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76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45篇
  4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研究胃癌细胞中miR-135a表达与紫杉醇敏感性的关系,并探索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aqman microRNA芯片筛选接受紫杉醇化疗有效及无效胃癌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microRNAs,选择与紫杉醇敏感性关系较大的microRNA-135a(miR-135a)为研究对象,在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中转染miR-135a mimic与miR-Ctrl,用细胞增殖曲线、流式细胞仪、Western blot等方法探索miR-135a表达对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miR-135a在紫杉醇化疗无效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化疗有效患者(P0.05),可能与紫杉醇耐药有关。miR-135a通过抑制紫杉醇诱导的细胞周期G2期阻滞及细胞凋亡(P0.05)而降低胃癌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结论 miR-135a有望成为临床胃癌紫杉醇化疗疗效的预测标志物。  相似文献   
82.
83.
化疗是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主要治疗手段,伊立替康是mCRC的重要药物,但其存在治疗有效率有限、毒副反应个体差异大的问题。因此需要寻找有效的生物学标志物,筛选出对治疗反应性好、耐受性好的个体以指导临床治疗。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UGT1A)的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的毒性及疗效均密切相关,但现有研究结果不一致,预测作用存在争议。本文通过Pubmed检索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相关性的有关文献,综合分析了UGT1A预测伊立替康毒性局限性的原因,可能与人种差异、药物使用剂量不同及与其他化疗药物或靶向药物联合使用有关。UGT1A多位点基因多态性的检测或与羧酸酯酶(CES)、ATP结合盒子(ABC)转运体、CYP3A4、SCOL等多个基因多态性的联合检测可能是提高伊立替康毒性和疗效预测水平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84.
益气养阴法为主治疗胸痹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琳 《西部中医药》2005,18(12):12-13
笔者导师林钟香教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对许多疾病有独到的见解,尤喜以益气养阴法为主治疗胸痹。我有幸随师学习,颇有所获,现总结如下:1病机探讨胸痹的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年过半百,脏腑虚损,机能紊乱,阴阳气血亏虚,而诸虚中又以气阴两虚为要。故提出胸痹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本虚”为心气、心阴亏虚。阴者,阴血、阴津也,气能生血、行血和摄血;血能载气;气能生津、化津;津亦能载气,气阴关系极为密切。《内经》云:“五脏主藏精气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  相似文献   
85.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作为独立的一类疾病。近半个世纪以来受到国外学者的重视。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近10年来.国内学者也加大了对其研究的力度。然而,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该疾病的命名仍存在不统一的现象,规范此类疾病的命名.有利于日后临床诊断及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结直肠癌患者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多态性分布,评价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CPT-11)为主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毒性和疗效的关系。方法 以CPT-11为主的FOLFIRI方案(CPT-11 180mg/m2)和IFL方案(CPT-11 125mg/m2)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检测患者的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型,分析UGT1A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化疗毒性、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92例患者,189例行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型检测,野生型占37.6%,1个位点变异型占43.9%,2个位点突变异型占18.5%。183例可评价毒副反应,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26.6%(51/183);3~4级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为15.1%(29/183)。2个位点变异的患者3~4级迟发性腹泻发生率显著高于野生型患者(26.5%vs.9.0%,P=0.021)。UGT1A1*28野生型、杂合突变型、纯合突变型的2~4级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分别为29.6%、37.5%和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UGT1A1*28纯合突变者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33.3%,高于UGT1A1*28野生型的9.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型是2~4级迟发性腹泻的影响因素。CPT-11剂量高者的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OR=5.666,95%CI:2.088~15.377,P=0.001)和2~4级迟发性腹泻(OR=4.481,95%CI:1.568~12.807,P=0.005)发生率也显著升高。158例可评价疗效,获CR 3例、PR 30例、SD 91例、PD 34例,总有效率为20.9%。2个位点变异患者的有效率为33.3%,高于野生型的15.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治疗时间在6周以下者疾病进展的风险显著增加(OR=6.106,95%CI:1.680~22.197,P=0.006)。Cox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治疗时间及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而UGT1A1基因多态性与预后无关。结论 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型2个位点变异的患者应用CPT.11为主方案化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疗效较好,由不良反应导致的治疗时间缩短可能会影响其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7.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归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范畴,多因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痹阻,心失所养,以自觉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室早又称为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多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和二尖瓣脱垂等心脏疾病患者.研究表明,现代医学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肌梗死后伴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总病死率明显增加,射频导管消融又因有严格的适应证限制,且患者接受程度不一[1].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具有毒副作用小、作用多靶点的特点,在抗心律失常的同时,扶正祛邪,调整机体的整体平衡,以达到延缓下次发病或治愈室早的目的.辨证论治,是指对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患者的症状、体征、患病过程中的个体特异性,以及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居住环境等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确立合适的治疗原则,提供临床依据.笔者通过阅读近几年文献,对室早的辨证论治做了初步的总结.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化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晚期DSRC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5、20和25岁,均经病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患者均无法手术,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IP)方案全身化疗,2例达部分缓解,1例疾病稳定,症状均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 DSRCT临床罕见,是常见于青少年、起病隐匿及预后极差的腹腔恶性肿瘤,临床上只能通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DSRCT患者使用IP方案治疗有效,耐受性好,可作为有效治疗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89.
沈琳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12):1035-1036
为期4d的第44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共有392篇有关结直肠癌的研究报道。涉及结直肠癌预防、治疗、肿瘤复发转移预测、药品经济学等领域。在治疗方面,新药、新方案的临床研究,特别是肿瘤分子标志物与靶向药物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有多篇报道,并进行了大会报告、交流,使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上了一个新台阶,促进了结直肠癌药物治疗进展。有关老年病人、术后辅助治疗以及新药物组合等方面也有多组报道,因内容较多不可能逐一介绍,仅就几个突出的研究结果以及利于解决当前临床遇到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0.
我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玫  沈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2):2840-2841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现状、临床分布、耐药性变化及不同来源菌株耐药率间的差别。方法:采用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分析北京佑安医院2005/2008年住院患者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及其分布情况。结果:2005/2008年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748株,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几年来呈上升趋势,2008年居该院第二位,已成为主要致病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596株,其次为分泌物77株,血液36株,脓汁18株,中段尿13株,胸腹水4株,引流液2株,胆汁1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较高,敏感性位于第二位的是阿米卡星,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ICU(重症监护病房)来源菌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ICU来源菌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广泛,ICU来源菌株与非ICU来源菌株间存在差别。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对鲍曼不动杆菌保持良好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