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外泌体在肝细胞癌(HCC)细胞与巨噬细胞间是否存在活性物质交通作用,分析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与HCC细胞转移的关系及机制。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从Huh-7和RAW264.7细胞的培养基中提取外泌体,Western blot和透射电镜进行外泌体鉴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外泌体与受体细胞结合内化进行追踪;qRT-PCR及ELISA检测巨噬细胞表型变化;miRNA模拟物进行功能性实验验证其作用;细胞划痕及Transwell试验检测TAMs对HCC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HCC细胞外泌体可被巨噬细胞内吞;肝癌细胞外泌体及miR-151模拟物处理的巨噬细胞M2型标志物CD206、Arg-1 mRNA表达及IL-10、TGF-β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AMs外泌体处理组HCC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HCC细胞来源外泌体miR-151可诱导巨噬细胞极化为TAMs,TAMs对肝癌细胞迁移及侵袭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0.3%氧氟沙星眼液5mL加地塞米松注射液0.5mL配成的氧地水治疗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的疗效。方法将168例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患者分为观察组84例采用氧地水滴眼,对照组84例采用单纯0.3%氧氟沙星眼液滴眼,均每日6次,治疗5~7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71%,两者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用氧地水能有效、快速地促进结膜炎的痊愈,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93.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致命性大血管疾病,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兴起,其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同时其治疗并发症亦不断降低.现综述之.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左心膈角区病变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区域病变的认识水平。方法:收集本院2005年1月~2010年3月间经手术、病理或CT增强扫描、CT三维重建、心脏超声证实的临床和CT资料完整的左心膈角区病变46例,分析其X线和CT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和CT平扫,其中42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周围型肺癌5例,左中央型肺癌3例,左肺下叶肺不张3例,肺部感染6例,肺隔离症4例;食管下段癌5例,贲门癌3例,贲门失弛缓症2例,左膈疝5例;巨大左心房2例,降主动脉瘤3例;后纵隔蔓状血管瘤1例,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3例;下胸段胸椎结核伴椎旁脓肿1例。结论:X线平片上心脏左后缘病变因来源不同,表现各异,但各具有一定影像特征,CT平扫+增强扫描在左心膈角区病变的发现和鉴别诊断方面明显优于X线平片,CT检查在左心膈角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并且是诊断该区域病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将传统的肝储备功能Child-Pugh(C-P)分级方法指标体系与CT肝硬化分级和CT保留肝容积率相结合,形成新的肝储备功能评估方法(改良C-P分级),在评估肝癌介入患者肝储备功能中的价值.方法 对60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分别于术前和术后以C-P与改良C-P评分系统...  相似文献   
96.
目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MR靶向对比剂前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适配体(VEGF165-aptamer)与VEGF165的体外结合能力,以了解其对VEGF的靶向性。方法实验组采用亲和素96孔酶标板,包被生物素化VEGF165-aptamer,设置递减的浓度梯度(共9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组间方差分析。结果实验组包被生物素化VEGF165-aptamer浓度在50~0.78pmol/μL时,实验组与空白组及实验各相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包被浓度为0.39、0.195pmol/μL时,两组与空白组间及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ELISA检测技术验证了VEGF165-aptamer与VEGF165间的体外结合能力,其有效最低小包被浓度为0.78pmol/μL,VEGF165-aptamer对VEGF165有良好的靶向性。  相似文献   
97.
目的 通过对家兔急性肺栓塞(APE)模型的DSA、CT肺动脉造影(CTPA)及双能量肺灌注成像技术(DE-PI)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双源CT肺血管成像技术(CTPA)及DEPI对家兔APE的诊断价值.方法 10只实验用兔,X线透视下将4F导管经由右心室插入双侧肺动脉,并注入大小不等的明胶海绵,建立家兔APE模型,然后行DSA及双源CT DEPI,处死家兔进行病理解剖学检查.(1)分别计算DSA、CTPA、DEPI诊断家兔APE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利用Kappa分析比较3种方法(DSA、CTPA、DEPI)与病理解剖结果的一致性;(2)利用配对t检验计算并比较家兔栓塞前后的双室短轴最大径比(RV/LV)值.结果 (1)与病理解剖结果相比,DSA、CTPA及DEPI诊断AP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5%和100%、71.4%和100%、85.7%和92.9%,Kappa值分别为0.884、0.667、0.767,DEPI及DSA的一致性较好,CTPA的一致性一般.DEPI上,栓塞区表现为蓝黑色的灌注减低区,非栓塞区表现为黄红色的正常灌注区.(2)栓塞前后家兔的RV/L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 <0.05),栓塞后家兔的RV/LV值明显高于栓塞前.结论 双源CT的CTPA能较好地显示肺解剖信息,DEPI能较好地评价肺功能信息,对APE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64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pulmonarynodules,SPN)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孤立性肺结节病例93例,其中选择结节直径≤3cm的40例入组,所有入选的40例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良性病变20例,恶性病变20例,通过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reformation,MPR)、多曲面重组(Curedplanarreformation,CPR)、容积再现(Volumerendering,VR)等重建方法,对孤立性肺结节与相邻血管束、支气管、胸膜之间关系的显示图像进行分析,经卡方检验,比较良、恶性结节的血供特点、与周围支气管、胸膜的差异性。结果良、恶性孤立性结节的血供特点与周围支气管、胸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供较丰富为主表现的恶性占85%,良性仅占15%;支气管中断或里杯口状为主表现的恶性占75%,良性未见该征象;胸膜凹陷征为主表现,恶性占80%,良性占15%。结论联合64MSCT的多种重建方法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99.
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气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中的双能量减影(Dual—energy subtraction,DES)在气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Deftrdum6000数字摄影系统,为临床可疑气胸的56例患者行胸部双能量减影摄片,将获得三幅图像(常规DR肺组织像、纯软组织像、纯肋骨像)进行常规DR和双能量减影胸片对比分析。结果DR双能量减影X线成像技术的软组织像明显提高气胸的诊断,特别是当肺压缩边与肋骨重叠时的少量气胸的诊断,经SPSS11.0校正Χ^2处理,0.01〈P〈0.025,双能量减影DR对气胸诊断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同时双能量的骨组织像对气胸是否伴存肋骨骨折的病例也有较大的诊断价值。结论应用DR双能量减影技术对可疑气胸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提高气胸的检出率,利于指导临床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肺部弥漫性病变(Diffuse lung disease,DLD)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病理及临床证实的76例有感染性、肿瘤性和心源性肺部弥漫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其中58例行平片和CT检查,12例行CT和HRCT检查,6例行平片、CT和HRCT(high resolution CT)检查。对比分析各种检查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在76例中,弥漫性肺实质性病变31例(39.6%),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25例(32.8%),同时弥漫性累及肺实质与肺间质性病变21例(27.6%)。结论肺部弥漫性病变,HRCT扫描对判定病变范围、部位和性质明显优于胸部平片和常规胸部CT扫描,但没有明确的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和病史对肺部影像学征象进行分析,对提高此类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