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咪达唑仑持续微泵静脉注射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联合咪达唑仑持续微泵静脉注射对婴幼儿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重症肺炎住院患儿126例,分为联合治疗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2例.3组的常规治疗相同,联合治疗组采用nCPAP呼吸支持联合咪达唑仑持续微泵静脉注射镇静;治疗组仅采用nCPAP呼吸支持;对照组采用面罩给氧.观察3组患儿气促、呼吸困难、心动过速、紫绀、肺部体征改善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动态监测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3组重症肺炎患儿的发绀消失时间、气促及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最短[分别为(0.158±0.105)d、(0.175±0.135)d、(2.85±1.08)d、(3.19±0.95)d],住院天数最少[(5.02±1.24)d],治疗组次之,而对照组需要的时间最长[分别为(1.232±0.135)d、(1.358±0.148)d、(5.78±2.01)d、(6.35±1.73)d],住院时间也最长[(7.86±1.63)d].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治疗组为86%,对照组为67%,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49,P<0.05).结论 nCPAP呼吸支持联合咪达唑仑持续微泵静脉注射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疗效显著,并且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液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CD11b表达对诊断和判断病情的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SIRS患儿血液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CD11b表达水平,28例一般感染性疾病,不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对诊断SIRS的灵敏度、特异度,评价它们对诊断SIRS和判断病情的价值。结果:急性期SIRS组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为(96.7±8.1)%,高于对照组的(85.1±5.1)%,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性粒细胞CD11b>92.24%为阳性标准,诊断SIRS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2%,92.9%。急性期SIRS组淋巴细胞CD11b表达为(13.4±8.6)%,对照组为(19.2±6.4)%,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严重脓毒症组淋巴细胞CD11b表达为(7.3±3.0)%,低于非感染SIRS组的(19.3±2.9)%和脓毒症组的(15.9±12.5)%(P<0.01)。恢复期SIRS组淋巴细胞CD11b表达为(13.35±4.89)%,对照组为(13.8±4.7)%,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CD11b可作为诊断SIRS的可靠指标,淋巴细胞CD11b表达下调可能是SIRS患儿病情加重的信号。[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7):540-542] 相似文献
13.
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与血清甘露聚糖结合蛋白水平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患儿血清甘露聚糖结合蛋白(MB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76例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患儿和63例单纯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不同病程中的血清MBP水平以及50例健康对照组小儿血清MBP水平.结果 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患儿急性期血清MBP为(176.35±113.12)μg/L,明显低于单纯轮状病毒肠炎急性期水平(392.27±128.96)μg/L以及健康对照组小儿MBP血清水平(676.25±248.63)μg/L,差异有显著性(P<0.001);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患儿恢复期血清MBP水平为(358.63±106.54)μg/L,低于单纯轮状病毒肠炎恢复期水平[(558.49±173.24)μg/L]以及健康对照组小儿血清MBP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01);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导致的肺炎、肝损害、心肌损害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急性期患儿血清MBP水平分别为(198.24±126.47)μg/L、(169.34±124.38)μg/L、(184.62±123.64)μg/L、(180.74±126.86)μg/L,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MBP水平明显低于单纯轮状病毒肠炎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MBP水平,但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导致的不同肠道外脏器损害患儿急性期血清MBP水平无显著差异;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的发生与血清MBP水平低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脓毒症患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CD11b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CD11b的表达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脓毒症(观察组)患儿27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CD11b表达,并与对照组20例和正常组20例比较。结果在急性期、恢复期,观察组中性粒细胞CD11b[(98·26±1·55)%,(97·74±1·41)%],与对照组[(86·3±6·33)%,(81·48±3·35)%]和正常组[(69·59±9·98)%]比较,P<0·05。急性期,观察组淋巴细胞CD11b[(15·17±10·2)%],低于对照组[(19·2±7·6)%],P<0·05;严重脓毒症淋巴细胞CD11b[(6·54±2·52)%]表达下调,低于脓毒症组[(19·45±8·68)%],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CD11b表达在脓毒症的演变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作为脓毒症的判断依据,预测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重耐药肺炎克雷白杆菌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以及该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防止和减少多重耐药肺炎克雷白杆菌重症肺炎的发生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我院PICU 89例多重耐药肺炎克雷白杆菌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我院PICU 68例非多重耐药肺炎克雷白杆菌重症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儿的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特别是三代头孢菌素)、住院时间、是否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基础疾病(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遗传代谢病)共5个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并对89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白杆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特别是三代头孢菌素)病例数(63例,占70.79%)多于对照组(27例,占3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时间>7d病例数(48例,占53.93%)多于对照组(12例,占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例数(38例,占42.69%)多于对照组(16例,占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5d病例数(18例,占20.22%)多于对照组(5例,占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基础疾病病例数(13例,占14.61%)多于对照组(2例,占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耐药肺炎克雷白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以及喹诺酮类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率,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保持较高的敏感率。结论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特别是三代头孢菌素)、住院时间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以及机械通气时间长、原有基础疾病(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遗传代谢病)是多重耐药肺炎克雷白杆菌重症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多重耐药肺炎克雷白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以及喹诺酮类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有较高的敏感性;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以作为治疗多重耐药肺炎克雷白杆菌重症肺炎的首选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尿液肾损伤分子-1(KIM-1)的变化及对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将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54例确诊为脓毒血症的患儿,根据AKI的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AKI组30例,非AKI组24例;收集24例健康对照儿,分别测定三组的血清降钙素原、尿液KIM-1。结果对照组、非AKI组、AKI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尿液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总体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尿KIM-1可作为小儿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贤损伤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功能分级评分在房水平分流心脏病合并肺炎婴儿心功能不全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房水平分流心脏病合并肺炎患儿28例,其中卵圆孔未闭合并肺炎17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炎1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两组均进行心功能分级评分,按肺炎常规治疗。观察组评分>3分时给予减轻心脏负荷和增加心肌收缩力等改善心功能治疗。对照组达到心力衰竭诊断标准时再给予改善心功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心功能评分变化、平均住院时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住院当天心功能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第4天、第8天心功能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低,提示心功能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0.3±2.09)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12.6±2.7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水平分流心脏病婴儿肺炎时应用心功能分级评分有利于早期识别心力衰竭,尽早给予改善心功能治疗,能提高疗效,缩短患儿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脓毒症的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重症监护中心(PICU)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45例脓毒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45例患儿按照细菌培养结果分为2组。结果发现36例脓毒症患儿细菌学检测结果阳性,109例脓毒症患儿未证实有细菌学阳性。细菌所致脓毒症(细菌学检测结果阳性)患儿血WBC、CRP、PCT明显高于细菌学检测结果阴性脓毒症组(P〈0.05),非细菌感染所致脓毒症组CK-MB高于细菌所致脓毒症组(P〈0.05);两组患儿的血清游离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学检测结果阳性脓毒症组患儿的血WBC、CRP、PCT明显高于细菌学检测结果阴性脓毒症组,细菌学检测结果阴性的脓毒症组CK-MB、α-HBD明显高于细菌学检测结果阳性脓毒症组,两组患儿血清游离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死亡率无明显差异。对于脓毒症患儿的救治,关键在于早期识别脓毒症,特别是早期识别脓毒性休克,积极进行恰当而有效的液体复苏,有效地控制感染等综合性治疗措施,并在治疗过程中动态评估、处理、再评估、再处理,对提高脓毒症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危重儿DIC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早期预防危重儿D IC评价其疗效。方法:将43例危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3例,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10 g/kg皮下注射,2次/d,连用3 d。对照组21例,不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两组的其他治疗原则相同,观察两组病例出现D IC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结果:治疗组出现D IC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地预防危重儿D IC出现,并能降低危重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分析132例婴幼儿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临床特点、药敏结果及治疗情况。结果婴幼儿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临床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白色粘痰,喘息,呼吸困难;胸片双侧实质病变多见,易并发肺不张,重症肺炎发生率42.4%。产ESBLs菌株占53.0%,药敏显示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耐药率83%~100%;碳青霉烯类耐药率6%~30%,较无ESBLs菌株有显著差异。结论婴幼儿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多见于有基础疾病患儿,耐药率高,重症肺炎发生率高。符合重症肺炎标准治疗建议首选碳青霉烯类药物抗感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