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7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99篇
内科学   16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64篇
外科学   99篇
综合类   545篇
预防医学   186篇
眼科学   83篇
药学   203篇
  1篇
中国医学   146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01.
患儿男性,7岁。自幼易发烧,咳嗽、气喘、轻度发绀,伴心脏杂音。查体:口唇、指(趾)甲轻度发绀及杵状指(趾)。双肺听诊:(一)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Ⅲ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三尖瓣区闻及Ⅱ  相似文献   
102.
血清HBV-DNA的检测在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在用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研究中,应用分子杂交方法,检测血清HBV-DNA,观察此项检测对预测母婴传播后果方面所显示的作用,是否比HBeAg检测更为直接和敏感,并观察这些产妇的新生儿接受免疫预防的效果,从而对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措施作出具体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3.
104.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脊髓、神经根、椎动脉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自1999年至今,我科共收治颈椎病患者48例,通过对其进行的心理、术前、术后等一系列护理工作,提高了疗效,预防了并发症,使病人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恢复。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2岁,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采用颈椎前路扩大减压植骨术(颈前路术)或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颈后路术)。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减压、解除脊髓或神经根压迫,改善症状及稳定颈椎,防止症状加…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采用ROC曲线比较18F-FDG PET/CT、99Tcm-MDP骨显像及二者联合对骨转移患者的检出效能.方法 296例恶性肿瘤患者在2个月内同时接受了18F-FDG PET/CT和99Tcm-MDP骨显像,对2种显像结果 按5分法(0分:骨转移阴性,1分:可能阴性,2分:不能确定,3分:可能阳性,4分:肯定阳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采用ROC曲线比较18F-FDGPET/CT、99TcmMDP骨显像及二者联合对骨转移患者的检出效能。方法296例恶性肿瘤患者在2个月内同时接受了18F-FDGPET/CT和99TcmMDP骨显像,对2种显像结果按5分法(0分:骨转移阴性,1分:可能阴性,2分:不能确定,3分:可能阳性,4分:肯定阳性)分别评分,两者之和为联合评分值。以病理诊断或临床随访为确诊“金标准”,采用。检验比较ROC曲线下面积,以评价骨显像、PET/CT及联合评分法对骨转移患者的检出效能,采用r检验比较不同方法在各自最佳诊断阈值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296例患者中,确诊骨转移阳性61例(占20.6%)、阴性235例(占79.4%)。骨显像、PET/CT及联合评分诊断骨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19(0.867—0.971)、0.949(0.906~0.991)、0.994(0.988~0.999),联合评分法的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骨显像(z=2.866,P=0.004)和PET/CT(z=2.027,P=0.043)各自单独评分法,骨显像和PET/CT法曲线下面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z=0.881,P=0.378)。最佳阈值点下,骨显像和PET/CT单独检出骨转移患者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2%(55/61)、85.1%(200/235)、86.1%(255/296)、61.1%(55/90)、97.1%(200/206)和88.5%(54/61)、97.0%(228/235)、95.3%(282/296)、88.5%(54/61)、97.0%(228/235),而联合评分检出的结果分别为98.4%(60/61)、95.7%(225/235)、96.3%(285/296)、85.7%(60/70)、99.6%(225/226)。PET/CT对骨转移患者检出的特异性(X2=19.600,P〈0.001)、准确性(X2=13.755,P〈0.001)、阳性预测值(x2=13.608,P〈0.001)均高于骨显像,灵敏度(r=0,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骨显像、PET/CT单独评分比较,联合评分法检出的特异性(X2=19.862,P〈0.001)、准确性(x2=23.361,P〈0.001)和阳性预测值(x2=11.791,P=0.001)均明显高于骨显像,灵敏度明显高于PET/CT(x2=4.167,P=0.031)。结论18F—FDGPET/CT对骨转移患者的检出效能优于99Tcm—MDP骨显像,二者联合明显提高了对骨转移患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评价亚急性期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胼胝体各亚区域微观结构及其短期变化.方法 连续性纳入亚急性期DAI患者21例,其中12例于1月后(31.5 d±6.2 d,28~43 d)复查,招募12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使用3.0T磁共振仪扫描获取脑部DTI数据.在矢状位各向异性分数(FA)图将胼胝体分为6个亚区域(胼胝体膝部、体嘴部、体前部、体后部、峡部及压部)计算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析亚急性期和随访患者胼胝体DTI参数变化,并将亚急性期患者胼胝体各亚区域DTI参数与入院时格拉斯哥(GCS)评分做相关分析.结果 亚急性期患者整个胼胝体及所有亚区域FA值显著降低,除胼胝体体前部、体后部外其余亚区域ADC值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胼胝体峡部FA值下降幅度最大(-12.0%).12例随访患者整个胼胝体及各亚区域FA值和ADC值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期患者整个胼胝体、峡部及压部FA值与入院时GCS评分呈正相关(整个胼胝体:r=0.848,P=0.000;峡部:r=0.447,P=0.048;压部:r=0.591,P=0.006).结论 胼胝体峡部是DAI最易损伤的部位;短期内(1个月)胼胝体亚区域微观结构无显著变化;亚急性期DAI患者整个胼胝体FA值能较好反映DAI患者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采用右侧卧位并改变采集角度显像对成年女性SPECT MPI中左心室前壁衰减伪影的鉴别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99Tcm-MIBI MPI的成年女性49例[年龄(61.5±8.4)岁,属冠心病低发人群].运动负荷显像时患者左心室前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稀疏或缺损,随机(抽签法)对患者先后行常规仰卧位和改变采集角度的右侧卧位静息显像.重建2种显像体位的心肌断层图像,利用靶心图获得左心室各壁段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2种显像体位间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差异.观察不同体位显像时左心室前壁放射性稀疏和填充的图像差异.结果 左心室前壁、下后壁、心尖部及侧壁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在右侧卧位显像时明显高于仰卧位显像,分别为(71.30±3.53)%和(66.50±3.85)%,(70.06±4.45)%和(65.44±4.16)%,(77.90±3.00)%和(75.81±4.08)%,(79.30±2.26)%和(72.60±3.87)%(t=6.731、5.286、3.555和10.885,均P<0.01),间壁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明显低于仰卧位显像[(66.60±3.98)%和(70.06±4.51)%,t=-4.625,P<0.01].左心室前壁中段和前壁心尖部放射性计数百分比在右侧卧位显像时明显高于仰卧位显像[中段:(76.40±3.80)%和(68.60±4.76)%,心尖部:(77.10±3.24)%和(69.00±3.54)%;t=9.916和8.870,均P<0.01],前壁基底部放射性计数百分比在2种显像体位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94±6.06)%和(58.50±4.98)%,t=-1.493,P>0.05].目测49例受检者常规仰卧位显像时,左心室前壁均有不同程度的稀疏或缺损,其中出现前壁中段和前壁心尖部局限性稀疏缺损的受检者分别为46.9% (23/49)和32.7% (16/49);采用右侧卧位同时改变采集角度显像时,左心室前壁的稀疏缺损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填充,其中出现明显填充和完全填充的受检者分别为24.5%(12/49)和65.3% (32/49).结论 仰卧位显像时成年女性左心室前壁的衰减伪影主要表现为前壁中段或前壁心尖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CT与SPECT图像配准不良对MPICT衰减校正(CTAC)的影响。方法99Tcm-MIBIMPI受检者19名,均为行健康体格检查者,其中男11名,女8名,年龄(65.3±9.6)岁。对MPI图像进行CTAC。利用仪器自带的软件对CT图像进行模拟位移:相对心脏位置进行上、下、左、右、前、后6个方向的移动,移动幅度分别为0.5、1.0、1.5、2.0、2.5、3.0、3.5、4.0和4.5em。重建不同位移状态的CTAC心肌断层图像,利用靶心图获得左心室各壁段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比较位移前后左心室各壁段放射性计数的差异和图像差异。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当CT图像的移动距离为0.5cm时,所有位移方向的CTAC图像均未见明显可识别的图像伪影。当CT图像的移动距离≥1.0CITI时,左心室各壁段出现不同程度的图像伪影以及放射性计数的改变;CT图像向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位移时,分别对心尖部,前壁和心尖部,间壁,前壁、心尖部和侧壁,侧壁和下后壁,前壁、心尖部和间壁放射性计数的影响最为显著。向下位移时左心室各壁段放射性计数的改变大于向上位移[(-9.68±8.06)%和(-2.04±1.83)%;f=6.573,P〈0.01],向右位移的改变大于向左位移[(-9.02±8.47)%和(-4.38±3.67)%;t=1.987,P〈0.05]。在左心室各壁段中,前壁、心尖部和侧壁的伪影程度明显较下后壁和间壁显著。结论CT与SPECT图像配准不良可使MPICTAC图像出现不同程度的伪影,其伪影出现的部位和严重程度与配准不良的方向和幅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0.
目的:为医师选择降压药提供参考。方法:比较3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6类15种单药治疗的降压疗效。结果:除多沙唑嗪外,各单药均有效降压;多沙唑嗪和托拉塞米降舒张压的效果较逊。结论:长效钙拮抗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以及特拉唑嗪、吲达帕胺均能单药有效降压。低剂量多沙唑嗪和托拉塞米不建议单独使用治疗高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