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92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28篇
预防医学   11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77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通过打造急诊护理品牌,营造良好护理团队。方法:强化急诊护理理念、注重服务形象、狠抓技能培训、崇尚职业道德。结果:营造了良好的急诊护理团队;创造了医院的社会效益。结论:护理管理者应树立护理品牌意识,为医院竞争医疗市场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m)是一种能引起人畜共患病,又是致病性强的食源性病原菌后其临床症状为人类脑膜炎、菌血症、孕妇流产等。该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不易被寒冷、日晒等因素杀灭,多种食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该菌所致疾病多次在世界上引起爆发,且死亡率在30%左右.它是20世纪90年代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由于近年来不断从食品中分离到致病性李斯特氏菌,在我国也引起了高度重视.在2000年我国启动的全国污染物监测课题中,浙江省绍兴市作为成员之一对近2年市售食品中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上海市冬季生物因素和飘尘对工作于封闭式建筑物办公室工作人员发生不良建筑物综合征(SBS)的影响.[方法]1997、1998年冬季,选择竣工10年以内的27幢办公楼进行包括空气细菌总数、霉菌总数、飘尘总量和人均面积的测试,并据此将建筑物分成3组,办公楼内的841名办公室工作人员相应形成3组,分别进行症状调查中症状报告率、个人症状指数(PSI)及个人5项症状指数(5-PSI)平均值和眼科、耳鼻喉科和皮肤科检查中体征阳性率的趋势分析.[结果]眼和鼻咽喉部刺激体征的阳性率随着空气细菌总数、霉菌总数和飘尘总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还随着人均面积的减少而逐渐上升.除了人均面积与飘尘总量相关外,4个因素对SBS来说都是独立起作用的因素.[结论]眼和鼻咽喉黏膜的刺激体征与上述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4.
根据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的三维重建图像的形状和血肿量的大小设置靶点,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将硅胶管送至预定的靶点,根据血肿量由导管注入尿激酶(UK)20000U~40000U.夹闭2h后开放引流,1~3天后90%~95%的血肿可被排除.应用此术式共治疗高血压脑出血96例,病死率为3.95%(后期),近期优良率为62%,远期优良率为85.2%.此方法较单纯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血肿排出彻底.尤其适用于不规则形血肿及量较大的出血.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小针刀松解术松解寰枢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痉挛、挛缩,配合手法治疗,并与西药组进行随机对照。[结果]治疗30例患者中,治愈7例,显效17例,有效5例,无效1例。治愈率23.33%,显效率56.67%,有效率16.67%。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P<0.05)。[结论]小针刀是治疗此病比较有效的方法,与西药对照组进行比较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8.
D101 大孔树脂分离连翘酯苷条件的优化及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优化 D101 大孔 树脂分离 连翘酯苷 的条件和快速检测方法。 方法 连翘提取液经过 D101 大孔 树脂吸附后 , 以不同浓度乙醇溶液洗脱 , 采用 HPLC 测定连翘酯苷的含量,并以 测定值作参比,判定紫外扫描跟踪检测方法的可靠性。一次正交考察树脂用量、 连翘提取液 浓度、上样时间等因素对树脂吸附率的影响 ; 二次正交考察乙醇浓度、洗脱液用量、洗脱速度对连翘酯苷纯度及树脂解吸率的影响 , 并绘制 连翘酯苷 的洗脱曲线。 结果 树脂用量对 连翘酯苷 吸附量影响极显著 , 最佳吸附条件为 A2B 3C 2D2 。 最佳解吸条件根据考察指标不同有所差异 , 以纯度为指标时最佳条件为 a2b 1c 1 ; 以得率为指标时最佳条件为 a3b 1c 3 。洗脱液中含连翘酯苷时, 紫外扫描图谱和连翘酯苷对照品的图谱基本一致。 结论 D101 大孔 树脂作为分离 连翘酯苷 较好的分离材料 ,对其进行 优化的分离工艺可行;应用紫外扫描可快捷检测连翘酯苷的洗脱情况。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氟乙酰胺中毒患儿血镁浓度的变化与其临床价值.方法:将35例氟乙酰胺中毒患儿根据中毒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在其入院24 h内,抽静脉血3 mL进行血镁浓度测定,并与100例正常体检儿的血镁浓度进行比较.结果:氟乙酰胺中毒后血清镁离子水平下降,其下降幅度与中毒程度呈正相关,轻度中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中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对于治疗氟乙酰胺中毒有一定的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110.
沈红  殷青宁  洪军  杨小红 《临床荟萃》2006,21(6):F0003-F0003
例1,女,5岁10个月,3天前无诱因出现颜面部水肿,血尿呈浓茶色,且尿量减少,随后出现发热,鼻出血,不易止。曾在当地医院治疗2天,因症状无改善于2004年4月22日而来我院。体检:体温36℃,呼吸24次/min,脉搏100次/min,血压100/60 mm Hg(1 mm Hg=0.133 kPa),体质量17 kg,意识清楚,精神萎靡,颜面水肿,全身皮肤苍黄,全身皮肤散在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睑结膜苍白,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无异常。血白细胞14.0×109/L,血红蛋白80 g/L,血小板8×109/L,网织红细胞0.035。见到有核红细胞0.01。尿常规:蛋白( ),潜血( ),红细胞( )。肝功能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