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44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20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目的 观察孕烯醇酮(PREG)慢性干预对老年大鼠海马区突触素蛋白1(SYP1)表达的变化.方法 24月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小剂量PREG(0.5 mg/kg)干预组、大剂量PR EG(2.0 mg/kg)干预组,隔日腹腔注射干预1个月,通过Western Blot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化显示大剂量PREG干预组大鼠海马区SYP1表达明显增加,Western Blot定量检测发现大鼠海马区SYP1表达也显著升高(P<0.05);而小剂量组SYP1表达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 大剂量PREG干预可以显著增加老年大鼠记忆相关的海马区SYP1表达,SYP1表达增加可能明显改善大鼠海马区突触结构可塑性与突触功能,进而有助于改善老年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72.
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微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牛脑微出血(CMBs)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8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其中包括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GE-T2~*WI),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 26例(30.6%)患者中共检出CMBs 124个,每位患者的CMBs数目在1~16个之间.CMBs在基底节丘脑区和皮质一皮质下区分布较多,在幕下区较少见.发生在脑十的CMBs可有相关症状及体征.CMBs数目与年龄、腔隙性梗死数目及白质疏松程度评分有相关性(r=0.243,P=0.025;r=337,P=0.002;r=0.438,P=0.000).CMBs在GE-T2~*WI上显影良好,部分CMBs可在自旋叫波(SE)T2WI及DWI序列上显影. 结论 CMBs是脑微小血管病变标志,主要预测因素有高龄、多发腔隙性梗塞和白质疏松.  相似文献   
73.
目的 通过比较动物流畅性测验、着色连线测验B和搜钟测验的时间截断点评分,分析缩短测验时间对轻度认知损害识别力的影响,从而为编制快速识别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多项神经心理学测验量表对120例轻度认知损害患者的总体认知水平、记忆力、结构能力、语言能力、注意力、执行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抑郁状态进行评价,以分析缩短测验时间对轻度认知损害鉴别力的影响.结果 动物流畅性测验,以45 s时轻度认知损害组(12.65±2.83)与正常对照组(14.93±2.49)之间的鉴别力差异最大(t=7.315,P=0.000).着色连线测验第一分钟结束时,轻度认知损害组(9.28±3.53)与正常对照组(13.43±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56,P=0.000),其鉴别力与完成着色连线测验全长的耗时数指标十分接近.两组受试者搜钟测验自发正确数目及自发完成时间、劝告后划消的总正确数目及总完成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64,3.427,3.616,5.102;均P=0.000),劝告后划消时间平均需要100 s,但是复搜对轻度认知损害的识别能力并无明显改善.结论 适当缩短动物流畅性测验、着色连线测验B和搜钟测验的检测时间并不影响对轻度认知损害的识别力,提示编制快速识别轻度认知损害的成套神经心理学测验量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评价普瑞巴林添加治疗部分性癫(癎)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平行设计添加治疗的方法,确诊为有部分性癫(癎)发作的225例癫(癎)患者,被随机分配入普瑞巴林治疗组(114例)与安慰剂组(111例).在6周前瞻性基线期后,采用灵活剂量的普瑞巴林(150~600 mg·d-1)添加治疗成人部分性癫(癎)发作.主要疗效指标:部分性癫(癎)发作28 d-反应率.次要疗效指标:部分性癫(癎)发作28d-减少率、临床疗效评价、16周内癫(癎)无发作和发作减少率≥50%的病例比例、第13~16周癫(癎)无发作和发作减少率≥50%的病例比例以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分;并观察研究药物的安全性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普瑞巴林组部分性癫(癎)发作28 d-反应率(-40.24±37.88)%,显著高于安慰剂组(-22.84±37.61)%(F=15.063 9,P=0.000 l).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0.53%和47.75%,组间无显著差异;但普瑞巴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安慰剂组高(45.61% vs 23.42%,P=0.000 7),主要不良反应有头晕、嗜睡、视物模糊、乏力等.结论 普瑞巴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组.普瑞巴林作为部分性癫(痈)发作的添加药物有确定的疗效,安全耐受性较好,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5.
第32届国际癫(痈)大会于2017年9月2~6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会议就癫(痈)的分类、诊断(包括基因诊断)、抗癫(痈)药物(AEDs)治疗、癫(痈)的外科治疗、可穿戴设备、医疗保健和卫生政策等问题展开学术交流,现将有关内容介绍如下. 2017国际抗癫(痈)联盟(ILAE)癫(痈)新分类 本次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点更新:①发作类型:在原来“局灶性发作、全面性发作、不明类型的发作”的基础上新增了“全面性合并局灶性发作”这一类型,该发作类型同时存在全面性发作和局灶性发作,脑电图表现为全面性放电与局灶性起源同时存在,主要见于Dravet综合征及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患者.②命名的调整:将原来综合征命名中的“良性”调整为“自限性”或“药物应答性”(如“中央颞区棘波自限性癫(痈)”替代原来的“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痈)”;用“基因相关性”替代原来的“遗传性”),以减少对基因相关癫(痈)的误解.③用起始症状进行起源分类:不论是局灶性起源、全面性发作还是不明起源的发作,都可以分为运动症状起始、非运动症状起始.其中局灶性起源发作又分为知觉清醒和知觉受损两类,这一改变让癫(痈)诊断更为直观,为致(痈)灶定位奠定了初步症状学基础.④将癫(痈)表现中的意识障碍改为知觉受损,更贴切描述了发作时“意识部分丧失”情况.⑤强调癫(痈)病因诊断和共患病诊断.  相似文献   
76.
上海市社区人群干预前后脑卒中发病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在社区人群中降低脑卒中发病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在“八五”“九五”期间,在上海市静安区的两个街道约9万人群中开展社区脑血管病综合性防治研究。结果:经过9年干预,干预社区脑卒中总发病率呈波动性下降,2000年干预社区脑卒中发病率为130.2/10万,与1991年相比下降了25.8%,而监测社区脑卒中总发病率呈波动性上升,2000年监测社区脑卒中发病率为187.4%/10万,与1991年同组相比上升了13.2%,1996-2000年脑卒中平均发病率与同组的1991-1995年相比,干预社区下降了13.0%,而监测社区上升了11.0%,干预社区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发病率变化趋势与程度不一致,其中以75-84岁人群下降最为明显,结论:以开展健康教育和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对降低脑座中的发病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7.
不同类型的血管性认知损害的执行功能障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的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患者的执行功能损害特征.方法 经头颅MRI证实为皮质下缺血性小血管病(SIVD)患者64例,其中16例单一的执行功能损害(s-VCI-ND)、26例多个认知领域损害(m-VCI-ND)和22例血管性痴呆(VaD)患者,完成一系列神经心理测验,包括总体认知水平、记忆、语言、注意/执行功能、空间结构能力等各个认知领域.其中执行功能检查包括定势转移、优势抑制、工作记忆、概念形成和流畅性5个分因子,共15种独立的分测验.结果 汉诺塔测验、示踪排序测验、同步听觉连续加法测验等在非痴呆VCI(VCI-ND)患者中的完成率低于50%,不适合VCI-ND的检测;s-VCI-N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别反映4种执行功能成分的连线测验B耗时数(216.5±69.3、137.4±37.9)、Stroop色词测验卡片C耗时数(115.4±30.1、72.9±17.5)、卡片分类测验(1.9±1.4、2.7±1.2)和范畴流畅性测验(列举动物14.2±2.3、17.7±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3、5.72、2.04、3.53,均P<0.05);VCI-ND的认知表现介于健康老人组和VaD组之间,其中m-VCI-ND有比较严重的执行功能损害和情景与语义记忆障碍,其认知缺损模式接近VaD,很可能是VaD的前期状态.结论 SIVD所致VCI的执行功能损害缺乏选择性,部分执行功能测验可以作为早期检测VCI-ND的敏感工具.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血清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恶性脑水肿(MBE)的关系。方法 选取302例AIS患者,根据是否发生MBE分为MBE组和非MBE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T-proBNP、NLRP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MBE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T-proBNP、NLRP3水平对AIS患者MBE的预测价值。结果 302例AIS患者共发生MBE 47例(15.56%)。与非MBE组比较,MBE组血清NT-proBNP、NLRP3水平更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OR=1.175,95%CI:1.089~1.267)、NT-proBNP(OR=1.002,95%CI:1.001~1.003)、NLRP3(OR=2.527,95%CI:1.745~3.661)为AIS患者MBE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T-proBN...  相似文献   
79.
癫痫患者30%~40%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计划判断能力的下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癫痫类型、部位、起病年龄、发作频度、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情绪状态及社会心理学因素等。痫样放电导致神经元代谢和功能紊乱、干扰睡眠周期的形成,发作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兴奋性神经递质的过度释放,抗癫痫药物对神经元兴奋性的抑制作用等均能对认知功能产生不良影响。通过神经心理学、事件相关电位(P300)测定及功能影像学检查可以对认知障碍做出早期判断。包括认知康复在内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癫痫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80.
急性双侧旁正中丘脑损害的诊断与MRI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急性双侧旁正中丘脑损害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其MRI特点。方法:对9例急性双侧旁正中丘脑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MRI特征及其病因诊断等资料进行分析: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26~80岁。首发表现为嗜睡2例,呼之不应、少言寡语1例,头晕、视物旋转2例,记忆力减退4例。临床诊断为双侧旁正中丘脑损害时昏迷5例,嗜睡1例,木僵样状态1例,记忆力下降2例。伴发异常眼征的4例,发热及脑膜刺激征1例。9例均在拟诊双侧旁正中丘脑损害时2d内行颅脑MRI检查,包括T1W、T2W与Flair成像,检查距首发中枢神经系统表现时间为3h~15d。结果: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例,可逆性缺氧性双侧旁正中丘脑损害综合征1例,不典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1例,单纯性双侧旁正中丘脑梗死3例,韦尼克脑病2例。MRI检查显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双侧旁正中丘脑伴发枕叶、颞叶及小脑半球、中脑损害;韦尼克脑病主要表现为双侧旁正中丘脑伴有尾状核头部、第Ⅳ脑室底、第Ⅲ脑室与中脑导水管周围脑组织对称性损害,其余病例仅表现为双侧旁正中丘脑损害。随访结果显示:2例死亡,1例意识程度严重低下,2例神经系统缺损症候部分好转,另4例分别在治疗2周~1年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颅脑MRI随访显示2例韦尼克脑病和1例可逆性缺氧性双侧旁正中丘脑损害综合征患者旁正中丘脑异常信号为可逆性,其余4例均为不可逆性损害。结论:急性双侧旁正中丘脑损害临床表现复杂,以脑血管疾病与代谢性疾患多见,MRI检查具有较大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