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82篇 |
免费 | 122篇 |
国内免费 | 6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篇 |
儿科学 | 26篇 |
妇产科学 | 26篇 |
基础医学 | 139篇 |
口腔科学 | 58篇 |
临床医学 | 294篇 |
内科学 | 211篇 |
皮肤病学 | 19篇 |
神经病学 | 139篇 |
特种医学 | 11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1篇 |
外科学 | 172篇 |
综合类 | 843篇 |
预防医学 | 324篇 |
眼科学 | 54篇 |
药学 | 277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387篇 |
肿瘤学 | 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66篇 |
2022年 | 65篇 |
2021年 | 104篇 |
2020年 | 76篇 |
2019年 | 85篇 |
2018年 | 80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117篇 |
2013年 | 114篇 |
2012年 | 125篇 |
2011年 | 124篇 |
2010年 | 108篇 |
2009年 | 122篇 |
2008年 | 118篇 |
2007年 | 144篇 |
2006年 | 116篇 |
2005年 | 122篇 |
2004年 | 126篇 |
2003年 | 90篇 |
2002年 | 75篇 |
2001年 | 92篇 |
2000年 | 104篇 |
1999年 | 109篇 |
1998年 | 91篇 |
1997年 | 87篇 |
1996年 | 90篇 |
1995年 | 72篇 |
1994年 | 64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42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5篇 |
1964年 | 4篇 |
1959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血液病免疫抑制治疗后的播散性白色念珠菌感染的CT表现。方法分析5例经临床和病理活检证实的免疫抑制治疗后播散性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5例均发现肝多发结节病灶,其中2例伴肺部多发结节病灶,1例伴有脾脏及双肾、后腹膜区多发结节病灶。肝脏CT平扫均表现为多发类圆形等或略低密度结节影。增强动脉期表现为结节中心低密度无强化区、周边为高密度强化环,即呈"牛眼征"2例;结节均匀强化2例;结节中心小结节样强化、周边低密度环、外周环状强化1例。所有活动期病灶周围肝实质动脉期均伴有一过性高密度灌注区。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缘仍可见环形强化,强化范围较动脉期缩小2例、呈花环样强化2例、外周强化环消退1例。脾脏和肾脏病灶表现与肝脏类似;肺部结节表现为实性结节或伴空洞。结论血液病免疫抑制治疗后播散性白色念珠菌感染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该特征性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32.
33.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系常见的一种高度恶性肿瘤,本病早期多无症状,一旦临床发现多属晚期,易发生肝脏直接浸润和周围脏器侵犯,并易于发生淋巴结转移,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及5年生存率差。近年来,随着对胆囊癌转移方式研究的深入,以及现代外科综合技术的不断发展,晚期胆囊癌的手术切除率和术后生存期均有明显的提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34.
35.
拇趾腓侧皮瓣修饰性修复拇手指掌侧皮肤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介绍一种修复拇、手指掌侧皮肤缺损的理想手术方法. 方法 2001年7月-2006年7月,采用(足母)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手指掌侧皮肤缺损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14~46岁.挤压伤11例,冲床伤7例,刀具割伤3例,火器伤3例,咬伤2例,慢性溃疡2例.拇指4例,示指7例,中指7例,环指6例,小指4例.皮肤缺损2.0
cm×1.5 cm~4.0 cm×2.5 cm.病程3 h~7 d.皮瓣切取范围2.5 cm×1.5 cm~4.5 cm×2.5
cm.供区直接缝合或全厚植皮修复.结果术后28例供受区伤口均Ⅰ期愈合,移植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28例获随访6个月~5年.皮瓣外形逼真,有罗纹,质地良好,两点辨别觉4~6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25例,良3例.供足行走、跑、跳功能正常.
结论 (足母)趾腓侧皮瓣修复拇、手指掌侧皮肤缺损,供区损伤小,对受区周围组织破坏小,修复后效果佳,能达到修饰性修复目的. 相似文献
36.
冰袋冷敷预防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骨平台骨折、尤其是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常伴有周围软组织的广泛损伤,易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OCS),从而影响骨折的治疗和关节功能的恢复。为预防OCS的发生,2002年5月-2005年6月,我们对收治的151例闭合性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患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探讨冰袋冷敷预防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后OCS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37.
患者男性,19岁,2004年2月29日左下腹碾压伤0.5 h,处于休克状态并恶化中,体征:贫血貌,血压12/6 kPa,持续性下降,心率>110次/min,左下腹股沟至会阴,阴囊挫伤严重,髂骨碎块外露,睾丸外露,左下肢无感觉和血运。在组织抢救的同时,床旁X线片示左半骨盆粉碎性骨折(图1),B超显示 相似文献
38.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指征已基本形成共识,针对该病的手术方案主要是峡部修补、椎管减压、滑脱复位、脊柱融合,治疗原则主要是缓解神经压迫、恢复脊柱稳定,但对于各环节实施的具体方式及程度仍存在较大争议。开放手术能够对严重峡部裂腰椎滑脱进行彻底的减压、复位、融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但手术创伤过大,而微创手术则可以减少对椎旁软组织的损伤,同时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术后住院及康复时间,降低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因而近年来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推崇,但对于重度峡部裂腰椎滑脱的治疗效果欠佳。现就近年来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9.
<正>1 病历资料37岁男性患者,因"腰痛10 d重,发热1周,下肢麻木4 d,大小便失禁10 h"入院。乙肝病史,既往1个月前有右足足母指感染疼痛病史(见图1),于当地诊所行中药外敷(具体不详),入院时脓肿破溃处愈合良好。1周前因腰痛于当地诊所行"拔罐"、"椎间盘复位"治疗。无牛羊接触史。入院后查体:被动体位,体温37.3℃。腰段有叩击痛,腰椎活动受限,屈伸不能(疼痛所致),双下肢腹股沟以下感觉减退,右侧为重,双侧肛周及会阴区感觉丧失,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同时观察其对AMI患者血浆CRP、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住院治疗的AMI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患者80例、同期门诊就诊健康体检者45例入组。(1)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凝(依诺肝素钠注射液)、稳定斑块(阿托伐他汀钙片)、扩冠(硝酸异山梨酯片)等西药治疗,治疗组上述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用法:40 mL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糖尿病患者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14 d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心肌损伤标志物、心功能(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电图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2)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健康对照组血浆CRP、NT-proBNP水平。(3)比较急性心肌梗死人群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CRP、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1)治疗组梗死后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ST段回落≥70%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观察到药物过敏反应。(3)AMI患者CRP、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MI患者治疗后血浆CRP、NT-proBNP水平均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够降低血浆CRP、NT-proBNP水平,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损伤,维护心功能,对评估病情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