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老龄大鼠脑组织内不同部位葡萄糖转运蛋白3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老龄大鼠的脑组织内不同部位的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 3)的表达情况,探讨GLUT 3在神经系统衰老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3月龄、18月龄及30月龄大鼠(各10只)脑组织内不同部位GLUT 3的表达强弱.结果:各月龄组大鼠脑组织内不同部位阳性细胞数均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海马区,尤其是海马CA1 区阳性细胞数最多,而运动皮质区及第1小脑小叶阳性细胞数相对较少.结论:在老龄大鼠脑组织中GLUT 3的表达减弱,提示GLUT 3在神经系统衰老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衰老过程中海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特点.方法:对3、18、24、30月龄(各10只)大鼠脑组织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量分析海马VEGF的表达规律和微血管变化.结果:①VEGF在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均有表达,主要表达于锥体细胞胞浆内,随增龄VEGF阳性细胞个数逐渐减少(P<0.05);②MVD在各组大鼠均可见,随月龄增加MVD逐渐减少(P<0.05).结论:VEGF及MVD随增龄在海马组织中表达减少,且两者的改变相一致,提示增加衰老大鼠脑组织内VEGF含量和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对预防和治疗老年脑血管病,血管性痴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使用脑磁共振成像(MRI)分析,探讨小血管疾病(SVD)对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79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PD患者社会人口信息;使用PD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使用Hoehn-Yahr分期评估患者所处阶段;使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接受治疗的178例脑梗死患者,根据用药剂量的不同分为低剂量组90例和高剂量组88例。低剂量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 mg/d治疗;高剂量组也给予患者阿托伐他汀钙20 mg/d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6个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所有患者的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剂量组的血脂水平显著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剂量组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低剂量组动脉粥样硬化指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但高剂量组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血清炎症因子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20 mg/d给药剂量临床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8月在西电集团医院进行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均治疗7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mRS评分及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与非症状性脑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6%和75.7%,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mRS评分分别为(5.22±1.83)分和(7.29±1.45)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0.24±1.31)分和(10.19±1.52)分(P<0.05),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症状性脑出血与非症状性脑出血分别为5.4%和2.7%,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和16.2%(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认知障碍与中医证候分型及脑白质疏松的关系。方法:对152例脑梗塞患者采用MMSE联合Moca进行认知功能测评,分为无认知障碍组、轻度、中度、重度认知组障碍组,均行中医证候评分,并行头颅MRI检查,进行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分析脑梗塞后认知障碍与中医证候评分及脑白质疏松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脑梗塞后认知障碍组以肾精亏虚、瘀阻脑络、痰浊阻窍证型为主;脑梗塞后认知障碍MMSE评分与肾精亏虚评分、白质疏松评分均呈负相关,而肾精亏虚评分与白质疏松评分呈正相关;脑梗塞患者肾精亏虚的程度越重,白质疏松的程度越重,发生认知障碍的程度越重。结论:肾精亏虚程度及白质疏松程度可作为判断脑梗塞后认知障碍发生及严重程度的重要中医证候指标及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加巴喷丁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65例PTN患者随机分为加巴喷丁组(A组)、rTMS组(B组)、rTMS联合加巴喷丁组(C组)各55例,A组患者给与加巴喷丁胶囊口服治疗,B组患者给与rTMS治疗,C组患者给与rTMS联合加巴喷丁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并记录疼痛缓解率和加巴喷丁使用剂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组内比较,治疗2周后、4周后及治疗后1、3、6个月的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均P<0.05);与A组同时间点比较,B、C组治疗4周后及治疗后随访1、3及6个月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且C组VAS评分降低更显著(P<0.05)。3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疼痛缓解率均显著高于A、B组(均P<0.05),且C组加巴喷丁使用剂量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A、C组(均P<0.05),C组不良反应总计发生率低于A组(P<0.05)。治疗后,3组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B、C组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均P<0.05),C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rTMS联合加巴喷丁能够提高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减少加巴喷丁的使用剂量,改善患者睡眠,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