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小剂量甘露醇联合速尿治疗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剂量甘露醇联合速尿治疗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塞的效果。方法 分析不同使用方法的甘露醇对 75例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塞的治疗效果及所致并发症的差别。结果 小剂量甘露醇联合速尿治疗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塞的疗效较单独使用甘露醇要好 ,小剂量甘露醇与大剂量甘露醇组之间疗效并无差别 ,但大剂量甘露醇使用后的并发症明显增多。结论 小剂量甘露醇联合速尿是治疗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塞较为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肩胛骨腹侧骨软骨瘤背侧手术入路的方法。 方法 11例肩胛骨腹侧骨软骨瘤患者 ,3例行肩胛骨内侧切口 ,8例行肩胛骨背侧切口 ,环型钻孔全层切除肩胛骨腹侧骨软骨瘤。 结果 3例肩胛骨内侧切口患者的肩带上提、下降、前屈和后伸活动度平均减少 5° ;8例背侧入路患者的肩带活动度均大于 19°。二类手术方式症状均缓解 ,经随访无肿瘤复发证据。 结论肩胛骨背侧钻孔入路是一种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自由基的变化及依达拉奉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发病后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依达拉奉治疗组,每组40例,分别于入院时及入院后3、7、10和14 d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中SOD和MDA含量变化;于治疗后1个月利用Barthe指数量表对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定,利用中国卒中量表(CSS)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血清自由基的变化,表现为SOD的降低和MDA的升高,以梗死后3~7 d最明显,14 d时基本正常,依达拉奉治疗后3、7和10 d血清中SOD较对照组升高,MDA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ADL和CSS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以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4.
周政  刘傥  沈奕  彭丹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0):193-195
目的探讨比较内固定术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人工关节置换术组和内固定术组,每组44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人工关节置换术组临床治疗为优的比率和优良率分别为6l-36%和90.9l%,均显著高于内固定术组的45.45%和7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与内固定术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讨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
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骨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因具有独特的异位骨诱导活性而被发现并被命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胚胎组织的发育、功能维持及组织的修复均密切相关,是诱导骨发生的主要活性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7是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中的一员,主要在骨、肾组织中表达,与胚胎组织的发育、功能维持及组织的修复均密切相关。目的:全面了解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骨发育和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电子检索和计算机Medline数据库1990/2010收录的骨形态发生蛋白相关综述和论文报告,并分析生物学作用及调控途径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随着研究的深入,骨形态发生蛋白7可望在骨折愈合、退行性骨关节炎、相关骨病的防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生物学活性使其对骨折、骨缺损、延迟愈合,骨不连、骨质疏松等多种骨科疾病的治疗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已有证据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局部应用或骨形态发生蛋白涂层有利于假体-骨界面的骨整合,包括假体周围骨缺损的治疗。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糖尿病合并四肢急性蜂窝织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8例糖尿病合并四肢急性蜂窝织炎患者,在全身治疗的同时,蜂窝织炎病灶切开后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敷料覆盖创面,持续吸引7~10 d后,拆除敷料,如肉芽新鲜,生长旺盛,无脓性分泌物,行二期缝合;如创面分泌物多、新鲜肉芽生长不良,重新更换VSD敷料,继续负压引流,直至肉芽生长良好为止,再行二期缝合。结果 16例患者使用一次VSD治疗后二期缝合伤口愈合,VSD时间为(8.3±1.0)d。2例患者行两次VSD,分别于第二次VSD后7 d和9 d行二期缝合伤口愈合。无一例患者出现VSD的局部及全身反应。结论 VSD治疗方法简单有效,能彻底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刺激肉芽生长,快速控制感染,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换药痛苦,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腓肠肌肌瓣在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保肢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恶性骨肿瘤患者,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16~63岁,平均27岁。位于股骨远端26例,胫骨近段16例。骨肉瘤15例,滑膜肉瘤5例,软骨肉瘤4例,恶性骨巨细胞瘤13例,纤维肉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采用人工特制假体修复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同时,制备带血管蒂的腓肠肌内侧头或外侧头肌瓣覆盖胫骨或股骨假体行软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结果本组42例病例术后均获随访且均存活,随访时间5~38个月(平均24.6个月)。按Ennek ing等[1]肢体肌肉骨骼肿瘤外科治疗重建术后功能的评估标准进行评估,本组优25例(占59.5%),良9例(占21.4%),中6例(占14.3%),差2例(占4.8%),优良率80.9%。结论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切除的保肢手术中,采用腓肠肌肌瓣移位可修复软组织缺损,降低局部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8.
颗粒性打压植骨在股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颗粒性打压植骨技术在股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5例20髋合并股骨缺损患者行全髋翻修术,术中对股骨缺损采用颗粒性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钛网和结构性植骨,使用骨水泥解剖型假体进行股骨翻修,术后对其中14例(19髋)进行髋关节X线检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X线检查显示17髋股骨缺损植骨处愈合,无明显骨吸收以及假体下沉,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4.18分,术后提高到86.6分,Harris评分优良率89.5%。结论:颗粒性打压植骨是治疗严重股骨缺损的一项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9.
背景:髋关节置换后假体的融合率与假体周围的骨重建密切相关,这个过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募集、向成骨细胞分化的途径受骨形态发生蛋白调控。目的:分析股骨近端Stro-1^+细胞与骨形态发生蛋白7、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的想关性。方法:32例患者初次进行髋关节置换,取术中股骨矩开槽时骨块,体外细胞培养14d后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Stro-1^+标记干细胞的总量,骨形态发生蛋白7、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a、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的表达。结果与结论:Stro-1^+、骨形态发生蛋白7、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a、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的表达在不同年龄组有轻微差异,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不同性别组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股骨近端Stro-1^+细胞数量(即代表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功能的细胞)与骨形态发生蛋白7表达呈负相关关系,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其可以影响髋关节假体的骨融合与生存率。  相似文献   
60.
背景:移位的跟骨骨折多需手术治疗。由于术后缺少早期的康复锻炼,许多患者虽然得到了良好的手术复位,却未获得相应的良好功能。目的:比较累及关节面的移位跟骨骨折术后不同时间开始功能锻炼对足部关节功能的影响。设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的回顾性分析,盲法评估。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骨科。对象:2000~10/2003—06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骨科收治的累及关节面的移位跟骨骨折患者64例(72侧)男40侧,女32侧;年龄22~68岁。根据术后功能锻炼情况分为两组,1周锻炼组34例患者38侧,男20侧,女18侧。6周锻炼组30例患者34侧,男20侧,女14侧。方法:6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术后功能锻炼方法,而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不同,分别于术后1,6周开始功能锻炼,锻炼6周。6个月后随访时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90~100分,良75~89分,中50~74分,差&;lt;50分)评价患者术后6个月时距小腿关节的活动度和前半足的稳定性及步态。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两组患者术后患足功能。次要结局:不良事件和副反应。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6个月随访率100%。①Maryland足部评分:1周锻炼组34例(38侧)平均为87.8分,6周锻炼组30例(34侧)平均为73.2分,两组比较差异意义显著(P&;lt;0.01)。②并发症:1周锻炼组切口愈合不良3例,经换药2周愈合,足背外侧皮神经损伤2例;6周锻炼组中切口愈合不良2例,经换药2周愈合,足背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两组无明显差别。结论:跟骨骨折术后实施早期功能锻炼对患者获得良好的足及距小腿关节功能是有益的,且不存在非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