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9篇 |
免费 | 43篇 |
国内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5篇 |
妇产科学 | 10篇 |
基础医学 | 21篇 |
口腔科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79篇 |
内科学 | 47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28篇 |
特种医学 | 36篇 |
外科学 | 53篇 |
综合类 | 200篇 |
预防医学 | 81篇 |
眼科学 | 18篇 |
药学 | 81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72篇 |
肿瘤学 | 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54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51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血清前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前白蛋白(PA)作为肺心病对肝损害的意义。方法:56例患者入院前后和41例对照组,通过免疫比浊法测定PA,并检测其它肝功能值。结果:56例患者治疗前有45例PA下降(与对照组PA相比P<0.01),16例白蛋白降低,10例ALT、8例AST升高,3例总胆红素升高,治疗前PA异常的例数高于肝功能其它值异常的例数。其中有3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PA及肝功能其他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通过PA的检测,发现入院治疗前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对肝损害时,PA的变化较肝功能其他值的变化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早产儿,特别是患病早产儿的救治成功率,提高存活质量,本组采用部分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患有各种原发病的早产儿61例。营养液选用20%脂肪乳剂,由周围静脉输注。适时加胃肠营养。结果显示,静脉营养结束后40例体重增加,10例治疗前后体重保持不变,11例体重略下降。存活59例,存活率96.72%。提示以部分静脉营养加胃肠营养,再过渡到全胃肠营养,是一个合理而有效的支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部分静脉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早产儿,特别是患病早产儿的救治成功率,提高存活质量,本组采用部分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患有和种原发病的早产儿61例,营养液选用20%脂肪乳剂,由周围静脉输注,适时加胃肠营养,结果显示,静脉营养结束后40例体重增加,10例治疗前后体重保持不变,11例体重略下降。存活59例,存活率96.72%,提示以部分静脉营养加胃肠营养,再过渡到全胃肠营养,是一个合理而有效的支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s syndrome,KTS)是一种先天性静脉畸形病变,过去认为罕见,但近年来该病的检出率明显增加。我们在1999年2月2003年6月共诊治KTS儿童9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两种光学异构体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法用柱式水银柱血压计测定患者血压。结果两组药物均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彼此间降压幅度无显著差异。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两种光学异构体均能很好地控制血压,但国产的左旋体具有更好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经脐腹腔镜乙状结肠肿瘤切除并脐再造术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同一治疗小组完成20例经脐腹腔镜乙状结肠肿瘤切除并脐再造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口漏、切口感染、术后恢复情况及肿瘤根治情况等。结果 20例病人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12.05±13.90)min,术中出血量(125.50±28.92)ml,淋巴结清扫数目(13.70±1.26)个,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10±0.64)d;术后切口脂肪液化1例,吻合口漏1例;术后平均8.7天出院。手术切口瘢痕隐蔽不易察觉,新"肚脐"形态良好。结论经脐腹腔镜乙状结肠肿瘤切除并脐再造术创伤小,恢复快,操作不复杂,安全性高,腹部美容效果明显,肿瘤根治性可靠。 相似文献
9.
提要研究病毒和促癌物在食管癌形成的作用,用人胚食管上度培养和HPV18E6E7AAV感染。培养细胞分二组,SHEEC1组培养基中加入TPA(5ng/mL)4周。对照组SHEE未加TPA。细胞转化的形态,细胞周期,软琼脂培养和裸鼠致瘤性等指标皆证明SHEEC1已恶性转化。E6E7基因在FISH和PCR检测,两组细胞核皆呈阳性。结论:人胚食管上皮可用HPV18E6E7和TPA在体外协同诱导细胞恶性转化。人乳头状瘤病毒18E6E7和TPA协同诱发人胚食管上皮恶性转化的研究@沈忠英$汕头大学医学院肿瘤病理研究室@蔡维佳$汕头大学医学院肿瘤病理研究室@沈健$汕头大… 相似文献
10.
提要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常常引起鳞状上皮增生病,某些类型有引起恶性变的危险性。在65例食管癌组织电镜检查中,有1例在癌细胞核内有多个病毒包涵体,内有成串的病毒核心和衣壳。用Q52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球状的病毒核心直径35nm,面积950-1000nm2,灰度和核染色质相同。病毒衣壳呈多边晶体形,直径50-55nm,周长140-150um,而积1850-2000nm2。光镜可见癌细胞巢中有典型凹空细胞增生现象,是病毒感染的病理组织学指标。用PCR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PVDNA,发现HPV18阳性。结论是HPV包涵体可出现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可能是发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