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沈隽  李东来  黄海波 《医药导报》2010,29(3):316-318
(1. [摘要]目的比较静脉、硬膜外两种镇痛方法对胸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和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胸科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静脉镇痛组(Ⅰ组)和硬膜外镇痛组(Ⅱ组),各25例。术后镇痛方法:Ⅰ组持续以3 mL•h 1速率静脉泵注舒芬太尼3 μg•h 1+自控镇痛(PCA)每次0.5 μg(锁定时间20 min)。Ⅱ组经硬膜外导管注射单次负荷量舒芬太尼2.5 μg后,以2 mL•h 1速率持续硬膜外泵注0.1%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0.4 μg•mL 1)混合液,PCA每次2 mL(锁定时间20 min)。术后定时测定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值,视觉模拟痛觉评分(VAS)和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钟用力呼出气量(FEV1)。结果Ⅱ组患者术后3,6 和12 h的VAS值明显低于Ⅰ组(P<0.05),FVC和FEV1值及术后24 h的 FEV1值均显著大于Ⅰ组(P<0.05);Ⅰ组患者术后1 h的 PaO2、SaO2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该硬膜外镇痛法对胸科手术患者不仅能产生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而且有利于患者术后通气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复合咪达唑仑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前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完全随机等分为3组:对照组术前进行常规访视,不用药;咪达唑仑组术前进行常规访视,术前30min肌内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心理干预复合咪达唑仑组(PIM组)按照心理干预方法进行术前访视,术前30min肌内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术前1d8:00及入室后即刻测定3组患者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ATⅡ)与IL-6水平,记录MAP、HR和SpO2值,并行自行状态焦虑量表评分(S—AI)、焦虑视觉模拟评分(AVAT)评分。结果对照组和咪达唑仑组人室后即刻的MAP、HR值明显高于术前基础值[对照组:MAP:(98.2±7.9)VS(85.5±7.3),HR:(93.5±10.2)vs(80.6±7.4);咪达唑仑组:MAP:(91.5±8.2)VS(84.8±6.2),HR:(85.0±11.2)VS(79.2±8.2),P〈0.05或P〈0.01]。对照组入室后即刻的s—AT和AVAT值较术前基础值明显增高[S—AI:(67.9±6.4)vs(61.3±4.2),AVAT:(69.5±6.7)VS(60.6±3.4),均P〈0.05],PIM组较术前基础值则有显著性降低[S—AI:(53.1±4.8)vs(62.8±4.0),AVAT:(50.8±5.2)VS(61.4±3.2),P〈0.05]。对照组入室后即刻的血清ACTH、皮质醇、ATⅡ和IL-6值较术前基础值均有显著增高[ACTH:(29.5±6.2)VS(18.4±2.9),皮质醇:(198.5±15.0)VS(106.4±10.5),ATⅡ:(66.2±11.0)VS(50.0±8.5),IL-6:(189.3±18.5)vs(102.4±13.2),P〈0.05或P〈0.01],咪达唑仑组的皮质醇、IL-6值也有明显增高[皮质醇:(152.4±12.2)vs(108.2±11.7),IL-6:(161.0±15.3)VS(106.5±12.0),P〈0.05],PIM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心理干预复合咪达唑仑能明显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的心理负担和焦虑程度,不失为一种调控手术患者术前急性不良心理应激反应的简便易行而又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镇静麻醉和肌松剂配合机械通气抢救危重哮喘的价值。方法:静脉应用镇静麻醉和肌松剂,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常规心电舱护,对症处理,待病情稳定后停机拔管。结果:30例危重哮喘患者,经使用镇静麻醉和肌松剂后,人机对抗消失。机械通气后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明显纠正。气管插管或切开后72小时~15天,平均7日撤机。结论:使用镇静麻醉和肌松剂配合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哮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同步放化疗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模式,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同步放化疗治疗头颈部癌,在肿瘤缓解率、无病生存时间都有不同程度提高,但放化疗的双重毒副作用叠加,有时使患无法耐受,因此国内外学正在积极寻求低毒性有效药物及超分割等方法减轻放疗反应。奈达铂作为第二代有机铂类抗癌药物,1995年在日本首次获准上市,对头颈部癌等多种肿瘤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单克隆抗体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CGTHW3)的增殖活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其对原代培养的甲状腺癌细胞及正常滤泡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四甲基偶氮唑兰(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结果随着IGFⅠR单克隆抗体浓度的升高、作用时间的延长,其对CGTHW3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增强;50nmol/L的IGFⅠR单克隆抗体即可明显诱导CGTHW3细胞凋亡;100nmol/LIGFⅠR单克隆抗体可抑制原代培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和正常滤泡上皮细胞的增殖,但对癌细胞的抑制程度明显高于正常滤泡细胞(P<0.001)。结论IGFⅠR单克隆抗体可抑制CGTHW3细胞增殖,其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性;IGFⅠR单克隆抗体可诱导CGTHW3细胞凋亡,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IGFⅠR单克隆抗体可有效地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增殖,而对正常滤泡上皮细胞伤害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UC2的表达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为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二步法检测其结肠病变黏膜组织中的MUC2表达水平;并设立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正常组织中MUC2阳性表达,溃疡性结肠炎组与正常对照组表达水平的比较(1.0±0.9vs5.2±2.7),有显著性差异(P<0.01)。MUC2的表达强度与病情活动性(病情轻重、内镜分级、组织学分级、病变部位)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在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中MUC2表达水平明显减低,提示MUC2与UC关系密切,参与了UC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在UC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MUC2表达活性与UC的病情活动性及严重性(病情轻重、内镜分级、组织学分级、病变部位)有一定关联,其表达量也可作为判断疾病程度的指标之一。MUC2的阳性染色都表现在胞质中。正常对照组的结肠黏膜中均检测到活化的MUC2,而溃疡性结肠炎组MUC2的表达明显减低,说明MUC2的表达减低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UC2的表达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为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二步法检测其结肠病变黏膜组织中的MUC2表达水平;并设立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正常组织中MUC2阳性表达,溃疡性结肠炎组与正常对照组表达水平的比较(1.0±0.9vs5.2±2.7),有显著性差异(P〈0.01)。MUC2的表达强度与病情活动性(病情轻重、内镜分级、组织学分级、病变部位)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在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中MUC2表达水平明显减低,提示MUC2与UC关系密切,参与了UC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在UC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MUC2表达活性与UC的病情活动性及严重性(病情轻重、内镜分级、组织学分级、病变部位)有一定关联,其表达量也可作为判断疾病程度的指标之一。MUC2的阳性染色都表现在胞质中。正常对照组的结肠黏膜中均检测到活化的MUC2,而溃疡性结肠炎组MUC2的表达明显减低,说明MUC2的表达减低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娅茹  沈隽  杨涵铭 《上海医学》2007,30(10):769-769
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于2004年9月坠落受伤,头颈部着地,当时神志清,胸部以下不能活动,双上肢肌力1级,双下肢肌力0级,T_3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均丧失,双侧踝阵挛阳性,双侧巴彬斯基征阴性。颈椎X线片示,C_6~C_7双侧关节突交锁伴脊髓损伤,即行颈前入路椎管减压术、椎管内固定术及植骨术,术后因呼吸困难行气管切开。患者于2005年10月4日出现寒颤、高热和左颈部红肿、压痛,行切开引流后明确诊断为颈部食管皮肤瘘。患者同时出现休克,  相似文献   
19.
丹参酮Ⅱ_A对HeLa宫颈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HeLa宫颈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对HeLa宫颈癌细胞的增殖抑制,采用烟酸己可碱33258染色法观察丹参酮ⅡA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并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用药后Bcl-2和bax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丹参酮ⅡA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它能促使HeLa细胞发生凋亡;用药48h后Bcl-2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bax基因的表达则无明显变化。结论:丹参酮ⅡA对HeLa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超前镇痛用于甲状腺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ASAI~Ⅱ级择期行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20例,麻醉诱导前不用任何镇痛药;A组于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00 mg稀释成15 ml,B组则注入生理盐水15 ml,分别于手术结束后1 h(T1)、4 h(T2)、8 h(T3)、12 h(T4)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两组病人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1,4,8,12 h,A组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有效抑制甲状腺切除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用量,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