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王靖程  龚建平  涂兵 《重庆医学》2012,41(32):3375-3376,3379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联合脾切除断流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肝胆外科失代偿期肝硬化(child-pugh C)患者34例,其中17例为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联合脾切除断流术治疗,另17例为对照组,仅行脾脏切除断流术。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术后干细胞治疗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腹围等指标逐渐降低;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逐渐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可以提示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联合脾切除断流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显著,应属目前最有效治疗肝硬化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参附(Shenfu,SF)注射液预处理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后Kupffer细胞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参附预处理保护缺血再灌注损害(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SF组,其中缺血再灌注组、SF组建立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再灌注后6 h分离培养受体移植肝脏的Kupffer细胞。通过RT-PCR、Westernblot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免疫荧光法、ELISA等实验技术检测Kupffer细胞GR的mRNA和蛋白表达、NF-κB的蛋白表达、培养上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组Kupffer细胞GR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缺血再灌注组NF-κB、培养上清TNF-α表达量(830.19±71.3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F-κB、培养上清TNF-α表达量(65.41±37.63,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SF组GR水平明显上升(P<0.01),NF-κB活性、TNF-α表达量(543.59±41.27)明显下降(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导致Kupffer细胞GR的表达下调,NF-κB的激活;参附预处理可以改善肝移植缺血再灌注后Kupffer细胞的激活。  相似文献   
43.
近年来,由于手术及麻醉技术的改进,外科快速康复理论的深入研究及广泛应用,以及围手术期管理方式的改变,胰腺手术死亡率已大大降低。但由于胰腺组织的解剖学结构复杂,手术常涉及多个组织器官,操作复杂、范围广泛,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其中胰瘘是胰腺手术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胰瘘发生率高、死亡率高,对患者的预后及术后生存质量造成直接而明显的影响。因此,控制术后胰瘘的发生、对术后胰瘘的有效治疗已成为当前胰腺手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但由于对胰腺手术后胰瘘不能正确的进行初期评判、或者不能正确选择治疗方案等原因而增加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文章就术后胰瘘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式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4.
45.
病人男 ,2 9岁。因上腹胀痛、呕吐及黑便 10天收住我院。入院前 10天 ,病人酒后开始出现上腹痛 ,饥饿时加重 ,呈烧灼样 ,进食后疼痛缓解 ,但感腹胀 ,不久即呕吐胃内容物。黑便每天 1次 ,量约 10 0~ 15 0g ,成形。有期饮酒史。查体 :T36 9℃ ,P94/min ,R2 0 /min ,BP16 / 7.5kPa。腹部一般检查无异常。胃十二指肠钡剂造影检查见十二指肠球部扩张 ,十二指肠球后段局部变窄 ,长约 2 .5cm ,钡剂通过受限 ,该处粘膜中断。CT示十二指肠降段局部变窄 ,管壁不规则 ,与邻周间隙消失 ,管壁内侧方见圆形低密度占位病变 ,约 2 .0c…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的发病机制、病理分型、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的病例资料,分析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分型、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方式等,总结治疗效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完整切除肿瘤;术后复查腹腔及腹膜后未见肿瘤复发,血常规、肝功能、肿瘤标志物无明显异常。结论 目前临床对于原发性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首选手术切除治疗,其在降低肿瘤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方面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胰头癌的疗效并进一步探讨胰头癌手术指征及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4年间我科手术治疗的97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7例患者中行单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41例,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PV/SM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3例,其余43例均行姑息性胆肠内引流术.行姑息性切除患者均于1年内死亡,单纯胰十二指肠切除组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58.5%和26.8%,联合血管切除组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53.8%和23.1%.结论:根治性切除是目前所有治疗措施中能够达到治愈的唯一手段,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开展联合血管切除的的根治术可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及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48.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SF)对大鼠移植肝脏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具体机制.方法:选用体重200~230g的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F组,进行肝脏移植.分别于肝移植完成后2、4、6h测定大鼠的胆汁分泌量,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肝脏组织中核因子(NF-κ B)的表达,以及肝脏组织的形态学观察(光镜、电镜).结果:在各个时间点,SF组的胆汁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IT、TNF-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组织中NF-κB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5).光镜和电镜下,SF组各时间点肝组织的损伤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SF能明显减轻移植后肝脏结构和功能上的破坏,提高机体耐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能力.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索聚(乳酸乙醇酸)[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纳米粒的制备条件,并进一步验证该纳米粒对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负载效率和活性维持.方法 采用复乳法制备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PLGA纳米粒,研究PLGA浓度、PLGA/BSA质量比、水油体积比及内水相溶剂对纳米粒粒径、蛋白包封效率的影响,然后选择优化条件制备负载bFGF的PLGA纳米粒,通过细胞增殖实验验证bFGF的活性.结果 采用优化条件制备的纳米粒对蛋白的包封率达到70.0%,粒径(373±12) nm,Zeta电位(27.1 ±0.6) mV.蛋白得以缓慢释放,突释现象不明显.负载bFGF的PLGA纳米粒有较好的活性,对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优于bFGF溶液组.结论 采用复乳法制备的PLGA纳米粒可用于负载生长因子实现缓释,并能较好地维持其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50.
8例中,男7例,女1例,年龄25~60岁。肝炎肝硬化7例、血吸虫肝硬化1例。肝病史2.5年~25年。肝硬化病例均经临床及化验检查确诊。发现小腿皮肤色素沉着时间均在旰病发病后的1.5年~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