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目的 回顾分析脑星形细胞瘤术后放疗的疗效。方法 对 1996~ 1999年 94例脑星形细胞瘤术后患者采用Kaplan -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法探讨影响术后放疗疗效的预后因素。结果 生存率随病理分级的增高而减低 (P <0 .0 5 ) ,肿瘤部分切除者生存率明显低于肿瘤全切者 (P <0 .0 5 ) ,照射剂量小于 5 0Gy者生存率明显低于大于 5 0Gy者 (P <0 .0 1)。结论 年龄、照射剂量、病理学分级、肿瘤切除范围、Karnofsky评分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 ;性别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1(Prx 1)在肝癌形成和恶性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远癌肝组织和近癌肝组织中Prx 1、pAkt及Akt表达差异。肝细胞饥饿培养24 h后,10 ng/ml表皮生长因子(EGF)处理10 min,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检测Prx 1、pAkt、不同位点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总EGFR。Western blot检测检测未处理组、转染无义shRNA组及转染Prx 1 shRNA组HepG2细胞中Prx 1蛋白的表达。DCFH-DA法检测3种HepG2细胞中活性氧簇总量。转染无义shRNA组及转染Prx 1 shRNA组HepG2细胞皮下注射至SCID小鼠,注射后每周测量1次皮下肿瘤体积。Western blot检测两组小鼠皮下肿瘤组织中Prx 1和pAkt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肝细胞比较,Prx 1在肝转化细胞中表达升高。Prx 1增强了EGF介导的EGFR和Akt激活。Prx 1表达沉默抑制了HepG2体内成瘤能力。减少HepG2皮下移植瘤的肝转移。Prx 1表达沉默还抑制了Akt体内激活。结论  Prx 1具有调控人肝细胞中EGFR介导信号通路的潜在作用。Prx 1能够通过EGFR-Akt信号通路介导细胞正常至异常转化、肿瘤形成及转移

  相似文献   
33.
目的:应用慢病毒介导的RNAi技术,在乳腺癌MCF-7细胞中敲减MARCH6基因的表达,研究其对MCF-7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靶向MARCH6基因的shRNA慢病毒转染293T细胞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收集慢病毒液感染MCF-7细胞后,应用实时荧光PCR和Western印迹验证RNAi敲减MARCH6基因后,MARCH6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影响;应用MTT,BrdU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采用增殖指数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增殖的改变。结果:通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ARCH6 shRNA慢病毒质粒成功转染293T细胞,与同明视野对比,可见80%左右的细胞带绿色荧光;感染MCF-7细胞,90%的细胞均带绿色荧光; 实时荧光PCR和Western印迹验证了MARCH6 shRNA慢病毒感染MCF-7细胞后,MARCH6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下降;MTT实验、BrdU法结果显示MARCH6基因敲减组的MCF-7细胞增殖显著下降(P<0.01),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MARCH6敲减后MCF-7细胞出现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分裂处于G1期细胞数明显增多,增殖指数显著降低。结论:敲减乳腺癌MCF-7细胞的MARCH6基因表达后,抑制了MCF-7细胞的增殖,并引起细胞周期G1期阻滞。提示MARCH6通过影响细胞周期的进展,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4.
嗅神经母细胞瘤很少见 ,而合并垂体泌乳素瘤就更为罕见 ,迄今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收治 1例 ,见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患者 男性 4 5岁。头痛 4年 ,鼻塞、流涕 2年 ,视力下降 ,性欲减退 1年。经耳鼻咽喉科门诊诊断为“鼻咽癌” ,于 1998年 5月 19日收入我科。患者起病后无明显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0例宫颈癌组织、10例宫颈炎组织和10例非典型增生宫颈组织切片中的PPARγ的表达,结合病理学分型、临床分期、放疗敏感性探讨其意义。结果 PPARγ在3组中均有一定程度的表达,但宫颈癌组织中PPARγ的表达明显高于宫颈炎组织及非典型增生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ARγ分别与宫颈癌临床分期、放疗敏感性和骨、肺、肝等远处转移和5年生存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PPARγ的表达均显著增高,对判断宫颈癌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6.
原始神经外胚层瘤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始神经外胚层瘤在临床上十分罕见,现将我院治疗的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7.
喉恶性淋巴瘤比较罕见 ,我院于 1999年 3月 2 5日收治一例 ,现报告如下。患者 ,男性 ,2 3岁 ,因反复咽部不适 ,疼痛 1年 ,异物感 4月 ,声嘶 3月 ,曾先后在我院门诊就医诊断为 :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 ,给予抗炎治疗无效。间接喉镜检查 :会厌喉面及披裂可见黏膜糜烂 ,伪膜覆盖及结节状新生物 ,左声带巨大肿块 ,双声带活动良好 ,声门裂大小正常 ,声门下无肿块。病例报告 :会厌部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B细胞型 )裂—无裂细胞型。1999年 3月 2 5日至 5月 7日在我院放疗科治疗。腹部B超示脾肋下 2cm。CT示左侧声带明显增厚 ,膨隆 ,双侧假声带 ,杓会厌皱襞 ,喉  相似文献   
38.
39.
鼻咽癌的血管生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i crouesseldensity ,MVD)在鼻咽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 ,研究 4 0例鼻咽癌组织和10例正常鼻咽黏膜组织切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结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的胞浆和胞膜 ,鼻咽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阳性率为 92 .5 % (37/ 4 0 ) ,明显高于正常鼻咽黏膜组织 (P <0 .0 5 ) ,微血管密度也明显高于正常鼻咽黏膜组织 (P <0 .0 5 ) ,且二者具有相关性 (相关系数为 0 .80 9,P <0 .0 5 ) ,并与鼻咽癌病人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骨、肺、肝等远处转移有关。结论 鼻咽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 ,血管生成在鼻咽癌生长、浸润、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可以作为鼻咽癌病人有意义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40.
原发性喉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瑞  涂青松  袁君 《中国肿瘤临床》2003,30(6):401-402,412
目的:分析原发性喉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起源、病理、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我院自1990年8月至2000年12月收治4例原发性喉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均有病理证实,中位年龄为66岁;主要症状是声嘶,呼吸困难.吞咽疼痛,4例均手术治疗,2例行第2次手术治疗(全喉切除术)。3例行术后放疗,采用^60Co,6MV X线,放疗剂量为60~62Gy/6周。结果:3例健在,分别已生存11年,4年,3年;1例未放疗者术后复发,颈淋巴结转移,带瘤生存10个月。结论:喉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具有高度浸润性,易复发,手术加放疗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