(P〈0.01),0.5h大脑皮质bFGF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环磷酰胺组(P〈0.01)。结论:新生隐球菌感染后大脑皮质BDNF和bFGF表达增高,提示BDNF和bFGF对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具有修复作用,有望成为潜在的防治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药物。  相似文献   
324.
新生隐球菌热休克反应对两性霉素B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隐球菌热休克反应在体外药物敏感性实验中对两性霉素B敏感性的影响,以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新生隐球菌致病中的作用。方法:根据NCCLS的M-27-p方案,测定新生隐球菌在热休克(42℃×30min)前后两性霉素B对新生隐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随机抽取其中7株新生隐球菌,采用鼠抗人、猪、狗等的Hsp70抗体,通过Western印迹法来检测其Hsp70,根据实验信号强弱定性判断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Hsp70产量。结果:①在热休克后两性霉素B对新生隐球菌的MIC较热休克前有明显提高(P=0.002)。②在42℃×30min热应激下新生隐球菌Hsp70产量较在30℃培养下增加。结论:新生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下降受其热休克反应的影响。结合临床,在较难治愈的病例中Hsp70表达量增加,热休克反应增强;并可能产生与人体Hsp70的交叉免疫反应,推测其对新生隐球菌的致病性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5.
糖皮质激素在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4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前期治疗用两性霉素B加氟康唑或氟胞嘧啶,后期治疗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维持,配合使用糖皮质激素。结果:40例患者治愈。糖皮质激素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中不仅可以减轻两性霉素B的不良反应及改善症状,对颅内高压及后期治疗中各种不明原因的症状都有较好的控制作用。结论:糖皮质激素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中有其特有的作用,如能准确用药将对治疗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326.
目的 探讨2%利拉萘酯乳膏治疗体股癣、足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法,分别在3个中心进行,入选288例患者,2%利拉萘酯乳膏试验组144例,1% 联苯苄唑乳膏对照组144例;每组中体股癣患者各72例,足癣患者各72例。每日涂药1次,足癣疗程4周,每2周复诊1次;体股癣疗程2周,每周复诊1次;停药后2周均再复诊1次。结果 试验组体股癣患者中有1例脱落。停药时体股癣试验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9.2%和94.4%,足癣试验组分别为41.7%和81.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用药结束后2周时,体股癣试验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7.6%和94.4%,足癣试验组分别为54.2%和81.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用药结束后2周,体股癣和足癣试验组符合方案分析集真菌学清除率分别为97.18%和90.28%,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用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表现为用药部位红肿、疼痛,其中体股癣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结论 2%利拉萘酯乳膏治疗体股癣、足癣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27.
伊曲康唑治疗结节性痒疹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8岁,反复全身皮疹伴瘙痒4年余.患者于1998年开始无明显诱因下全身出现丘疹、结节,逐渐增多,伴剧痒,否认创伤史、明显虫咬史,无其他系统性疾病史.曾于上海多家三级医院诊断为"结节性痒疹",给予外用皮质激素、止痒剂、抗组胺药物及中药治疗,均未见明显疗效.2000年初开始于我院就诊.查体:全身广泛密集结节、丘疹,半球形,黄豆大小,暗褐色,以四肢及背部分布最多,头面部略少,伴抓痕、结痂.全身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给予普鲁卡因静脉滴注联合口服抗组胺药物,外用地塞米松止痒霜,瘙痒明显缓解,2周后出院时皮损逐渐变小、变平.  相似文献   
328.
脑脊液动物接种确诊培养阴性的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脑脊液墨汁涂片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及乳胶凝集实验).而其确诊的标准除了脑脊液涂片发现酵母菌外,还须真菌培养阳性,且鉴定为新生隐球菌1.2.在临床中碰到涂片和乳胶凝集阳性而培养却阴性的患者时,虽然可以作出初步诊断,但缺乏菌种鉴定上的依据,做出肯定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有时只能进行诊断性治疗.我们利用动物接种的方法确诊了1例镜检阳性而长期培养阴性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9.
该部分围绕皮肤微生态在相关皮肤疾病,如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痤疮、玫瑰痤疮、脂溢性皮炎、化脓性汗腺炎及伤口愈合等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深入研究皮肤微生态与皮肤疾病的关系对揭示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皮肤微生态与皮肤疾病相关性的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未来仍需进一步推进该领域的研究,探索基于微生态治疗和预防皮肤疾病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