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篇 |
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21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10篇 |
预防医学 | 6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学生接触不同类型媒体性相关信息的情况及其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影响。方法:在上海市某区6所中学随机抽取1 403名中学生进行匿名电子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平均每日接触各类媒体的时间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90.2 min和107.1-342.9 min,其中在网络上花费时间最多;对象从不同媒体获取过性相关信息的比例不同,排在前3位的媒体是电视、电影、网络,获取的性相关信息主要为生理卫生知识,其次为处理恋爱/婚姻/家庭关系;19%左右的调查对象接触过色情信息。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从电视、电影或网络获取过性相关信息、接触过色情信息的调查对象,其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得分较高;电视、电影或网络对中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影响程度仅次于学校性教育;从小说/书/期刊/杂志、报纸获取过性相关信息与对象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之间无统计学关联。结论:电视、电影或网络是中学生获取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部因素和自身因素对职校生健康危险行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为干预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以上海市3所职业学校所有2005年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结构式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有关健康危险行为的信息。结果 亲子关系越好,越少发生健康危险行为;同伴认同度越高越容易发生健康危险行为;同伴认同比亲子关系对职校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更大门此外,自我评价高的对象发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可能性增加,未发现职校生的学校支持对健康危险行为有直接影响,但对自我评价有积极影响。结论 亲子关系和同伴认同是影响职校生健康危险行为的两个重要因素,提示可利用同伴和家庭资源来有效减少职校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社区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项目对青(少)年性相关态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社区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对未婚青(少)年性相关态度的影响。方法:在上海市某区两个乡镇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持续20个月干预性研究,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5~24岁未婚青(少)年1220名和1007名。干预活动包括发放宣教材料、播放教育录像、组织讲座和小组讨论、提供咨询和避孕服务。通过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对干预项目的效果进行。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对象对绝大多数性相关问题的态度与看法在基线调查时无明显差别。两组总随访率为92%。干预后调查发现,干预组对象对男、女性婚前性行为持赞成态度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持理解态度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认为婚前性行为对男、女未婚青年“有不良影响”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此外,干预组对象的安全性行为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其它可能影响对婚前性行为和未婚妊娠态度的因素后,干预仍是影响对象对婚前性行为和未婚妊娠态度的因素之一。结论:以社区为基础开展的未婚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青(少)年的性观念,使他们对性相关问题持更为积极和理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未婚妊娠女性人流前的心理状况、决定和实施人工流产过程中的顾虑、困难以及求助/支持情况。方法 对在上海、成都和太原3个城市不同等级医院内寻求人工流产的1271名<25岁未婚女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8.84%的对象在怀疑自己怀孕后感到紧张、害怕、焦虑和抑郁,68.51%在做人工流产决定中遇到困难,缺乏基本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和对现有的服务不了解是原因之一;除将怀孕情况告诉男友外(92.20%),对象求助较多的还有其同事/同乡/朋友(43.90%)和网络/电视(30.70%);86.23%的对象参与了做人工流产的决定,但男友参与做决定的比例仅42.17%,父母参与的比例仅8.65%;上海、成都和太原对象对怀孕持无所谓心态的比例分别为10.07%、3.61%和5.87%(χ2=14.88,P=0.001),求助于父母的比例分别为32.86%、23.08%和15.96%(χ2=45.33,P=0.000),父母参与人工流产决定的比例分别为15.38%、6.49%和3.99%(χ2=38.76,P=0.000),父母陪同去医院的比例分别为12.15%、6.23%和5.63%(χ2=14.87,P=0.001),上海均高于成都和太原,而太原对象认为做人工流产决定容易的比例(39.20%)高于上海(20.79%)和太原(20.72%)(χ2=66.77,P=0.000)。结论 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在怀孕后普遍陷入不良的心理状态,在做人工流产决定时存在顾虑和困难;提高她们对性知识和人工流产服务信息的了解可减轻怀孕事件对其身心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未婚残障青少年父母对残障青少年性教育的态度、看法和建议,为更好地向残障青少年提供相关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上海、北京和陕西农村地区对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肢体障碍和智力障碍未婚青少年的父母进行个别深入访谈,共完成访谈31人,其中城市13人、农村18人。结果:城市父母对残障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问题有所关注,保护意识较强,对残障青少年性教育普遍持支持态度,对自我保护的教育认同度高,但对生殖与避孕、人工流产、性病等知识的提供较保守。仅约1/3(4/13)的城市父母对孩子进行过性教育,内容主要涉及青春期发育和保健以及自我保护。农村地区父母对孩子性与生殖健康方面关注很少,虽然大多数父母(13/18)也认为应该向残障青少年提供性教育,但却说不出应该教授的内容,自身更是极少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有1/3(6/18)的农村父母明确表示不愿意提供。几乎所有城市父母(12/13)和多数农村父母(13/18)都支持学校性教育,认为学校性教育比家庭性教育好,但他们对残障孩子接受学校性教育的状况均欠了解,特别是农村父母。结论:城市和农村残障青少年父母对性教育的认识和提供状况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农村父母的认识更保守,提供的性相关知识更有限。应提高残障青少年父母对家庭性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其家庭性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6.
了解学校老师对残障青少年获取性教育与生殖健康服务的态度、认识和建议以及学校开展残障青少年性教育面临的困难,为更好地满足残障青少年需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上海、北京和陕西农村地区对视力、听力、肢体和智力障碍青少年的性教育相关老师、班主任/生活老师以及校医进行个别深入访谈,共完成个人深访29人.结果 多数受访老师认为有必要对残障青少年进行性教育,性教育相关老师对性教育内容的理解更全面.城市访谈涉及8所特殊学校,其性教育开展状况明显好于农村访谈涉及的4所普通学校和1所特殊学校,但缺乏统一的教学标准,内容也不全面.绝大多数受访老师认为残障青少年也需要生殖健康服务,但他们几乎都没听说过社会上有特别考虑残障青少年需求的生殖健康服务.结论 残障青少年获取性教育和生殖健康服务面临较多障碍.应提高相关政府部门及教育和服务机构对残障青少年性教育与生殖健康服务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学校性教育的开展,消除残障青少年获取生殖健康服务的障碍. 相似文献
7.
了解青少年的自我悦纳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提高青少年自我悦纳水平的健康教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在中国6个省中用多阶段抽样法选取初中、高中、大学生和社会青年4类群体共5 709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尊量表(SES)评估其自我悦纳水平(得分范围10~40).结果 初中、高中、大学生和社会青年4类群体的自我悦纳平均得分分别为28.15,28.40,28.97和27.45,不同群体同性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7.64,14.41,P值均<0.01).80%以上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能够做到与大部分人表现一样好”“很看好自己”“对自己比较满意”;约50%的青少年认为“自己一点好处也没有”;不到20%的青少年觉得自己自尊心够强.4类对象中对自身性别感到苦恼的比例为11.57%~22.22%,因自身体型、外貌等身体意象感到苦恼的比例为37.56%~61.4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4类对象中,对家庭总体感觉较好、对自己性别满意、较少为身体意象苦恼者自我悦纳水平较高(P值均<0.01);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还包括父母亲学历、家庭经济状况、是否独生子女、出生地性质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性别偏好等.结论 青少年自我悦纳水平总体尚可,并受多种因素影响.要加强对家长和青少年性别平等意识的教育,尤其关注农村、家庭氛围和经济状况较差家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及接受性教育状况,为学校和家庭性教育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浙江省嘉兴市某县对4所小学四五年级的1 098名学生进行匿名电子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为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及来源、从学校和家庭获取性教育情况等.结果 小学高年级学生对青春期身体变化的知晓率在15%~54%之间,生殖生理知识的知晓率在14% ~70%之间,对身体隐私部位识别的知晓率在59%~98%之间,对性侵犯场景识别的知晓率在70% ~ 95%之间.上述4类知识相应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1.89,38.21,77.03,85.72分,总知识得分为58.21分.研究对象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女生高于男生、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五年级学生高于四年级学生(P值均<0.05).小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母亲(63.02%)、父亲(40.53%)和学校老师(27.50%),其中报告父母和学校提供过人的生长发育、青春期发育与保健、自我保护等内容的比例女生高于男生,城镇高于农村,五年级学生高于四年级(P值均<0.05).结论 小学高年级学生普遍缺乏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应提高老师和家长的性教育意识,为小学生提供适宜的性教育. 相似文献
9.
探究青少年在校园欺凌中的不同角色与抑郁之间的关联,为预防青少年校园欺凌的发生及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11-12月在上海市3所初中招募六至八年级全部学生1 649名,采用平板计算机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青少年的人口学特征、抑郁状况以及参与欺凌的情况等.结果 75.74%的学生涉及欺凌,其中旁观者456名(27.65%),受欺凌者559名(33.90%),欺凌者33名(2.00%),欺凌-受欺凌者201名(12.19%).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在不同欺凌角色分布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6.89,9.59,P值均<0.05).在抑郁分组中,低分组l 022名,占61.98%;高分组有627名,占38.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未涉及欺凌者相比,涉及欺凌的4种角色人群均有更高的抑郁水平,以欺凌-受欺凌者(OR=4.77,95%CI=3.27~6.96)和受欺凌者(OR=3.66,95%CI=2.71~4.94)为甚.结论 青少年在校园欺凌中的不同角色和抑郁水平之间存在关联,与未涉及者相比,欺凌者、受欺凌者、欺凌-受欺凌者和旁观者的抑郁水平均较高. 相似文献
10.
550例婚前医学检查女性生殖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对婚前医学检查女性的生殖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550例被调查者中54.2%有过性生活,66 例曾妊娠过,其中63例做了人工流产;有过性生活的298例中,首次性生活采取避孕措施者占23.8%;51.5%不知道月 经周期哪段时间易受孕;24.4%不知道偶尔性生活也会怀孕;83.6%认为人工流产对今后生育有不利影响;在生殖健康 知识需求方面,55,5%希望从书报传媒中获得;27.1%希望从学校教育中获得。生殖保健知识缺乏是造成婚前妊娠率高 的主要原因。建议学校对青少年加强生殖健康知识教育,各种书报传媒从正面宣传健康的性知识,计划生育服务对象应 扩大到未婚青年并提供高效方便的紧急避孕服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