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的营养状况,探讨其存在的逆流行病学现象,为进一步提出针对性营养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人体测量、生化指标测定方法综合评估11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结果 根据SGA评分,55.75%(63例)的患者营养状况良好;营养不良患者占44.25%(50例),其中39.82%(45例)为轻-中度营养不良,4.42%(5例)为重度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组患者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动静脉瘘对侧上臂周径(MAC)、上臂肌围(MAMC)低于营养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营养不良组总胆固醇(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钙(Ca)、磷(P)较营养良好组低,其中TG、PA、Scr、BU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和甲状旁腺素(PTH)较营养良好组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H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比例偏高,且MHD患者营养不良是导致其逆流行病学现象的原因之一,建议根据MHD患者具体的病理生理特点来调整治疗标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性总结20世纪60至80年代国内普遍采用的医院附属护校、医院办护士班培养护理紧缺人才的办学模式,分析其效果、经验、教训,针对课程结构、毕业生质量等主要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相关院校建设护理专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1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71例病例均成功行支架植入术,术中、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完善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罗红霉素对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家兔研究罗红霉素对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兔血清吸光度,以求算家兔在使用罗红霉素前后不同时间点的氨茶碱血药浓度。结果合用罗红霉素后氨茶碱在各时间点血药浓度升高(P<0.01)。结论罗红霉素对氨茶碱代谢有一定抑制作用,可使氨茶碱的半衰期延长,提示罗红霉素和氨茶碱合用时应注意氨茶碱剂量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经动脉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经动脉留置导管持续加压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LEDVT)的疗效。方法  15例患者先经健侧股静脉穿刺 ,在下腔静脉内放置自制“宝塔形”导管 ,再经健侧股动脉将导管超选至患侧股浅动脉内 ,采用微量泵经留置于动脉内的导管持续加压灌注尿激酶。结果  15例 16个病变肢体中 ,深静脉血栓完全溶解的有 9个(5 6.2 5 % ) ,部分溶解的有 6个 (3 7.5 0 % ) ,无明显溶解的有 1个 (6.2 5 % ) ;深静脉血栓分数由术前 4.19± 1.72降至术后的0 .75± 1.13 (P <0 .0 0 1)。无一例患者并发肺栓塞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LEDVT患者 ,采用经留置于动脉内的导管持续加压灌注尿激酶 ,同时辅以在下腔静脉内放置自制“宝塔形”导管 ,可有效溶解血栓 ,防止并发肺栓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并比较成年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营养状况,为针对性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7-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的非住院患者121例,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成年组(年龄<65岁)72例和老年组(年龄≥65岁)49例。采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评估并比较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 按照SGA(B/C)、清蛋白(Alb)<35g/L、前清蛋白(PA)<200mg/L、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实测值/参考值≤90%、中臂肌围(MAMC)实测值/参考值≤90%这几种不同的营养不良评价标准,121例MH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45.5%(55/121)、17.4%(21/121)、11.6%(14/121)、66.1%(80/121)、43.0%(52/121),成年组分别为37.5%(27/72)、12.5%(9/72)、5.6%(4/72)、62.5%(45/72)、29.2%(21/72),老年组分别为57.1%(28/49)、24.5%(12/49)、20.4%(10/49)、71.4%(35/49)、63.3%(31/49)。采用SGA(B/C)、PA<200mg/L、MAMC实测值/参考值≤90%评价标准时,成年组与老年组MHD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年组与老年组的血PA、磷(P)、甲状旁腺素(PTH)、肌酐(SCr)、尿素氮(BU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MHD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成年患者高,营养状况较成年患者差。应采用综合方法定期、规范地评估老年MHD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长度体外预测量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某院需行PICC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的体外测量法,即患者平卧位,外展手臂45°,采用从穿刺点至肩峰再由肩峰至右侧锁骨头的体外测量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体外测量法,即患者平卧位,外展手臂90°,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三肋间的体外测量法。比较两种体外测量方法的偏差率及不同测量方法对PICC置管位置的影响。结果应用改良法测量的偏差次数较少,观察组的偏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7%vs41.7%,χ2=5.55,P〈0.05)。观察组患者PICC导管末端位置的准确率(95%)高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9,P〈0.05)。结论改良的PICC体外测量方法可降低PICC置管体外预测量的客观和主观误差,有效提高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准确率,提高置管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应用基于问题式学习方法(PBL)和基于课堂学习的教学法(LBL)结合教学方法在糖尿病联络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0名糖尿病联络小组学员进行24学时基础知识LBL教学后考核,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和难度的问题作为案例,进行12学时PBL教学。结果培训结束后,共发放调查问卷40份,收回有效问卷4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通过问卷调查,联络护士认为PBL和LBL结合教学法能够提高学习技能,其中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占95.0%,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占100.0%,提高临床教育和护理能力的占87.5%。结论采用PBL和L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临床健康教育及护理能力,值得在护理人员专科培训方面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兰索拉唑的浓度。方法:血浆样品经处理后。采用WatersAdan—tis C18色谱柱(100mm×2.1mm,3μm),流动相为甲醇-0.01%甲酸溶液(70:30),以电喷雾电离源(ESI)正离子检测,奥美拉唑为内标。结果:兰索拉唑血浆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5.0~1500.0ng·ml-1(r=0.9998),,提取回收率为78.2%。88.9%(n=5),方法回收率为90.3%~101.9%(n=5),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10%。结论:本法专属性强,样品处理方便,灵敏度高,适用于兰索拉唑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瓣膜置换术后并发心脏压塞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晓洁  王萍 《护理学杂志》2008,23(22):35-36
目的 探讨瓣膜置换术后并发心脏压塞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7例瓣膜置换术后出现心脏压塞的临床资料,总结出现此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心脏压塞发生于二尖瓣置换术后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2例,联合瓣膜病变行双瓣置换术后3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5例康复出院,2例死亡.结论 心脏压塞是瓣膜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主动有效的护理,是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